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科学》2013,(14):1
<正>夏行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基层党建面临的挑战和改革》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基层党的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关系城乡基层党的建设的着力点和创新方向,关系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一是城乡经济基础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对城乡党建格局提出新挑战。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城乡关系从城乡二元分割向城乡一体融合发展转变,这两种转变反映在城乡基层党建上,必然要求属于上层建筑的城乡党建格局做出新的调整,对工作理念、党建体制、组织功能、操作方式等提出新的要求。二是城乡社会形态结构加速调整对党的组织体系提出新挑战。在发展的治理结构选择上,更加注重谋求跨边界的治理合作。在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导致了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这种体制和结构,割断了城乡之间的联系,既阻碍了城市化进程,也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  相似文献   

3.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制约经济运行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城乡二元结构为视角,选取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等提供的相关数据,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具体地分析和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重点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历史演变,并从城乡二元体制、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产权制度不合理和农村金融业发展滞后等方面阐释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进而探讨了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问题的提出,源于我国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所造成的就业制度的不平等,以及近年来党和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切。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就业体制,直接导致了城乡劳动者就业机会、就业状态和就业结果的不平等,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低效配置和农民劳动者身份的弱势地位。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不平等问题,就必须从制度着眼,深入研究如何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让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更加符合经济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二元结构体制使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差异。由此导致的城乡对立带来了社会的不满和矛盾,严重影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出现社会动荡。鉴于城乡一体化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关系到能否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政府应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顺应新形势下对提高政府自身能力的要求,最终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6.
时事政策     
中国政务信息网媒体关注度测评让城乡生产要素动起来推荐度指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至今已有整整5年。城乡二元结构之所以难以破除,既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原因,但更多还是体制机制的制约。2008年以来,成都市  相似文献   

7.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历史现象,主要表现为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所以我们通常都以"城乡二元结构"来加以概括。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已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因此本文从发展教育的角度对城乡二元结构的解决提出新的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8.
由体制因素和发展阶段共同决定的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乡发展一体化程度低的局面,仍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结构性问题之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以释放改革红利,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程度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应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的重要途径。本报告提出了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的思路与政策建议:一是拓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视角,不仅要从解决好"三农"问题的视角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还要从释放国民经济增长潜力的视角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二是以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为重点,加快构建用途管制、权能平等、增值共享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三是以缩小城乡劳动生产率差距为重点,加快构建择业自由、同工同酬、同城同权的城乡统一就业市场;四是以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为重点,加快构建竞争适度、服务便捷、普惠"三农"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五是以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为重点,加快构建制度统一、标准一致、服务可及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08,(25):22-22
继今年1、2月《农民日报》对山东诸城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报道后,6月10日和12日的《大众日报》连续刊发系列调查报告,对诸城市农村社区化建设这些年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全面回顾。报告显示,为解决农村公共服务缺乏的问题,打破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差别化的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匮乏,不仅扩大了城乡差距,还不利于解决“三农一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汪守景 《决策探索》2009,(16):22-22
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党建工作体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平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做好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转型和体制的变革,人员大流动的趋势日益形成,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重要时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均衡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12.
建设城乡一体的示范区,既是苏州市委的重要目标,也是苏州作为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的主要内容。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必须找准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和关键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3.
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走统筹城乡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传统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并实现市民化,初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长期实行的经济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其基本特征是在户籍制度的基础上,城乡发展被分割开来,实行区别对待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不畅通,城乡经济发展缺乏联动性;农村社会事业的投资严重不足,城乡社会发展缺乏统一性。历史和实践证明:城乡二元结构是产生“三农”问题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5.
曹明贵 《决策探索》2007,(24):63-64
一、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结构 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结构,制约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从根本上阻碍劳务经济的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发展中国家传统部门(如农业)比重过大、现代经济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明显的一种状态,是发展经济学对区域经济内部城市与乡村之间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上所呈现的二重性质的称谓.  相似文献   

16.
《科学咨询》2005,(9):35-39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长期实行的经济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其基本特征是在户籍制度的基础上,城乡发展被分割开米,实行区别对待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不畅通,城乡经济发展缺乏联动性;农村社会事业的投资严重不足,城乡社会发展缺乏统一性.历史和实践证明:城乡二元结构是产生"三农"问题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7.
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学者们所关注。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一系列的矛盾及问题,这必将妨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城乡二元结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是实现经济及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洪曙光  刘林  黄珺 《决策》2014,(6):I0002-I0003
2011年1月,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同意《宁国市统筹城乡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此,勤劳朴实的宁国人拉开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改革的序幕,一场生动的改革实践在城里和乡村风生水起,稳步推进,愈演愈烈。近日,笔者跟随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试点评估验收组来到宁国市,见证了试点的艰辛和光鲜的结晶,领略了宁国人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崭新风貌。  相似文献   

19.
省情速递     
日前,江苏省下发《关于实施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的通知》,首次在居民收入和消费的统计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施统一调查。新标准的样本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选择,不事先区别户籍,全部随机抽取,用以统计全体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20.
协调城乡关系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处理好城乡关系,说到底是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要通过改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对协调城乡关系的结构转换和相关问题的分析表明,要实现城乡平等、和谐发展,必须触动传统经济社会的体制根基,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新时期协调城乡关系的制度创新,必须服从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通过一系列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致力于经济总量在长时期内持续稳定增长以及在新形势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着眼于解决制约农村和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