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从一个新的视角解释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表明,由于技能—资本的互补效应,人力资本积累会提升资本产出比,在资本和劳动互为替代的情形下,资本产出比的提升将恶化劳动收入份额.利用1995-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确认了人力资本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效应和资本产出比的中介传导作用.导致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还包括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和国企改制,而第三产业比例的提升和FDI的进入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  相似文献   

2.
利用收入法和永续盘存法分别测算1997—2012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人力资本存量和物质资本存量,并通过计算辽宁省各地级市人力资本产出比,了解辽宁省各地级市人力资本产出效率的差异,为研究各地级市之间经济增长差异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人力资本产出比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各地区人力资本产出效率情况,为政府进行战略性决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CD生产函数的形式,分析智力资本投资和固定资本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首先设计了一套直接测度智力资本投资量的指标体系,基于该指标体系,测度估计了1990-2009年我国的北京、上海等20个地区的智力投资数量。运用回归方法、协整和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研究20个省市的智力资本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表明:从我国20个省市的20年的数据回归结果看,智力资本投资产出弹性系数最高的地区是上海(0.63513)和北京(0.508415);从我国20个省市的分段面板数据协整结果看,智力资本投资的产出呈现一种逐渐增加的趋势,这表明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还是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4.
资本深化和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中,我国经济出现了资本过早深化的现象.近年我国的"资本-劳动比率""资本-产出"比率变化情况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经济中出现了资本密度加速上升现象.资本的过早深化开始影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经济中投资效率加剧恶化,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资本更加集中于钢铁、建材、化工等资本密集型行业,经济向效率缺失的方向发展.中国特有的投资体制是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快改善我国的投资体制,降低资本增长率或消化提前增长的资本存量,并提高劳动增长率或就业率,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劳动力大规模非农转移,农业部门的物质资本不断深化。实证分析表明,以农用机械和化肥代表的物质资本的深化对农业产出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化肥资本深化是比农用机械资本深化更重要的农业产出增长的原因。在农业劳动力规模不断减少的背景下,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成为农业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从消费率和投资率的国际比较及我国资本生产率和增量资本产出比(ICOR)的变动趋势角度探讨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消费率和投资率的状况。文章首先讨论了我国消费率和投资率的国际比较情况,并结合资本生产率和增量产出比(ICOR)变动趋势进一步讨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消费率和投资率的状况。本文的基本结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消费率和投资率趋于不协调,消费率偏低而投资率偏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开放经济条件下的CGE模型来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资本净流出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比国际资本净流入要大得多。而国际资本净流入会导致国内总产出增加,以及出口、国内产出在国内市场的供给增加;会导致进口总量减少、进口商品国际价格的上涨;会使实际汇率贬值,出口数量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也会导致家庭消费、家庭储蓄、政府储蓄、家庭收入、政府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资本账户开放政策尽管颇具争议,但其确实可以使资本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有助于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资本与负债的相互转换,从而分散风险,降低成本,最终促进经济增长。我国资本账户的开放加快了我国吸收外资的步伐,使国际资本自由流入,促进了金融业的专业化生产,提高了金融活动的效率,并保证了我国居民收入和财富增长的稳定性,对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有效率资本市场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本文首先评述了有效率资本市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及问题,然后讨论了该理论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启示,认为资产价格准确反映公司内在价值和较高的流动性是有效率资本市场理论的两个最根本的特征.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依赖于效率的提高.我们应把提高我国资本市场效率作为规范和发展的最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永续盘存法和最新的数据测算中国31个省份1980年~2005年的建筑和设备资本存量,而后结合各省的GDP数据测得中国各省份1981年~2005年的资本边际产出比。从计算结果看,东部省份资本积累已经相对饱和且在2001年前后开始出现资本边际产出递减的情况;中部省份资本存量水平适中;西部省份资本积累还不足,应继续加大资本投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本积累趋势与地区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中资本积累的趋势特征和地区差异进行的分析表明:(1)资本积累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我国资本—产出比的上升是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一种体现;(2)资本积累方式在1988—1990年发生了部门间转移,这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种必然;(3)与我国区域经济梯度发展状况相适应,地区间资本存量水平的资本积累速度分布大体呈现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递减排列;(4)各地区资本—产出水平的差距长时间比较固定,这可能是资本要素流动和比较优势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人力资本和生育率内生决定问题的引入,试图实现新增长理论与农业发展理论的某种整合。人力资本积累率的提高以及由此引致的生育率下降,是农业部门摆脱“马尔萨斯稳态”进入持续增长均衡阶段的根本条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应是政府农业发展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变化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为:新疆经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有显著的的正相关性,新疆经济与物质资本之间的相关性高于人力资本。有效劳动模型和协整方程结果都显示新疆经济的技术综合水平很低,物质资本产出弹性高于人力资本产出弹性,两者产出弹性之和大于1。借助ARIMA模型、经济平均增长速度、跨越式目标以及有效劳动模型和协整方程对新疆经济进行预测的结果表明,从新疆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来看,在今后的一定时期内新疆经济会有稳定的增长趋势,但是更高的经济发展目标则需要特殊的政策支持和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重要的助推器,在"中部崛起"的战略大背景下,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和新经济增长模型对湖南人力资本贡献度进行计量测度,并结合全国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要综合利用湖南人力资本优势,加强物质资本投资的使用效率,以促进湖南经济快速增长,缩小与全国的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局限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社会资本已经成为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所普遍关注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社会资本概念也被广泛用来解释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对社会资本理论研究中的局限及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使人们对社会资本理论有一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6.
公司资本结构是影响贷款信用风险的基本因素,系统研究两者的关系对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期权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资本结构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然后,从贷款违约概率和公司道德风险的角度,得出以下两个主要结论:①违约概率和公司资产负债率成正比;②在估计不会破产的情况下,公司进行资产置换(assetsubstitution)的动机随负债水平的提高而增强。最后,揭示了这些发现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台湾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经济中,人力资本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要素和重要源泉.台湾地区人力资本外部性增长模型是以人力资本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合理地选取和度量有关变量数据构建而成的.该模型可揭示台湾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人力资本要素在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实证研究显示,1978-2003年台湾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具有较高的产出弹性和贡献率,人力资本投资和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共同推动台湾地区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强调物质资本的作用,这种对资本积累作用的强调,形成了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资本决定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了技术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相对于单纯强调资本作用的"唯资本论"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进步;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就是一个以知识积累为基础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演进和制度变迁等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社会过程,并分别从技术变化、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变迁、分工演进的角度,提出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型,使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和方向发生了转移.这对于中国经济增强质量、振兴东北的战略以及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与推进技术进步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