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收入分配不均衡问题的探讨王慧欣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工资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工资分配领域宏观调控体系在我国已初步确立。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完善,特别是整体经济形势的稳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工资收入水平已步入适度增长区间。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已经形成一个...  相似文献   

2.
一目前,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着活力不足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源于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下降的因素,占有很大成份。影响企业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是工资分配不合理。国有企业由于缺乏灵活的工资机制,不能与“三资”企业和私人企业平等竞争,加上社会分配不公,必然拉大了国有企业职工收入与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的职工的收入差  相似文献   

3.
一、导致下岗职工隐性就业的制度原因所谓下岗职工隐性就业,是特指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后,已找到新的工作,但仍与原单位保持劳动关系,并从原单位领取生活费的一种就业现象。导致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后隐性就业的原因很多,但究其制度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和政府缺乏对职工的利益补偿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职工从进企业的那天起,就与企业形成了终身雇佣劳动关系。这份传统契约关系决定了单位对职工在住房、医疗、工资、退休等方面负有永久的责任。同时,传统体制下的工资分配一直执行的是"低工资、高福利"政策,职工…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说:分配是个大问题,所以常委要研究。过去研究生产问题多,研究分配问题少。生产和分配问题,是社会的两大问题,分配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教育等方面,是个重大问题,要认真对待,认真研究。 李鹏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明年要考虑动,请人事部着手研究。最近,总理办公会议研究社会保险福利时,研究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工作,形成了纪要,重要精神是,进一步改革工资制度,总的原则是,工资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职工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是当前搞好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迫切的问题。本文拟从对花都市国有企业职工队伍存在问题的分析出发,谈谈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职工队伍的建设。一、当前花都市国有企业职工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国有企业职工队伍结构不合理。花都市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后,企业职工由原来的“国家职工”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职工”,劳动者脱离了国家计划分配就业的“终身制”,有了自己的择业权。企业也不再由国家计划安排接收劳动力,而是根据企业需要录用职工,这对从宏观上调…  相似文献   

6.
<正> 工资改革是分配体制改革中的重头戏,应改革过去那种由国家统一制定工资标准,用工资总量控制工资发放的办法,彻底把分配权交给企业,由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和经营特点采取相应的工资制度,并根据收入与劳动成果和贡献大小紧密挂钩的原则来实现真正的按劳分配.在国家政府管理机构中推行公务员制度势在必行,公务员工资可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前提是机构要精简,冗员要裁掉.社会公益和服务部门人员的工资应主要来自于国家对全民征收的税收收入,要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实行全社会上下有效的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7.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资制度姜力一从1985年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结构工资制度,企业实行工业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工资制度的工资制改革,其特征是工资调节渠道的二元化。工资由两个渠道调节,即企业工资由市场调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由政府调节。这种二元...  相似文献   

8.
李年新 《探求》2001,(3):40-42
近年来,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职工与企业的关系问题日益突出,事实上,国有企业的改革之所以如此艰难,恐怕与企业、职工的关系没有理顺,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不无关系。据有关资料反映,近年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已经降到了建国以来的最低点。因此,在当前以股份制改造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理顺职工与企业的关系,已经成为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稳步发展的一个焦点。 一、目前国有企业改革中职工与企业夫 系存在的问题 国有…  相似文献   

9.
浅谈高校工资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宇 《社科纵横》2009,24(6):46-47,50
本文对高校1993年工资制度与2006年工资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了新旧工资制度在工资结构、增长机制方面具有的重大变化。高校工资制度改革是一项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系统工程,应通过合理进行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合理制定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人员评价体系、合并清理津贴补贴等方式,解决新工资制度改革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内部分配制度王文阁事业单位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进一步深化工资制度改革.搞好内部工资分配.已成为广大职工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探讨这个问题对于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科技、经济的结合。并尽快...  相似文献   

11.
汪海波在本期“改革论坛”上撰文认为,我国国有企业工资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把工资分配权交给企业,并由国家通过实行个人所得税制等办法,对企业实行间接控制。文中对学术界提出的两级按劳分配摸式、企业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模式、企业自主分配模式等目标模式提法,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2.
董凯静 《学术交流》2012,(5):99-102
我国2006年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旨在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已顺利完成了基本工资的套改工作,绩效工资的推进却任重而道远,但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高等院校,绩效工资的改革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进展缓慢,绩效工资的分配至今尚未真正落实。绩效工资的设计和实施应着眼于高校发展的目标,以岗位设置和聘任为切入点,以绩效考核为重点,以绩效工资分配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13.
破除“铁工资”是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阶段,以何种形式搞好工资分配,彻底消除“铁工资”所造成的种种弊端,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佳木斯煤矿机械厂自1984年就在职工的劳动报酬与劳动成果挂钩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逐步完善,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尹淑红 《社科纵横》2004,19(6):56-57
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已进行了多年的改革 ,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过很多国有企业改造模式 ,这些改造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列举了这些年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主要模式 ;着重分析了如何选择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模式以及各种模式交叉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最后对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在不同模式中的利益分配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国有企业股份制的改造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深化企业改革强化社会保障赵永臣,吴荣生,车福祥目前.离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及破产企业职工的养老和失业保险,成为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我们就此作以如下探讨。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社会负担过重,企业办社会,职工生老病退等一系列问题都由企业包...  相似文献   

16.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关键。因此,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探索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当今需要的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等综合指标进行普遍调查,结合具体国情,对值得和能够与否搞活的国有企业进行细分,明确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然后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适当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把国有企业推向产权市场,在争取国家和政府搞活企业的同时,走“市场搞活企业”、“企业搞活企业”、“职工搞活企业”的新路子。为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解决的是国有资产的产权,“由谁代表”的问题。具体的操作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它应该是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 (1) 广义企业经营责任制本课题研究的国有企业经营责任制,不局限于改革以来的已有形态,还包括一切可能的演变及发展形态(如税利分流之后的形态),因而是指广义企业经营责任制,尽管需要对现有狭义经营责任制作重点研究。广义企业经营责任制的共同基本特征在于,它是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不规范有限简单分离的、以国家和企业(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为主要联系纽带的“经营”责任制,且责任制的具体形态随两权逐步分离而不断演变。国家、企业、市场三者关系是国有企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通过改造(赎买、公私合营)民族资本,没收官僚资本以及国家投资兴建新企业等方式建立起来的。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为国家做出了辉煌的成就。到1992年,50万个国有企业拥有固定13000亿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在国有企业推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利改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改革措施。国有企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61年,古巴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工资问题十分尖锐,当时全国有90,000个类别的工资,将近25,000个工资等级。面对这一状况,政府制定了革命后的第一种工资制度:建立起统一的工资等级,以计时工资加津贴的形式为主,对超额完成任务者发奖金,但奖金加基本工资(不包括津贴的等级工资)不得超过高一级的工资标准。当时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很低,因此这一工资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劳动力提高技术水平。然而由于当时在这方面没有经验,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调整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其中占有极为重要和突出的地位。文章通过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分析,认为我国国有企业长期活力不够,其重要原因是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性。运用股份机制来推动企业改革,不仅能够使模糊的产权关系明晰化,促动企业的自主权,而且也有利于国家间接调控职能的发挥。文章论证了股份制是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最终走向,及提出推行股份制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