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孟惠南 《领导科学》2012,(23):60-61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借鉴西方国家相关改革经验,将政府绩效的概念和政府绩效管理经验介绍到国内,对于改进政府管理绩效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中,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而第三方评估则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形式.它对促进政府部门的作风转变、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学术界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第三方评估在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第三方评估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美发达国家,其实质是由政府以外的民间组织来评估政府绩效.在发达国家,第三方一般是由专业评估公司或者非政府组织担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其评估活动独立于评估对象,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第三方的这种专业性和独立性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从而确保了第三方评估结果的权威性.在我国,第三方评估政府绩效是指与政府没有隶属关系和直接利益关系,专业上具有权威性的组织对政府绩效进行的评估行为.  相似文献   

2.
<正>一、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概述地方政府绩效评估,通俗说,就是政绩考评,是全面评估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职能履行的情况及工作成效。要对地方政府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政府职能时所取得的成绩和效益进行过程监控与结果评估。在政府绩效评估理论的指导下,我国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理解政府绩效管理评估涵义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外主流政府绩效评估方法系统,借鉴西方国家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的经验,指出了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的实践中的问题,展望了中国地方政府实施政绩效评估体系设计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提高政府绩效始终是政府改革与追求的目标,绩效评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而公民正是这项评估的重要主体。我国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面临着理论研究滞后实践发展、地方政府主导现象突出、公民参与评估的技术及过程远未完善、公民参与评估的动力不足,能力欠缺等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加强理论研究,完善绩效评估机制;树立公民导向意识,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扩大参与范围和环节,完善技术方法;增强公民参与动力,提高参与能力等对策建议,试图使我国公民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与科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许晓平  胡月星 《决策》2007,(7):30-31
政府绩效评估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治理方式的重大转变,这场被称为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浪潮的掀起,将企业责任意识、结果导向、顾客至上引进为政府公共部门改革的基本理念,对政府绩效管理和政府机构改革形成了很大冲击.  相似文献   

6.
<正>政府绩效评估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建设高效、廉洁、务实、责任型政府,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观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在建立适合中国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体系方面,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与西方国家比较,无论是在观念体制方面还是在操作内容标准上,都还存在很大差距,仍然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正>绩效管理立法对于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持续、有序、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对提高其制度的权威性、执行的规范性、影响的广泛性等更是毋庸置疑的。它是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的关键环节,更是绩效管理制度化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梳理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立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基于公众参与的政府绩效是政府公共部门为促进经济发展、为人民服务所体现的管理手段与方法,其理念是要求能够促进政府公共部门职能转变,加快发展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工作。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公众参与对评估政府部门绩效、提升行政行为的效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基于公众参与的政府绩效可以充分适用在各级政府部门绩效评估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李喆 《管理科学文摘》2009,(25):171-172
现有的项目预算资金绩效评估理论和方法均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研究成果,是适合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项目绩效评估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尚在起步。特别是对于工业部门的公共财政资金研究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基本建设资金管理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国工业企业基建项目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工业企业基建项目预算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方向.作为地方政府公共危机处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估是对不同部门、地区和人员在地方政府公共危机处理中的行为与成绩进行评估.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处理绩效评估存在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偏差、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不健全、绩效评估体系不科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绩效评估是20世纪早期西方国家政府部门引进的一种管理工具,通过评价政府的工作成果和管理效率来提高政府的治理水平、改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随着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推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在理论研究范式和实践发展方面都面临着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绩效评估的具体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提高政府绩效评估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绩效评估作为改进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效能、改善政府形象的一个有效途径,伴随着世界范围内规模浩大的政府改革热潮,在国外受到普遍重视,得到广泛推广。为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需要,我国近年也逐渐开展了一系列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借鉴国际经验,厘清制约因素,优化评估策略,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公共管理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政府职能评估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职能评估就是根据政府管理的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社会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判断,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不同的指标内容由不同的职能重点决定;不同的职能关系,决定不同的指标结构。本文对政府职能评估主体、评估对象及评估指标进行了合理界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悖论:高绩效下的政治安全隐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必然是政治和谐进步、经济和谐发展、社会和谐昌盛、文化和谐繁荣、生态和谐自然的社会。然而我国在推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过程中,由于目标管理的痼疾"、进步学习"、退步学习"和对绩效评估公式的博弈等原因使得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结果与政治安全(主要指地方不服从中央的分离倾向)之间关系较为特殊,甚至出现了以目前的评估指标来评估,绩效越高,越有分离倾向的趋势。我们建议可以采取把"政治和谐进步"融入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不定期给绩效评估指标"升级"和在权重之下,给每级指标设置合格线以根除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的政治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5.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情况直接受政府部门工作绩效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多的政府开始注重其绩效的评估。县级政府作为我国政府层级中的基层政府,其绩效水平影响到我国各方面事业的发展,其如何提高绩效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成为现阶段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安徽省五河县政府为实例,分析其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及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完善我国县级政府绩效评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提高政府绩效,是公共管理始终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立足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情况,从建设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入手,建立健全良好的绩效评估体系,完善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方向。作为地方政府公共危机处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估是对不同部门、地区和人员在地方政府公共危机处理中的行为与成绩进行评估。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处理绩效评估存在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偏差、激励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央政府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另一种是基于群众满意度的人民群众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本文通过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由中央政府和人民群众双方共同作为测评主体更能体现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概括出了以中央政府和基于人民群众为测评主体的两套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政府绩效管理既是全世界政府管理运动的热点,也是我国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焦点。在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实践与理论成果的同时,也需要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政府绩效管理方面的历史经验,建立基于中国自身现实需要、适合中国国情的政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决定了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本质是执政党治理政府机构的一项战略工具,它的主要使用价值是分解政府机构承担的治理责任,因此,它面临的技术约束是追求形式上的技术理性和内部导向,对外不直接承担治理责任,对内不直接发挥管理作用。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先后经历了"政治动员式"和"利益调节式"两个主要阶段。基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分类框架,笔者认为,以珠海市"万人评议政府"为代表的主观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是一个趋势,它的优势在于符合民主行政的精神和公民参与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