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记载,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赵惠文王时,秦国强行索要赵国"和氏璧",蔺相如奉命携璧入秦,经过惊险的陈词力争,最终完璧归赵。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他跟随赵王到渑  相似文献   

2.
李国文 《领导文萃》2011,(19):72-75
公元前243年的战国时期。赵国的孝成王崩.子悼襄王立.年轻的帝王不愿用一位老爷爷级的下属,改用乐乘代廉颇领军,立刻引起廉颇大怒。  相似文献   

3.
河之洲     
另一种"用人不当"汉宣帝年间的颍川太守黄霸,管理地方很有一套,政绩全国第一。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黄霸被评为国家级先进工作者,汉宣帝在全国通报表彰他,并赐  相似文献   

4.
<正>伯里克利(约公元前495~前429),古希腊伟大的民主政治家,孔子同时代的人。从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每年连选连任雅典最重要的官职——首席将军。在伯里克利的领  相似文献   

5.
正子产(?—前522),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或子美,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人,郑穆公之孙,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子产在子皮的举荐下登上政治舞台,于公元前543年至公元前522年辅佐郑简公、郑定公二位国君20余年。他大胆改革内政,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不仅对郑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相似文献   

6.
从"毛遂自刎"看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宇 《领导科学》2003,(22):22-23
据记载,由于毛遂促成了楚国与赵国“合纵抗秦”的大计,挫败了秦军的侵犯,从而赢得了赵相平原君的赏识。在“毛遂自荐”的第二年(公元前256年),燕国派大将栗腹大举进犯赵国,平原君力荐毛遂统率大军前往御敌,结果昌都一战,赵军被杀得片甲不留,毛遂满腔羞愤,拔剑自刎。毛遂从自荐到自刎,可以引发我们深入探讨领导者怎样才能与时俱进地用好人才这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日本学者盛田昭夫在比较东西方管理时,把美国式管理称为“砌砖墙”。美国管理机构事先设计好某种“合理化”的组织范围,对每一项工作的范围和责任加以规定,然后再寻找合适的人员…  相似文献   

7.
廉颇对蔺相如的古怪态度,以及秦国对赵国的前后表现,都说明"将相和"的背后,隐含着赵国两种外交策略的较量。当时,仍存在联秦与抗秦的两种外交思路。  相似文献   

8.
廉颇对蔺相如的古怪态度,以及秦国对赵国的前后表现,都说明"将相和"的背后,隐含着赵国两种外交策略的较量。当时,仍存在联秦与抗秦的两种外交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阅读1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及原因解读11月29日,台湾"九合一"选举揭晓,国民党遭遇"1949年退台以来的空前惨败",民进党取得"建党以来的最大战果"。国民党在22个县市中仅保住6席,并丢掉具有指标意义的台北、台中、桃园三大"直  相似文献   

10.
慧眼识英雄     
在中国的历史上,最懂得运用自己的眼光去投资而获得巨大盈利 的人,名列第一的,可以说是吕不韦。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赵国的一位商人。他到处旅行,贩贱卖贵,赚了不少金钱。有一次,他在赵国的首都邯郸遇上了当时滞留在赵国  相似文献   

11.
郭灿金 《领导文萃》2012,(15):93-96
蔺相如由于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上的敏捷反应和勇敢举动,让赵惠文王保住了脆弱的面子。于是赵惠文王从"渑池会"上归国之后,重奖蔺相如,让其晋级上卿。对于这一结果,赵国的文武百官心中皆有不平之感。发出不平之鸣的人是廉颇。因为在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事物发展过程中必须跨越的困难与障碍.  相似文献   

13.
乐朋 《领导文萃》2013,(1):66-67
元狩三年(公元前一百二十年),淮阳太守汲黯与汉武帝刘彻.在人才问题上产生过一场争论。  相似文献   

14.
李牧是战国末期赵国著名的良将与卓越的军事家,但其人生结局充满悲剧色彩。李牧人生悲剧的产生,主要是时代笼罩下的赵国国情阴影为他人生抱负的施展设置了障碍,"志大而量小"的性格"硬伤"使他的人生之路坎坷不平,"才有余而识不足"的认识局限蒙蔽了他前行的双眼而使其作茧自缚。李牧的人生悲剧还向人们昭示了一个真理:任何自毁长城、自拆国之柱石的做法最终都是一个悲剧。  相似文献   

15.
<正>湘淮党争是晚清最突出的朋党之争。以李鸿章、左宗棠分别为首的湘淮两党,不顾外敌压境,在窝里斗方面不遗余力,乃至衍生出无能之辈去前敌"挑大梁",毁人又误国。左宗棠因湘淮派系之争,以及对国防政策之歧见,与李鸿章素来不睦,甚至势同水火。湘淮党争不仅耗去了左宗棠与李鸿章的有限才华,同时,还直接导致了人才选拔上的腐败。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亦与用人腐败有关。光绪初年,李鸿章奉命创建北洋水师,从国外购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前,"唯我独尊"、"天朝上国"的精神支柱支配着中国人的西洋观.在这种观念下俯视西方世界及其居民,被视为"蛮夷小邦"."化外之民",是所谓不知"人伦"的"未开化"的低贱而渺小的国民.西方先进的科技,被贬为"奇技淫巧","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殊不知到了航海交通与军事技术日益进步的时代,这种简单消极的防御已经抵挡不住驾着炮舰横行四海、用剑与火疯狂寻找市场和殖民地的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终于在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中国遭到惨败.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二○二年,汉高帝五年冬十二月,讨灭项羽于垓下,楚地全部平定,四年的楚汉相争,至此告一段落。 春正月(汉制以十月为始),将齐王韩信改封为楚王,建都在下祁,但管辖区仅限于淮北地带。另一  相似文献   

18.
褚朝新 《领导文萃》2014,(15):108-112
正十年百余官员"自杀"2014年4月初,官员"自杀"的消息不时传出。一周内,3名上自副部级、下至最基层的官员相继自杀,但这并非全部。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媒体公开报道发现,自2003年8月底至2014年4月初,不足11年的时间,被各级官方认定为自杀的官员达112人,涉及26个省份,其中湖南12人、浙江9人、四川8人,名列官员自杀榜前三名。  相似文献   

19.
河之洲     
<正>变"三思而后行"为"二思而后行"现在很多人都以为"三思而后行"是孔子的主张,其实不对,"三思而后行"并非出自孔子之口,而是季文子的行事原则。  相似文献   

20.
"示弱"艺术自古有之,如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齐国孙膑的"减灶计"、赵国的"将相和"故事等,都是"示弱"艺术的杰作。如今,"示弱"剥离了政治争斗的外衣,成为一种管理艺术和生活艺术。当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