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化是农村基层治理的基本趋势。农村治理法治化面临的困境有:基层政府为"维稳"而"变通",致使农村基层治理缺乏可预期的法律结果;基层司法公信力偏弱使法律在农村的适用缺乏应有的权威,难以产生正义共鸣;村级组织权力运行不规范和宗族势力的"人多势众"影响弱化了村级治理权威。制约农村治理法治化的因素包括农村资源缺乏整合、村民参与自治偏少、农民用法热情不高等。推进农村治理法治化要融合基层政府的权力资源与村域内部的精英资源;通过创新民主机制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治理;以提高村干部法律意识为切入点,培育法治土壤。  相似文献   

2.
正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传统的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面临挑战,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必须善于用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切实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法治建设主题经由"法治国家"(1997年)、"法治政府"(2003年)的经年深化后,亟须落脚于法治社会建设,以扭转法治单极治理所面临的困境,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协同推进。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  相似文献   

3.
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 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传统的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面临挑战,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必须善于用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切实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国家法治的进步,更多的是城市法治文明的体现,在广大农村,农民对传统规范的依赖并不亚于国家法律,国家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只以威慑的姿态存在,尚未融入基层治理。随着法治建设不断推进,农村法治氛围日趋浓厚,村民自治机制逐步完善,农民法律意识普遍提高,法治共识基本形成,已初步具备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的条件。目前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面临的困境表现为基层政府主导农村法治发展力不从心、村级组织推进依法治理举步维艰、农民法律意识完成现代转型任重道远、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时有发生。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的法治化应坚持让法治成为农村治理的基本方式的定位,融合政府主导与社会推进两种路径,培育乡镇政府、村级组织、民间组织三类主体,整合农村制度、组织、人力、文化四种资源,构建农村法治化治理大格局。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双重境遇。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和技术支撑,大数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能有效提升政府的决策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然而,大数据发展存在的数字鸿沟、信息孤岛、数据安全、个人隐私等问题,是政府治理现代化必须直面的现实挑战。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应该从创新治理方式、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制度、夯实基础设施、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寻求突破路径,推动政府治理的科学化、法治化,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努力构建善治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6.
法治化治理是当今解决社会管理和政府管控失效的重要手段。而法治化治理需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本文分析了浙江省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法治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应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型政治权威,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立健全法治体系,促进政治权威法治化。建立健全现代国家法治体系,建构一个法治型政治权威,是保障政治权威在法律权威的框架下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  相似文献   

8.
法治框架下推进乡村治理创新面临法治推进与自治、德治传统难以有效融合,法治路径的地位边缘化,"知情祛魅"现象凸显等现实困境。其原因在于乡村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不健全,治理主体的法治素养不足,治理机制法治化程度较低,治理环境的法治氛围不足。为此,需要坚持立法先行,构建层次分明、结构有序的乡村法律制度规范体系;理顺乡村治理体制,健全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组织体系;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依法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创新法治宣传的途径和方式,营造乡村治理法治化发展的氛围;提升基层干部的法治素养,打造法治化的基层干部队伍;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强化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发展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9.
新常态对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树立全面绿色繁荣理念、建立城镇绿色经济体系、推进城镇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法治为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稳定就业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确立了科学规划。为推动绿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创新土地利用法律制度、促进城镇体制机制改革法治化、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和健全城镇治理法律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在法治政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频频曝光的环境污染事件折射出环境监管环节的薄弱。我国环境监管体制存在主体“泛化”、手段“软化”、责任“虚化”等问题,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必须强调地方政府的环境监管责任,理顺政府环境监管体系,革新环境监管方式,建立系统有效的监管问责机制,切实推进环境监管法治化。  相似文献   

11.
新视野     
<正>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是国家治理法治化作为国家治理的核心要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加以认识,但从保证国家软实力"现代化"具有可持续性的长远发展战略角度来看,法治化才是判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有效的评价标准。从逻辑上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党的建设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党自身治理法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党自身治理法治化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根本趋势,因为这是国家法治化的根本要求,这是在依法治国框架下建设一个法治化执政党的要求。实现党自身治理法治化,必然要走依法治党的道路;实行依法治党,就是要使国家法律力量介入党的自身治理,使国家法律这个党内管理监督之外的公正而有效的力量,深层次介入对党权及其运行的有效监督和约束。当前,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事业中推进依法治党,这个形势已经刻不容缓,要把依法治党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的重点就是要实现党内法规的相对国家法律化,使党内治理与法律治理紧密配合。  相似文献   

13.
陈干全 《决策》2015,(1):24
在逐步法治化的社会中,地方政府创新空间越来越大,中观层面的治理创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将发挥极其重大的作用。中国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表明,顶层设计之外,地方政府大胆创新是其中重要力量。如果没有地方中间层面的各种创新试验,很多宏观政策难以做出。在逐步法治化的社会中,地方政府空间越来越大,中观层面的治理创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将发挥极其重大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治理面临人们利益诉求多元、社会矛盾纠纷多发、各类安全隐患频出等复杂情势,由于相关法律规范缺失,公众参与的范围、途径、效力、激励机制等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和法律约束。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治理公众参与的矛盾和问题具有独特性和持久性。完善社会治理公众参与的法治化路径,要推进社会治理公众参与制度化,保障社会治理公众参与实效性,形成社会治理公众参与的正确理念,创新社会治理公众参与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5.
地方治理现代化是当前国家治理研究领域重要的议题之一,其治理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成败。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处理政府与社会关系时出现"错位""越位"等问题,需要引入地方治理现代化概念重新理顺地方治理过程中的复杂观念及利益诉求。地方治理现代化既是规范行政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和法律,同时也是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其核心在于制度分权和多元共治的内在本质。因此,地方治理现代化应当坚持观念转向,从统治走向治理;坚持效度转向,从全能管控走向有限治理;坚持功能转向,从管制走向服务。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法治化进程中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不法行政”现象十分突出。对这一桩桩怪现象加以揭露和剖析,无疑将有利于加快我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最大障碍就是主导改革的政府兼具改革者和改革对象双重角色,囿于传统官本位和既得利益,致使每次政府改革都是在体制内封闭进行,成了治标不治本的自拉自唱,向旧体制反弹的情景反复上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使破解这一主客同体难题有了突破口,即将政府职能转变纳入国家治理法治化轨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政府自身革命,合理规范权力运行,以更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是政府与市场、社会、个人合作管理全社会公共事务,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解决全社会公共问题,促进全社会公共利益得以实现的体系、方式和过程。国家治理诚然是多方参与的治理,但政  相似文献   

19.
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需要高度重视乡村社会的法治秩序建构,将自治、法治、德治结合起来。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是民主与法治的结合,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首先要树立法治思维,形成基层政府与农民的良好互动关系,打造多元主体共治的局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法治化中的关键作用,坚定法治化治理的目标、理念,制定专门的乡村治理法律体系,营造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良好社会环境,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相似文献   

20.
社论社评     
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也在基层。农村不应是反腐败的死角,治理村官腐败,理应上升到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高度。早日啃下这个硬骨头,才能为乡土中国迈向现代化奠定更坚实基础。2014年11月5日《以治理法治化铲除"村官腐败"》评论员观察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