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对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的基本认识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它必将引起整个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必将引起人们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精神状态、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的重大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社会矛盾。诸如:(1)新旧体制的摩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崭新的体制,它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革命,是对旧体制的根本变革,这一变革必然会遇到旧体制障碍,新旧体制之间必然会产生种种摩擦。(2)新旧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的历史阶段,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旧的价值系统和经济体制已经逐步瓦解,而新的价值系统和经济体制尚未完全确立,各种社会冲突、断裂、矛盾在今后一段时期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由于我国国情,政府掌握着许多关键的行政资源,如何恰当地运用这些行政资源,制定出合理合法的公共政策来顺利地完成中国历史上"千年未有"的社会转型是至关重要的,也将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周振鹤 《中国学术》2003,4(3):262-268
社会的发展会使语言不断产生新词语,或者将旧词赋以新意义,在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候或不同文化接触交流的时候,这种现象就更加显著。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几次新词语(包括旧词新义)快速出现的时期,但都未能使中国基本话语系统受到根本性影响,或者说只有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孙家洲  王文涛 《河北学刊》2004,24(4):148-152
汉初制度多疏阔 ,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吁虽殷 ,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汉武帝时期 ,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 ,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 ,汉武帝固然采取过某些权宜性的措施 ,但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显然更为重视。分析这一现象 ,有助于我们解读古代盛世的合理内核 ,从中获得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不断地被丰富.毛泽东对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把它同马史思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赋予它新的含义,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特色的民本思想.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民本思想,形成了既有传统特色又包含着唯物史观基础的科学的、全面的人民观.  相似文献   

6.
民国年间是中国社会逐步实现由旧到新的变革时期。与此相适应,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化围绕着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以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主潮,介绍和品评了西方文化,重释和阐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并以文化为武器推动了社会的改革和民族的解放。  相似文献   

7.
自19世纪中叶起,资本主义社会从外在现象到深层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这是其内在机制长期作用和不断展开的必然结果.马克思的著作包含了对资本主义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其内容至少可以包括五个方面:资本的扩张本性、自由竞争的社会激励、大工业的革命特性、科技发展的"历史杠杆"和工人斗争的强力推动.这五大机制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同时又包含着推动并否定资本主义的深刻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质量与新政治秩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已经波澜壮阔地推行了十年。十年间最大的变革就是旧的政治经济高度集权的模式解体了,新的政治经济模式正在形成过程之中。在这种新旧体制和新旧秩序的交替之中,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冲突,混乱、不稳、反常接踵而至。这种现象,对任何一个转变中的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旧秩序下井井有条的社会进程会因旧秩序的式微而变异,旧秩  相似文献   

9.
“轴心期”是雅斯贝斯提出的一个历史命题,他认为“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时期内和公元前800年至200年的精神过程中”,人类经历了一个“对于人性的形成最卓有成效”的文化飞跃与突破时期。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就被包含于这一时期内并成为它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由于“轴心期”是一个政治分裂与社会动荡的整合时代,因而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与危机感,衍生出浓烈的忧患意识并努力实现对忧患的超越,从而促发了人类精神的觉醒。在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整合运动中,传统观念与社会格局同动荡复杂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使古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自然、社会自身内部结构、人类自身三个层面上均产生了浓厚的忧患意识并实现着对忧患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二大破旧创新精神,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被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掌握,并产生了和正在继续不断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 一 改革,就是破旧创新。改革的目的就是发展生产力。一切不适应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曰之旧,一切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日之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里,这个矛盾是对抗性的,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这个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它存在着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状况,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行调节来解决不适应的部分。凡是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旧东西,我们都要破除;凡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新东西,我们都要创建。这就是要改革。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由于社会生活和道德领域中凸现出不少新的问题,人们开始重视社会进步与道德发展的二律背反现象了。所谓社会进步与道德发展的二律背反,是指在历史发展的某些转折时期或社会结构进行重大调整的时期,伴随着社会进步而同时出现的道德混乱或“滑坡”现象。而在整个社会出现这种二律背反的同时,在道德领域内部也往往出现一些特殊的道德效应。这些道德效应既是由社会变革所导致的,又作用于社会变革,它们常常伴随着某些消极道德行为,使社会进步和道德发展二律背反现象显得更为突出。因此,笔者认为,探讨历史转折时期和社会结构变革情况下的道德效应,对于探索改革时期道德建设的规律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结构变革时期常常存在着三种比较典型的道德效应。  相似文献   

12.
王建军 《殷都学刊》2009,30(3):116-119
殷周古文中有一些字,实际上是截取或移植"母字"部分形体来充当新字或新字的部分形体,这种造字方法就是"省化".被"省化"出能独立记录语言的新字不仅有利于汉语的表达,而且可以克服由宽泛的假借而引起的字义模糊现象,其功能完全有别于"六书".  相似文献   

13.
“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命题。汉武帝作为我国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有声有色地完成了时代所赋予的改进、完善新兴的帝国制度的任务,把帝国时期历史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但在他大功的背后,同时也存在着大过。这种大功大过集于一身的极其矛盾现象,是为“汉武悖论”。汉武悖论现象,在许多杰出人物身上都存在,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产生汉武悖论现象的原因,既同任何杰出人物总具有局限性有关,也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沿袭了几十年的旧体制旧观念正在瓦解与离析,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给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考察人的主体性问题,就会发现一个难解的二律背反现象: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物质利益原则、竞争原则等经济法则,给人们主体性精神的觉醒与张扬注入了活力;对物质利益的过分关注和一味沉溺于功利,又恰恰造成了人的主体性精神的抑制、扭曲乃至失落。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认真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郑孝胥和晚清文人的文化遗民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遗民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遗民".同以往"易代"不同,清王朝的崩溃对文人而言已不再只具有政治含义,而更富于文化含义.几千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文化失落的痛苦使他们具有一种共通的"文化遗民情结",他们的所有言行几乎都与这种"情结"相联系.从文化遗民的意义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矛盾、复杂的郑孝胥,更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各项重大改革措施相继出台,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处于大调整大提高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逐步确立。市场经济如同一辆车子,它也有两个轮子,一个是竞争机制,另一个是社会保障机制,它们相辅相成地促进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稳定。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这一变革过程的不断深化,旧的社会矛盾不断解决,新的社会矛盾不断产  相似文献   

17.
公平是人们主观对客观事实和现象的一种反映、认定和评判.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历史内涵;公平又是一个具体范畴,在经济、政治、社会领域,公平的具体涵义不尽相同;公平还是一个相对范畴,公平是包含着差异和差别的公平.  相似文献   

18.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这样一场空前的变革无可避免地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的冲突,如新旧体制摩擦、利益分化显露、价值取向各异、文化碰撞加剧。诸如此类种种矛盾,仅仅依靠市场经  相似文献   

19.
一先进与落后是客观存在的矛盾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就是矛盾,凡有问题即有矛盾.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互相对立而又互相统一的两个方面.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正面和反面,过去和将来,发展着的东西和衰亡着的东西,新的东西和旧的东西,先进的东西和落后的东西.新与旧,先进与落后是互相统一,彼此联系着的.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没有落后也无所谓先进;同时,两者又是互相对立,经常斗争的.新的东西和旧的东西的斗争,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变化的根本原因.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先进与落后的矛盾到  相似文献   

20.
金亡至南宋灭亡(1234-1279)前的蒙元时代,就词曲嬗递过程的文学生态而言,“乐府文学”流衍的含义系指存在着一个“亦词亦曲”的阶段;其次则指在曲体体式形成、确立后,仍复有一个词曲并行而同被目为“乐府文学”的时期。词曲的合流为“乐府”而并行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又因其所属音乐体系并非同一个,这种“并行”、“合流”也必然是阶段性的。元人广义的“乐府”观中是包含着那部分在蒙元特定时期仍然可歌的词体文学的,元人明确区分词曲的自觉意识乃萌生、形成于元代中后期。元人“乐府文学”观的建构的一个基本导向就是严雅俗之辨及其下的尊体意识,元人“乐府观”中的尊体意识最终结出的是“大元乐府”与唐诗、宋词有同等文学史地位的“鼎足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