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永明 《日本研究》2001,1(1):68-73
近世社会 ,在日本主要指江户时代 (160 3年— 1868年 ) ,大体相当于中国的明代末期至清代。中日两国近世社会的历史有许多相似之处 ,例如均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 ;在某种程度上都有过闭关锁国的经历 ;商人的势力逐渐壮大以及商品经济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等。尽管如此 ,但中日两国最终却走上了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其原因何在 ?笔者拟以两国近世商人家训作为切入点 ,通过对二者的比较 ,分析两国近代后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一、从家训看中日两国商人的相同点  日本近世商人 ,多以“商家”称之。在日本近世社会 ,出现了许多商家的家训 ,从…  相似文献   

2.
1999年9月12日—15日,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东北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沈阳召开,来自中国和日本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就中国及中国东北地区与日本之间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下面着重对与会学者的主要学术观点加以概要综述。一  中国与日本作为亚洲的近邻,自古以来就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关系,中日两国各自的文明发展历史及中日关系史一直是两国历史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近代史对于人们认识两国近代发展的差异、如何促进两国交流关系的发…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5,(10):150-153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来袭,中日两国都作出了积极反应:向西方派遣留学生以救亡图存。可惜中日两国的结局却大为迥异,令人唏嘘。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留学结果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结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基于两国的留学背景,不同的留学政策和留学理念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1999年4月30日至5月2日,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召开了题为“近代以来中日文化关系的回顾及对21世纪的展望”学术研讨会。会议在回顾近代以来中日两国文化关系的历史及其教训的基础上,特别就当前中日两国文化关系、日本文化研究中的倾向等问题展开讨论,并且着重讨论了发展中日两国文化关系的意义、各种相关因素以及21世纪的发展前景。中日各主要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学者近50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会议依照广义文化的范畴,分9个单元开展了研讨。这次研讨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密切结合中日文化关系的现状,与会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许多建设性…  相似文献   

5.
张勇 《日本学刊》2006,(1):5-13
中日关系目前正面临着困难、复杂的局面。小泉纯一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对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力。有日本人认为这是因为历史观不同和中日两国都存在民族主义而形成的矛盾。其实,历史观不同只是表面层次的原因,深层原因则是新形势下日本做出的新的战略选择。民族主义固然在中日两国都存在,但两国的民族主义有着根本性区别。显然,中日两国学者之间就上述相关问题展开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人员与日本冈崎研究所、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的主要成员进行了坦诚的观点交流,加强了了解。本刊特刊出这两次交流的研讨会纪要,其中介绍的日方的观点供读者研究时参考。另外,关于中日东海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等机构召开了一次学术研讨会,现将该研讨会的主要内容一并刊出。本刊欢迎各位读者来信函或发电子邮件发表评论。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日两国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十周年,这是值得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庆祝的。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时发表的联合声明所规定的,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发展两国间的和平友好关系。因此,这个条约全面地确认了揭开两国关系新篇章的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并且把联合声明中提出的发展两国关系所必须遵守的重大原则,作为条约的主要内容而固定下来。这些原则是,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根据  相似文献   

7.
林昶 《日本学刊》2002,(4):154-157
一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 3 0周年 ,“战后日本的主要社会思潮与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 2 0 0 2年 4月 3 0日至 5月 2日在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举行。此次会议是该中心成立以来举办的第 1 2届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主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 ,以及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著名学府的教授共 5 0余人与会。此次会议的召开 ,正值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 3 0周年之际 ,与会专家、学者对 3 0年来两国关系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 ,中日两国为构建“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而积极努力 ,两国高层互访…  相似文献   

8.
在中日复交20周年、国际政治与经济格局剧变及世纪交替之际,探讨两国关系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中日两国富有思想的学者都已领悟到如下事实:双边关系的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需要两国找到新的合作基础,面对外交课题的多  相似文献   

9.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后,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中日政治安全关系不时出现问题,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程度下降,致使部分日本学者主张,中日两国的“友好蜜月时代”已经逝去,今后的中日关系只能是而且应该是一般性的国家间关系。本文不赞同这...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复交谈判时,田中角荣的一句"添了麻烦",曾引起激烈争论;在6年后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双方又因是否将"反霸条款"写入条约而互不相让.中日两国外交方面的分岐,除了"政治因素"外,还有深层的"文化因素".中日两国在"名誉"与"等级"方面的不同文化取向,成为以上争论及中日之间主要分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宫笠俐 《日本研究》2012,(1):105-110
自日本民主党执政以来,中日两国在构筑战略互惠关系方面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日本民主党政权更迭频繁,内外政策缺乏连贯性;执政经验尚浅并缺乏顾全大局的意识以及民主党内少壮派政治家的保守倾向是目前中日战略互惠关系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而中日两国共同推动“东亚共同体”的建设;两国领导层加强沟通、尤其是加强同日本少壮派政治家的联系和沟通并通过低级政治的合作外溢到高级政治的合作是当前构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通往中日邦交正常化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往中日邦交正常化之路张香山编者按:值此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之际,本刊特约请中日两国的一些学者和有关人士撰写了纪念文章。这些文章的体裁不同,视角各异,观点也不尽一致,但作者们的目标却是共同的,即进一步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日友好关系。这也是我们设...  相似文献   

13.
简论渤海日本外交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国与日本国在8—10世纪间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外交史是中世纪中、日外交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世纪以来,各国(主要是东北亚国家)学者对渤、日外交史十分重视,发表了一批有关渤、日外交史方面的学术论、著。但迄今为止,我们尚难把渤、日外交史系统化,其难点,不仅在于有关文献和文物的不足,也存在渤、日外交史学理论及研究方法论方面的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对渤、日外交史学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愿与有关国家(主要是日本)的渤海史学者商榷。  相似文献   

14.
20 0 0年 8月 2 6日至 2 7日 ,中华日本学会在京召开了“新世纪的中日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华日本学会会长刘德有、顾问肖向前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何秉孟 ,日本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出席了开幕式。来自中日两国的学者和有关人士约 70人出席了会议。中日双方代表中在媒体频频露面或知名度很高的人士和学者甚多 ,他们畅所欲言 ,直抒己见 ,从而使这次讨论会对问题的探讨十分深入 ,取得了令中日双方代表均感满意的成果。概括地说 ,这次会上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对中日关系现状的评价总的来说 ,中日两国学者对当前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东亚两大经济体,中国和日本之间形成竞争关系难以避免,两国在国家实力对比、伙伴关系发展、地区制度偏好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竞争态势。尽管这种竞争对立关系长期存在,中日仍然能够在经济外交相关领域开展合作。这主要是因为,中日竞争不合作带来的国际风险与代价较高,一味竞争可能带来双输局面;并且,两国开展合作的成本较低,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基础、共同制度联系有助于降低合作难度,适宜的时机亦为中日接近提供了便利。第三方市场合作正是竞争中的中日加强经济外交合作的又一个鲜明例证。可见,当前竞争对手国之间的博弈逐渐呈现非零和的特点:既是对手,又存在可以合作的空间与潜能;不过,由于其中的竞争实质并没有发生改变,中国还需在合作过程中保持清醒,继续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程永明 《日本研究》2012,(3):111-115
地方交流是中日两国多渠道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双边关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日两国地方交流起步早,发展快,形成多样,领域广泛,成果显著。现在两国的友好城市已经发展到248对,友好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两国的经贸、科技、教育、文化合作关系,两国中央政府一直积极倡导两国地方政府之间开展实质性的交流合作,从地方层面对中日交流进行探讨,摸索今后交流的模式和方向,对于深化两国的互惠互利关系和促进各自地方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牌坊与鸟居,分别是中日两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形式,都是以门为标志的纪念性建筑。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与发现,这两种名称不同,用途迥异的建筑很可能均源自同一建筑形式。而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也渐渐赋予两种同源建筑形式不同的功能与用途。前者既是中国古人为彰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同时也设于寺庙、陵墓、衙署、街道和园林等处,兼有景观功能。而后者主要设立于日本神道教各类大小神社入口。鸟居即供给鸟栖息地木架,意味飞鸟  相似文献   

18.
张义素 《日本学刊》2003,(3):157-159
20 0 3年 2月 2 7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日经济研究中心在京成立 ,并召开了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中日经济研究中心顾问杨振亚、朱绍文 ,理事长蒋立峰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孙新、张进山 ,以及中日两国经济界专家、学者及中国社科院主管部门代表近 50人出席了会议 ,日本驻华大使馆参赞千叶明到会祝贺。在成立大会上 ,中心理事长蒋立峰首先发言。他指出 ,中日经贸关系日益深化 ,已经成为稳定和发展中日双边关系的最重要的纽带。但两国经贸关系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成立中日经济研究中心的目的 ,就是要搭建一个新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自古以来就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仅从文学关系上来看,其交流也是源远流长、水乳交融的。一千多年以来,中日两国之间的学者、诗人互相学习、彼此唱和,进一步促进了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在繁荣两国文化的同时,也加深了两国间人民的友谊...  相似文献   

20.
朝鲜史学界关注渤海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7世纪末至10世纪,在今我国吉林省大部和辽宁、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建立的渤海国长期以来被史学界称为“历史之谜”,一直为东方各国学者所关注。渤海史研究的焦点基本上集中在关于渤海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还是唐代的属国,渤海的居民以高句丽遗民为主体还是以靺鞨人为主体,渤海国的建国始祖是高句丽人还是靺鞨人,等等。其他一些衍生的问题也都是围绕着对主要问题进行论证而提出的。近一个世纪来,中、朝、日、苏等国学者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许多差异。近年来,朝鲜北南方史学家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渤海史研究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