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语言哲学上时文义解释进行哲学辨思,文义解释是时法律语言的语用意义进行阐明,而非进行辞事相称的语义学解释。在立法上,法律概念是构成法律规范并进行价值承载的最小语言单位,肩负着法的安定性与一般正义的重任;在司法中,法律概念是文义解释的基本时象,但是,法律概念具有开放性、规范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在司法中心主义的立场上,时法律概念的文义解释应该坚持类型化的法律思维方式,这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导向的思维方式。因此,时文义解释进行反思性重构,必然主张一种综合性的文义解释,抛弃纯粹的平义解释。  相似文献   

2.
文义解释是法律解释与法律方法的基础与核心。一般的文义解释是按照法律规范的字面含义和通常使用方式进行的解释,一般通过在立法与法学研究中对法律概念进行定义,对法律条文的语法与句法进行界定、解析完成。具体的文义解释是将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时,一般文义需与案件个体情况相结合,通过参照其他解释方法而确定法律文义的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3.
香港基本法作为全国性法律主要在香港的普通法环境下实施。特区法院采用普通法方法对基本法进行解释,并经历了一个从目的解释到文义解释的转变。文义解释注重基本法文本,这对于维护基本法的权威性是有利的。但它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方法明显不同,这导致陆港两地对基本法某些条款的理解产生差异。为消除两地因解释方法的差异所导致的对基本法实施的不利影响,双方有必要相互了解,并调整自己的法律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4.
晚近的相关司法解释把《刑法》第338条中的"严重污染环境"解释为包括造成严重污染环境之危险的各种情形。从刑法解释和确定刑法文义的基本原理来看,这一解释显然意味着文义解释的崩溃。从形式上看,这一解释虽然遵循了目的解释的基本原理,但实质上是对目的解释的滥用,并且映射出把刑法与刑事政策之基本功能等同看待的思维方式。这一解释结论虽然对有效惩罚环境污染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但它突破了文义解释这一刑法解释的基本界限,对刑事法治的破坏作用是巨大的,因而应当由刑事立法来代替。  相似文献   

5.
刑法规范在适用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刑法文义的多重性、文义解释的瑕疵以及法律漏洞等现实问题,文义解释并不总能合理地解决疑难案件。刑法规范的具体应用是裁判者基于各种利益而进行的目的性建构,解释活动并非不折不扣地完全地按照罪刑法定原则进行严格解释。刑法解释是一种目的性的论证,裁判者对规范的理解是实质性的知识建构,以此来弥补刑法规范适用中的困境。在裁判者建构刑法规范的过程中,目的解释是实质判断常用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WTO争端解决实践中,由于受WTO决策程序的限制,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实际承担着条约解释的职能。本文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解释的习惯规则,指出专家组和上诉机构主要通过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宗旨解释、有效解释以及辅助解释等方法来澄清WTO规则。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社会,立法解释作为一种有权解释,它与法律相伴而生,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历代统治者都对立法解释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由于中国古代立法技术的日臻成熟,故立法解释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中国古代立法解释的方法可划分为文义解释、论理解释及特别解释这么几大类。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的解释方法在《物权法》颁行之后深具意义,"法律非经解释不得适用"。在各种解释方法中,《物权法》的狭义解释方法应当得到优先运用,法官应尽可能地按照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当然解释、历史解释、合宪解释、比较法解释等方法来进行法律适用。在承认法律漏洞的前提下,应当允许法官借助一定的解释方法弥补法律漏洞。  相似文献   

9.
案例指导制度下的法律解释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解释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法律方法。法律逻辑、法律修辞和法律解释方法构成了法律方法系统,在其中法律解释方法相对来说最为成熟。在法律解释方法中,兴盛已久的文义解释方法、体系解释方法、目的解释方法、历史解释方法、社会学解释方法、逻辑、语法、语义解释方法等等又构成了法律解释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司法裁判中,体系解释是弥补文义解释之不足的重要方法。当下体系解释的运用难题是将体系解释简单理解为"联系上下文",未关注到体系解释的"外在体系"和"内在体系"两个方面。体系解释作为裁判者体系性思维通过法律方法的直观展现,是弥补传统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中逻辑不足的重要方式。为保证体系解释的有效运用,体系解释需要严格遵从"立足整个法律体系理解某一上下文规范"等内部体系解释规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内地口译课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口译教学日益完善,但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整体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常见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口译教学宜采取技能型教学模式,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引导学习者主动参与口译技能的建构,同时,学习者个体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在课外自主训练口译技能,以弥补口译课时不足的局限性。最后,笔者简要介绍了口译教学应兼顾的其他原则。  相似文献   

12.
考生在口译考试中的临场发挥受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的影响。本文以考官的视角,从语言和非语言因素两方面详细分析考生在一次英语中级口译考试中的失误实例,深入探讨其对口译教学实践产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岳麓山景区解说牌示现状与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说牌示是旅游景区解说服务中最基本、应用最广的一类设施.岳麓山景区目前的解说牌示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仍存在缺乏专业统一的规划、解说设计不够规范、设置不够完善、解说主体定位不明确等问题.为提高解说系统的有效性,岳麓山景区经营管理者应当在提高对旅游解说系统认识的基础上,对解说系统进行统一专业规划、定期管理和维护,同时规范解说牌示设计、完善设置、加强解说受众分析.  相似文献   

14.
保险合同解释是处理保险合同纠纷的一项重要手段,但是,我国保险法律在保险合同解释方面的规定却不很完善.法院、仲裁机构在解释实践中,不能准确平衡缔约双方的权利义务的情况时有发生.介于此情况,本文试通过阐释我国保险合同解释在立法中的不足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比较英美、大陆两大法系保险合同解释的原则和方法,参考众学者观点,论述完善我国保险合同解释体系的必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诗经·伐檀》历史上存在的解读却并不统一。传统的理解认为本诗为美君子之作,而现代却将其理解为对统治阶级的批判和揭露,产生这种理解分歧的原因是此诗小语境中存在一些空白点和大语境的作用。从文学文化转播的角度看,其当代阐释的基本原则应当是符合大众化阐示和文学审美教育思想价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法律解释制度是连结立法和用法的重要纽带,法律解释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完善的法律解释制度成为法治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我国目前的法律解释制度主要存在于现行宪法和立法法以及迄今有效的有关法律解释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如解释主体多元化,解释分工复杂,解释范围模糊等。现行法律解释制度曾对法治建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实践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文化预设的认知透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外语学习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文化因素为其文化成员所共有,并以图式化的知识结构固化在文化成员的头脑中,交际时经常可以预设。文化预设是指作者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因素进行省略。在很多情况下,文化预设理解与否成为意义推导的关键,因为它能在读者茫然无觉的情况下系统地影响其对原文信息的连贯理解。文化预设的这种作用是在读者的认知语境中得到解读的;文化预设话语含义推理的记忆图式及其在认知推理中的逻辑形式,使文化预设成为语用推理的先决条件和连贯理解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司法解释的含义及功能,认为传统的学术观念应与司法实践相结合;归纳了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司法解释的特点,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教学中 ,学生的英汉互译能力还很薄弱 ,包括笔译和口译。基础英语教学应在这方面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哈特在方法上完成了法哲学发展的诠释学转向。哈特所主张的诠释性方法一方面把实践的内在面相引入法律理论的分析中,另一方面内在面向中的批判反思态度并不必然包括道德理由。在《大师学述:哈特》中,麦考密克围绕着诠释方法通过发展批判反思态度这一概念对哈特的理论进行了辩护。但这个辩护和分析却有其缺陷和不足,因此尚有进一步向前推进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