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把大哥作一个评说的话题,可能会令人感到有些意外。以为哥们兄弟是五伦之一,司空见惯,有什么好说的?可是我觉得,越是常见的事人们越是不易于作深入的了解,越是常见的事越容易被大家忽视。“大哥”也是这样。例如您知道大哥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吗?是不是“大哥”这个称呼只有被弟弟或年龄类似弟弟的人称呼呢?“大哥”这个称呼除了负载兄弟之间的伦理内容外,还有其他意义吗?其实未必人人清楚的。于是,便有了我说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近期,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对创新型人才的强烈渴求与高度重视业已成为各级党委和领导的共识,但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两类不合时宜的现象,值得关注,需要警惕。  相似文献   

3.
而字在先秦文献中使用广泛且用法复杂。以《诗经》和《孟子》中而字用例作为研究材料,对而字进行穷尽式的统计和定性、定量的描写。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诗经》和《孟子》中的而字用法的异同,并结合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对连词而的性质、名而动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对而的语法性质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清风 《当代老年》2006,(1):52-53
古人夫妻之间的称谓温文优雅,富诗情画意,好像有浓得化不开的感受。现在的夫妻则认为直呼名字比较简单、亲切,而又含有一种特殊的滋味在心头。“老公”这名词,在古代是对别人丈夫的称呼,不过考据起来,却似乎有讽刺意味。古时在皇宫里当差的男性,皇帝老倌为了怕绿巾压顶而将之去势,一般称之为宦官、内侍、公公。所以“老公”是背后戏谑之词,如当面对太监喊“老公”,会认为是一种莫大的羞辱,太监当然闻之色变。也因此,自己的丈夫被人称之为“老公”,实有商榷必要。  相似文献   

5.
话说和谐     
我们的先人真让人敬仰,遣出温暖的“和谐”二字。 且看这“和”字,一禾一口,禾即粟,口即食。但凡经历过食不果腹的人都知道,以禾(粟)填口万事自然和。再看这“谐”,一言一皆,人人都说话,比比皆白话。掏心窝子说真话,好言好语自无抵触冲突,万事自然谐。  相似文献   

6.
伍振 《老年世界》2013,(10):34-34
《品三国》的易中天红了,《说论语》的于丹火了,他们的走红也给中国带来一场“国学热”。有人说“国学热”不必变成一哄而起,也有人说如果不去真正地阅读国学经典,也就没有意义了。但我觉得“国学热”总比“不热”好。  相似文献   

7.
“瞒天过海”这个成语形容的是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而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从字面上理解的意思更明显,就是瞒着老天偷渡大海,但所谓“苍天在上”,渡大海这事儿也能瞒得住天吗?如果“天”都可以瞒,那这个“天”到底又是什么天?  相似文献   

8.
技术时代的人们赚钱愈来愈多,头发掉得愈剩愈少,心理成熟越来越早,身体机能愈来愈容易衰老。至于生活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真正的生活状态之美,则很难去体会并享受。而生活更不可能有古人的倜傥通脱,如画如诗。如果要对技术时代下个定义,恐怕只有四个字“煮鹤焚琴”最为适宜。但就是这四个字,对于“技术工人们”来说,都是太过于艺术化了。  相似文献   

9.
英文的face和中文的面看起来意思大致相同,但实际上两个词无论是从字面意义还是社会意义上来讲都有很大差别。通过对两词字面和社会含义差别的对比分析,来探究其背后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字面上来讲,两词使用的范围、词性和词义搭配都有所不同;从其社会学含义上来讲,两词一个注重交往中社会价值的体现,一个注重交往中个人价值的体现。而含义差异的背后蕴含着文化起源、文化导向与价值观的差异,理解这层差异之后可以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升沟通理解能力,促进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10.
周纯 《职业时空》2008,4(5):53-53
《诗经》产生于先秦时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以“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反映了周代五百年的社会风貌,传达出当时社会各阶级特别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丰富情感,并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先河。同时,它诸多优美而精湛的表现手法,充分展示了《诗经》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本文仅就《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试作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性格缺陷谁都会有,从小父亲就告诉我.能帮别人的事情都要尽量去做。就此我一不小心成了个事事点头的“滥好人”。  相似文献   

12.
王保群 《职业》2011,(23):135-13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诗经》中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诗篇,可以分为恋爱诗和婚姻诗两大部分。婚恋诗主要在《国风》中,《国风》一百六十篇,反映婚姻恋爱主题的将近一半,《郑风》《卫风》《周南》《召南》中写爱情的诗也很多。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家茶座》2010,(1):160-160
《大公报》2009年11月26日刊载同题文章说,中国新兴的中产阶级被世界赋予了填补美国内需空白、拯救世界经济的厚望,甚至还被视为决定中国未来发展路线“最重要的力量”。但事实表明,西方的感觉是错的。  相似文献   

14.
天问子 《老年人》2008,(9):36-3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包含了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我国北方的民间歌谣、士大夫作品,以及祭祀的颂辞。根据《史记》,孔子收集整理《古诗》,选取“可施于礼仪”的三百零五篇。《诗经》最初称作《诗》或《诗三百》,在战国晚期始称为“经”,并当作最权威的典籍被引用。所谓“子曰诗云”的“诗”指的就是《诗经》。  相似文献   

15.
55万册首印!14%版税!折合首印稿费高达180万元。前日,在央视开讲《汉史》、《三国》而名噪一时的平民教授易中天,将其书稿《品三国》的第一部,以无底价公开招标的形式寻得买主。此举震动国内文坛和出版界。(《钱江晚报》5月24日)  相似文献   

16.
大学让我们学到什么?每个时代的大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和体悟,这里选取了三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三位作者是不同时期中文系的大学生。虽然他们的大学经历并不能涵盖中国所有大学生的不同经历,但从中却可以看出我国不同时期大学教育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一盈 《金色年华》2011,(4):48-51
“妈妈说我今年可以上学了,但我又骨折了……这是我第42次骨折。  相似文献   

18.
前两天看到《上海文学》2010年第1期上郑涌撰写的《哲思与文心》专栏的第一篇《傅雷仍在震撼、颠倒我们》,由此而想到“圣人”与“贤人”、“圣人”与“英雄”、“拯救”与“逍遥”、“启蒙”与“顺性”等问题。先说“圣人”,《说文解字》:“睾,通也。”就是说,圣人是通人。“通人”与我们今天说的“通才”概念似是而非。“通人”是从品德角度定义的,而“通才”是从才能角度定义的。  相似文献   

19.
星云大师、佛光会的法师们,还有台北的朋友,对我的照料真是无微不至,他们都希望我能够尽快尽多地了解台湾。这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感动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20.
有种女人,能把男人耗成行尸走肉:有种女人,能把男人滋润得意气风发。你肯定最后一种女人。所以,我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