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物与文明     
正主持人语文明,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渐趋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在传承、发展、糅合乃至分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与思维方式。文明,是对人类物质、政治、文化生活和生产方式以及相应创造模式的总概括,是由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或者说经济、政治、文化)构成的有机整体。文明,作为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物质、政治与文化成果,是为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是指人们精神境界的提高,以及随之而来的改造世界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它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也是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它既包括教育、科学、文化知识;又包括理想、道德、传统、风尚等社会意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只有培养出一代代社会主义新人,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而精神文  相似文献   

3.
社会结构转型与国民人格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忠武 《文史哲》2002,1(5):106-112
国民人格即一个国家的公民所普遍具有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格 ,它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创造的本质联系 ,其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是实现社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现实国民人格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 ,但在目前低能人格、双重人格、依附人格、片面人格、病态人格、从众人格、拜权人格现象仍大量存在 ,因而必须加以改造以促使其向着现代化方向转型。国民人格转型的目标模式是塑造国民理想人格 ,为此必须认清理想人格的目标模式与设计原则、建立理想人格的塑造体制与塑造机制以及改造现有文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文化塑造了个体人格,特定人格总是与特定的社会文化相联系,个体人格是特定文化塑造的必然结果。文化对人格的塑造是通过前期生存与发展教育、社会化教育、社会控制教育来进行的,并且通过对人格的评价及再塑造,塑造出完整的人格。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文化面前绝不永远是消极被动的,它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改变环境,创造和发展社会文化。文化与人格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新疆锡伯族语言现象进行分析,从锡伯族西迁前后"民族性"对环境与社会的创造与适应的角度切入,运用文化与人格研究相关理论,从儿童养育、初级制度和生态环境三方面分析了文化对个人的渗透机制,认为新疆锡伯族特殊语言现象是对文化创造与保持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由实体社会向虚拟社会跃迁的过程中,在文化形态变迁的情况下,身处赛伯空间中的人们应该为自己重建意义,了解和重构自己的全新人格,增强对虚拟社会的认同感和适应性。在心理意识和外显行为二维度的观照下,虚拟社会人格的多重性跃然纸上:确认的人格、本真的人格、绝望的人格和创造的人格,它们共同支撑起了虚拟社会的人格大厦。  相似文献   

7.
人是一种既能创造自己又能创造文化的多层次结构系统的存在。社会文化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语言符号系统。人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据。人存在的各个层次系统是在社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形成的。人成为人本身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实现内在的觉醒、理想、追求 ,更重要的是在于如何使自己存在的生物性、历史性、社会性、自我性四个层次在整体上达到平衡、和谐的发展。社会文化的发展使人并不一定就得到了发展 ,人的存在与社会文化是一种矛盾关系。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通过转化、缓和、弱化、融合人与文化的矛盾关系从而使自己得到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可能与不可能的统一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自己的奋斗。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的变革体现在他的生活立场上。对马克思哲学生活立场的体悟也是对马克思哲学本质精神的领悟。马克思哲学是创造新生活的哲学,因此马克思哲学不仅解释世界而且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就是创造新生活,从而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马克思哲学的生活立场体现在生活的主体性立场、批判性立场、历史性立场、实践性立场和创造性立场上。生活的主体性立场、批判性立场、历史性立场、实践性立场和创造性立场构成有机的、内在统一的整体。深刻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生活立场,不仅对于人们领悟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而且对于创造美好生活都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本质上体现为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其核心表现是对人自身尊严的维护,是对人共同价值的追求,也是对人类历史遗存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总之,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大庆精神是大庆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集体创造的一种优秀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人文精神所包含的历史性、文化性、理性及实践性与科学性,是大庆石油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在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其中 ,关于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精辟论述 ,是对我们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针的进一步深化。认真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 ,对于准确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推进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正确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和特征马克思主义从物质生产决定一切社会现象这一基本理论出发 ,揭示了文化的发生和发展 ,从而说明了文化是人类在改造世界包括改造人自身的活动中创造的“人工世界”及其人化…  相似文献   

11.
自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是自人类有史以来就存在的。而女性自杀作为人类自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则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性别角色意味,揭开女性自杀的文化之谜,对于揭示女性的角色演化、心理发展、文化变迁,以及进一步改造女性环境塑造女性人格,重建  相似文献   

12.
干部知识化是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干部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改造世界的过程。知识化包括知识基础、认识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等现实的本领,创造性活动贯穿于知识化的全过程。知识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之中,同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实践性、历史性、社会性和相对性。于部要完成知识化的运动过程,必须具备知识基础、认识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变革现实的本领。  相似文献   

13.
杜翠叶 《理论界》2010,(4):111-113
恽代英在中西文化碰撞和冲突的时代中,对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改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结合实践不断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社会文化改造的主张。本文从其对待外来文化、对待传统文化和建立适合社会改造的文化几个角度对其文化思想进行阐述与分析,旨在说明其为近代中国的社会文化改造事业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及其对当今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构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文化环境与青少年人格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平 《江西社会科学》2004,(11):175-177
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也是其人格成长的过程。青少年人格的塑造和发展要受生物遗传和社会文化环境两大方面的影响。生物遗传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和可能性,而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社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其不同的文化形态决定着青少年人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具有追求意义、创造意义的特性出发,论述了意义世界在人类生存中的重要作用及与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的区别和联系;论述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扇面都是拓展意义世界的努力;指出了意义问题对人生和社会的重要影响及我国当代文化面临着意义危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研究的社会事实是非二元论的社会历史性的关系现象,对这一现象的社会学解释本身也是这样一种社会事实。所谓的认识对象和认识者并不是先于认识关系的先在的事实,而是在认识关系中得以可能的分析要素,这就是彻底的关系主义。因此,社会历史关系既不是绝对主体的自发创造,也不是绝对给定的客观实在,而是一种包含着不确定性的非二元论的时空性建构。这意味着社会学的任务不只是解释世界,同时还要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社会化与第一人格偶像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青少年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指的是人的社会适应过程,亦即“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学习社会的规范、价值、道德和行为方式以适应他们所处的社会或群体规范,形成独立的人格。从个体一生的社会化过程看,人格的发展人体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人格偶像崇拜阶段、第二人格偶像崇拜阶段和独立人格阶  相似文献   

18.
试论大学生的人格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人格是一个多学科范畴,在各个不同的学科中有各种不同的含义.我们对大学生的人格的研究,取的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含义.心理学中,人格也称之为个性,是指一个人身上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它是由认识能力特征、行为动机特征、情绪反应特征、态度和信仰特征、道德价值特征等各种因素所共同构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格素质不是天生的,是后天才形成的.人格不仅有稳定性的特点,而且还有社会历史性特点、层次性特点和可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现实人格失范是在社会转型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过渡性和中介性的环节 ,这种失范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由于当代中国多种文化模式、价值体系、经济结构的多元并存和相互冲突 ,造成了中国普遍现实人格失范现象的存在。克服现实人格失范的思路在于优化社会环境 ,形成人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其根本途径在于制度调控、精神调控、价值调控。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和社会过程在本质上是文化现象和文化发展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物质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但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发展和普及先进文化,不断提高社会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人的发展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先进文化成为社会的主体和主流文化,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