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长升 《学术交流》2005,(12):81-83
效率与公平具有内在统一性,机会公平提高社会整体效率,社会整体效率促进结果公平;效率与公平的割裂只会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在经济实践中,社会为人们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提高社会整体效率,促进社会分配的结果公平,增进全社会福利,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5,(11):21-23
邓小平公平思想的产生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邓小平公平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公平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公平的有效途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理想与目标。邓小平的公平思想有着深远的时代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保障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最终达至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在延循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借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苏东剧变教训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邓小平从生产力的角度提出并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论述是效率和公平结合的体现。当前,要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就必须在保障社会主义性质的前提下,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并通过促进机会均等逐步改善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4.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所蕴含的历史超越性要求重新审视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以完善共同富裕理论并为共同富裕实践提供新思路。当下共同富裕实践的主要约束条件是基础结构性张力和主体结构性张力,因此需要推进中国社会建设实践从支持型到建构型的历史转型,为财富增长效率的可持续性和财富分配公平的全面性提供逻辑基础和实践保障。建构型社会建设实践应包括财富增长效率的社会条件体系建设和财富分配公平的社会条件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前者包括稳定投资预期的社会条件建设、稳定消费预期的社会条件建设和稳定出口预期的社会条件建设;后者包括初次分配兼顾公平的社会条件建设、再分配突出公平的社会条件建设和三次分配优先公平的社会条件建设。  相似文献   

5.
季塔连科院士从有关中国社会主义的争议这一话题入手,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前景,揭示了与中国文化特点、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丰富,展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及其实践运用,论证了社会主义建设对于中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建立公平社会和共同富裕社会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断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必将催生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新现象。  相似文献   

6.
效率与公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以及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多重理论视角;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维度构成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先富带后富、提升创新能力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陈永庆 《唐都学刊》2008,24(3):116-1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当代社会构画的美好蓝图和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选择正确的路径.首先,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方法论原则,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其次,必须把握好民主、公平与效率,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成员共同富裕三大核心价值取向;再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逻辑构序上,必须处理好构建目标的整体性、利益主体的层次性、实践过程的动态性和"宏观"的平衡性与"微观"的不平衡性等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和效率的提高,我国对所有制结构进行了不断的调整。从实践上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而非公有制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远远超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带来的高效率是不容置疑的,但在高效率的同时,又出现了贫富差距并逐步拉大的现象,有失社会公平。因此,要协调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救助事业改革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必然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变革,社会救助事业也必将深化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社会救助在改革中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呢?首先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公平与效率,在西方社会已成为两难论证。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协调公平与效率的根本条件。能够以最小的不公平获取最大的效率,或是以最小的效率的损失来取得最大的公平。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效率优先的原则,由于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特点,难免使社会分配领域完全平等。社会救助事业改革必须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  相似文献   

10.
曾德盛 《创新》2007,1(6):12-16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必须重视和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问题。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在起点、过程、结果上都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并有收入差距过大、差距快速拉开、社会心理冲击大等特点。保障收入分配公平,要立足实际,坚持科学发展,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并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两个根本目标和本质特征,是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其中,共同富裕四个字的创新意义更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有更加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有两项基础性制度安排: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努力提高初次分配的公平程度;二是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逐步推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再分配政策。两项社会主义政策的叠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共同富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富”理念,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构建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通过改革开放完善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通过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当前,必须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分配体制,从而使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奔向共同富裕目标的进程中,经历了1978年之前和之后的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都成功地解决了特定历史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也都留下了新问题。实践表明:在解决共同富裕的模式问题上,指导思想起决定作用;平均主义是共同富裕的对立物,两极分化也是共同富裕的对立物;找到既有效率又富公平的分配方式,是一个社会主义难题。正确地总结正面与反面的经验,有助于解决这个难题,并将实践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乔榛 《求是学刊》2007,34(5):60-64
把效率与公平关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个重要的主题放在一起加以分析,以发现它们之间具有的相关联系,是个颇具现实意义的研究内容。借助历史分析的方法,发现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演进与和谐社会的变迁有着历史性的契合,由此得到的结论是,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也是效率与公平统一的社会,而通过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辟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5.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针对平均主义带来效率低下的传统体制的弊端提出的我国一定时期收入分配的指导方针,现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关系的重大隐患。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必须加大社会公平的分量,使分配原则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保证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进国 《学术交流》2005,(12):71-75
如何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是当前理论界一直在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理解和认识这一问题,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社会分配不公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仅仅是一对矛盾,而且也是辩证相统一的;效率与公平相统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公平合理地调整分配格局是实现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7.
周英虎 《创新》2011,5(6):8-12,126
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讲求和谐,不仅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所代表的是先进生产力的社会,所追求的是人类共同富裕的大同社会,还因为倡导和谐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属性,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高共同目标,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客观公正、综合全面性、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相结合、可比性、可持续发展、简明扼要等。评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标体系概括起来主要由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等三大子指标体系构成。  相似文献   

18.
现代意义的公平是社会各种资源、社会合作的利益和负担的分配的公平与社会争端和冲突的解决的公平之总和。现代意义的效率,则是指从一个给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大的产出。公平与效率因经常处于深沉的张力之中而成为一对难分难解的矛盾。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这一矛盾对社会总体并没有普遍的、任何批判导引的功能,更不可能构成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杠杆。只有在现代化进程中,公平与效率才成为须臾不得轻视的重要矛盾,这是由其对保障现代社会从总体上得到均衡发展的核心地位所决定的。这一重要矛盾也适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思考并注重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和而不同--和谐社会之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萍 《学术交流》2005,4(12):151-154
和谐社会之和谐是和而不同.从宇观视角观之,和谐是多样性事物的统一,是人、社会、自然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状态,这是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理性选择.从社会视角观之,和谐是差异性事物的统一,是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协调统一,这是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理性选择.从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观之,和谐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社会主义既追求效率又追求公平,公平与效率是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价值.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观之,和谐是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之一,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两者是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效率存在于动态的社会关系中,解决公平与效率问题,首先要研究判断公平与效率的价值标准,有了判断的价值标准,才能把握动态的社会关系。当前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必须以法治为手段,才能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深层次是解决公民权利保障问题。只有通过法治途径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民权利保障问题。法治能够以理性的态度,构架社会公平与正义价值观,法治调整下的公平与效率,符合人类社会的根本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