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新常态尚在碰撞磨合之中;2015年,新常态将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其内涵将更加丰富。判断2015年的形势需要跳出原有的思路和框架,要适应新常态,彰显新趋势、新高度、新作为。2015年,经济发展的主题词是"改革"、"结构调整",而不是"危机救助",必须在推进新改革、开拓新空间、培育新增站点、管控新风险中寻找新的发展动力。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依法  相似文献   

2.
<正>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是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然而由于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破解,加之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使我们不得不面对新老问题累积叠加的困难。"新常态"下领导干部必须首先解决最突出最要害的"老问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老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  相似文献   

3.
正"新常态"一词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的,最早主要是针对经济方面的新概念、新理论,经过发展演变,进而有了"政治新常态"的概念,并成为热门话题。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实现政治新常态,关键在于"领导干部"。领导干部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工作作风。我们的生活从"摇篮"到"坟墓"都离不开行政活动,而行政裁量权又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物流业特别是城镇物流也告别了传统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城镇物流也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一条生态型的注重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城镇物流要适应新常态下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就必须研究物流业态发展的新路径,并且注重通过装备技术的改进、管理水平的提高、相关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等,通过转型升级,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来适应新常态、融入新常态,走一条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深改元年"的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速、发展动力、经济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旧的理解逻辑和固有的刺激方式可能都不再适合当前的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也刻画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决策》2015,(Z1):40-41
《决策》: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的奠基之年,铜陵市将如何适应新常态,展示新作为?宋国权:"新常态"意味着发展速度、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要求我们站上新高度,获得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形成新格局。对铜陵而言,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就是要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变化和阶段性特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和逻辑,准确把握市情特点和发展条件,重新构建铜陵新的生产力发展结构和内质,走出一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基于十年来"义乌发展经验"的相关内容在新常态下的重要意义,在深化、拓展"义乌发展经验"的过程中,思考与寻求新常态下重温、践行、创新"义乌发展经验"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党委办公室作为各级党委的"前哨"和"后院",服务党委最直接,联系各方最紧密,对于抓好党委决策部署落实起着"参谋部"和"助推器"的作用,职能重要,地位突出。新常态下,各地党委办公室要适应复杂局势,提升工作水平,肩负起新形势下的历史使命。一、具备两种状态,即适应新常态、增强上进心进入新常态,环境变化之大、工作要求之严,前所未有。要在政治方面向中央看齐,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在经济方面强调转型升级,不仅要速度,还要质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全国上下都在热议经济工作新常态,对此笔者认为,适应经济新常态不仅要在思想上端正认识,而且要在思维方式上全面革新,更要在具体办法上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言行一致围绕新常态,一切为了新常态,坚持实践新常态,真正把握新常态的精髓。依笔者之拙见,适应新常态,当务之急是要做到"三不"。  相似文献   

10.
抓落实是党委办公室主业和基本职能。"新常态"下的抓落实工作对党委办公室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提升"服务党委、服务群众和服务市场主体"水平必须让抓落实成为自觉,必须优化抓落实路径,必须树立抓落实权威。  相似文献   

11.
社论社评     
正新常态,新发展。面对新常态,我们要有冷静的心、坚定的心和火热的心,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常态,学会适应新常态,创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辉煌。2014年8月7日《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评论员人民日报如果为了"亲商"而不惜放松安全、环保标准,不惜放松监管与执法,不惜损害劳工利益,那样的投资环境必然是扭曲的、畸形的,也是不可持续的。2014年8月7日《必须"拉直"扭曲的"投资环境观"》每日一评新华每日电讯  相似文献   

12.
正基于全球经济危机与中国阶段性因素叠加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进入增速阶段性回落的"新常态"时期。因此,需要在宏观调控、调控模式及其工具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治理"新常态"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新常态"不仅具有坚实的事实基础,还有相应的理论支撑。要用潜在经济增长理论与结构理论相结合,明确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主导因素不是传统的总需求不足,而是潜  相似文献   

13.
以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和农民收入增长"十一连快"为标志,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起点上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同时,"三农"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常态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是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变粮食发展方式,事关粮食安全和农民切身利益,必须审慎稳妥、坚定不移地推进。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像是系统论述当代中国经济学的专题讲座,全面阐述了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的趋势、特征和规律变化,如同转动的"经济魔方",对需求、供给、风险、调控等进行综合论证。但从各地落实会议的情况看,谈认识、谈适应的多,谈引领的少。"掉链子"的问题有可能延宕和消减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大逻辑。在新常态语境下,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15年经济工作,要深刻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引领新常态。谨防陷入思  相似文献   

15.
认识新常态,首先要正确认识经济增速新常态
  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那样,进入新阶段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先发地区,都明显感受到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与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的积累与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的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这种新常态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高速。速度的调整需要正确认识。用辩证的观点看,这种调整虽稍稍放慢了我们前进的步伐,但它为我们转变以往的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方式赢得了时间,也为深化改革争取了空间,同时对各方面形成“下决心调整经济结构、下决心转换发展动力”共识创造了条件。我们必须跳出“新常态就是经济衰退”的误区,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上来,精确瞄准我们在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经济结构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定地走改革之路、创新之路,为未来经济更持久健康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军队组织管理面临新挑战:网络话语冲击价值追求、社会交往迷惑官兵认知、"动散"常态加大管理难度。面对新形势,军队组织的认知要与时俱进,与变化共舞、与个体共生、与世界共赢。要在把握军队组织中个体与目标、个体与组织、组织与环境关系新变化的基础上,认清组织能力新要求、设置组织激励新方式、打造组织领导新角色,实现新常态下军队组织的创新管理。  相似文献   

17.
<正>新常态下,组织部门务必遵照从严从实的新要求,努力构建"开放包容,主动进取,服务大局"的组织工作新格局。具体来讲,要做到"三要三不要"。要做文章,但不要做"表面文章"。组工干部必须破除"捂着乌纱帽做官"的思想,彻底打消患得患失的权衡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以来,大都市人口发展出现一系列新特征:人口增速下降但规模依旧庞大、外来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加速等。从北京的情况看,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这些人口新趋势加剧了大都市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与新常态对经济结构优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中心城区人口—经济聚集效率低,外来人口就业集中在低效率行业,未能满足经济新常态下向创新驱动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要求;经济发展尚处于"回波效应"期,既不利于北京市经济结构优化和人口疏解,也将不利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雄安新区的设立为北京市人口数量控制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本文认为应把人口管理与新常态下对经济结构优化的要求紧密结合,并把资源环境因素纳入总体管理框架,从提升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方式的角度去解决人口问题。同时,加强政府合理行政干预,打破京津冀行政分割,建立首都圈总体产业布局,促进"回波效应"向"扩散效应"的转变,通过就业人口、资金与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输出改善首都圈经济平衡,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9.
新常态"是我国当前经济特点的新概括,在"新常态"背景下,物流业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变革,才能适应"新常态",获得可持续发展?本文将现阶段的成果做了分析,并就物流业在"新常态"下的若干表现作出了归纳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中国经济进入换挡降速、提质增效的新常态, 中国社会各领域正在适应,世界也在适应"中国节奏". 作为社会民生之首的教育事业将如何适应新常态,成为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所谓教育新常态,一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二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三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