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古代西域的粟特人经商活动与集聚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粟特人在古代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和西域各民族的形成中起到的特殊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粟特人在中国"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并大部分集中于他们的汉化问题,对于其中少部分人回化问题的研究很少涉及.在回化的昭武九姓中,米姓占了绝大多数,因而米姓也成为回族中较有代表性的姓氏,也是回族最古老的汉姓之一.米姓回族在中国有广泛的分布,其在历史上活动的记载也很多,显示出中国境内民族发展和融合的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蒙元时期中亚诸民族在中国的民族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随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进入中国的中亚人 ,或与中国西北及其他地区民族相融合后形成回族,或因散居而同化于中国各民族之中, 经过蒙古帝国和元朝一百多年的统治,彻底完成了在中国的民族过程 ,成为中国民族的组成部分,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 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的延伸与繁荣,不仅推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亚的民族也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昭武九姓——粟特人就是典型,以善于经商而闻名于世。粟特人沿丝路东进到了宁夏固原定居,为官与经商并举,在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彰显了隋唐丝路文化的繁荣。上世纪在固原城南中发掘过数座粟特人墓葬,出土过大量具有中亚特色的文物,见证了史姓家族的贵族阶层和官僚身份。宁夏北部灵州,同样有九姓胡人居住,出现过密集的商业集镇。宁夏盐池县窨子梁唐墓的发掘,再现的是中亚康国灵动优美的胡旋舞姿,反映了唐代丝绸之路的兴盛与工匠高超的石刻艺术。  相似文献   

5.
粟特人在突厥与中原交往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粟特人与突厥通婚、杂居,在突厥汗国有较高的政治地位,粟特文化和突厥文化,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由此,粟特人的经商和移民促进了中原与突厥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粟特人与青海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粟特人是中古时期以善于经商著称、并主要活跃在“丝绸之路”沿线上的商业民族之一。近年来 ,随着安伽墓、虞弘墓、史君墓等一批粟特人墓葬在中原一带的考古发现 ,引起学术界对粟特人来华活动路线、居住范围、文化传播及影响等若干问题的热烈讨论。然而 ,粟特人的足迹是否踏上了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是否到达过中国的西南边疆 ?这些问题却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通过文献与新出考古材料的分析 ,认为汉唐时代粟特人不仅已经活动在青藏高原 ,而且通过具有重要交通意义的“青海道” ,与中国西南地区很早便有可能产生了商贸交往 ,拓展了对粟特人活动范围及路线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623年渠谀(粟弋、粟特)西迁阿姆河流域。他们带去了昆仑山(以日月纹象征)及西王母崇拜。西王母译称夜摩西雅乌施。得悉神就是西王母神。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赤峰市是多民族分布地区的典型代表。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出现了对当时和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的民族,如商族、山戎族、东胡族、匈奴族、乌桓族、鲜卑族、契丹族、库莫奚族、霫族、女真族、蒙古族、回族、满族、朝鲜族和汉族等,以上诸族对赤峰地区的文明形成和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赤峰地区古代民族的发展历史,充分证实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中亚与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同源跨国民族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当今世界跨国民族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与冲突,往往受主体民族与母族文化的影响;对于跨国民族的发展需要始终关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否促进所在国与客位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其二,是否影响所在国和客位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中亚与我国西北边疆同源跨国民族形成的原因是历史的变迁。当前,中亚与我国西北边疆跨国民族问题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民族主义的泛滥,成为影响主位国和客位国社会稳定乃至边疆安全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文献的哲学认知体系和文献样式的最初形态及发展演进过程中,充分体现着中华各民族历史文化特征。该文从探讨中国古代各种类型的文献入手,探讨了我国古代文献的民族特质。  相似文献   

11.
中亚东干族考察纪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2年 8月 1 3日至 2 3日 ,应吉尔吉斯科学院东干学研究部主任M·X伊玛佐夫教授的邀请 ,宁夏回族研究会和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东干语研究”课题组的专家学者 ,在杨大庆会长、书记的带领下前往中亚对居住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境内楚河两岸的东干族进行了学术考察 ,同时还考察了 1 2世纪西辽首都巴拉沙衮和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碎叶城遗址及白彦虎墓地。东干族是我国回族的一部分 ,现专指 1 9世纪移居到沙俄所属的中亚地区的西北陕甘回民及其后裔。 1 862年 ,我国西北地区的回民 ,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清斗争。起义军鼎盛时期曾…  相似文献   

12.
东亚中产阶级最凸显的特征就是对威权政府的依附性,故其在社会政治转型中意识形态上表现出既要求改革又趋向保守的矛盾品格;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体利益、轻社会责任,具有机会主义倾向;在社会态度上对发展和效率的关注超过民主和进步,要求秩序而不是公正、平等。其虽在一定范围内参与了国家政治生活,但政治民主化明显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还未能构成成熟的公民社会,离西方理论宣扬的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器”、“安全阀”、“平衡轮”的“神话”还很远。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世界在中亚地缘环境中占有持久的重要地位。伊斯兰世界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在出现一度的高潮后 ,于 1999开始逐渐趋冷 ,伊斯兰国家在中亚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回到与其实力相适应的水平。但是 ,由于伊斯兰教在中亚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 ,且有着广泛国际联系的中亚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活动并未销声匿迹 ,所以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中亚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影响因素及伊斯兰国家对中亚的战略 ,关注伊斯兰世界与中亚的关系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以来暴发的北非中东地区动乱是这些国家社会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街头政治”是此次动乱主要表现形式。中东北非国家的的结构脆弱性是动乱的诱因,而这种结构性的脆弱归根到底是西式“民主”与“前现代”的东方式的帝王情节的碰撞和对决的结果。目前中亚国家结构脆弱性同北非中东国家也有类似之处,这种潜在危险也逐渐开始影响到中亚国家未来政治走向。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陇右段粟特人踪迹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古时期,中亚粟特人沿着丝绸之路不断东来入华。学界对东迁粟特人及其后裔的聚落分布做过系统梳理,但对陇右段粟特人考论不多,造成了丝绸之路粟特聚落分布在研究上的断裂缺环。陇右东去关中,西通河西、青海,南下蜀中,北达宁夏,是交通枢纽之地,也是粟特人流动经行的必由之所。传世史籍、出土墓志、墓葬文物、石窟题记、敦煌文献及其他各种文物中保留了一些陇右地区粟特人的相关信息,反映出他们在天水、陇西、兰州、河州、成州、西平、廓州等地的聚落分布与生活状况。在这些地方,粟特人及其后裔或定居或经行,或贸易或任官,甚至形成军事武装聚落,也形成了陇西米氏、西平曹氏等郡望,他们成为陇右民众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古代帝国在中东地区留下的“遗产”中,行省制度、赋税制度等文明成果是中东的财富;多民族融合与文化的兼容并蓄使中东历史呈现独特的风貌;但是,古代帝国的兴衰和争霸留下诸如地区霸权、民族问题、教派纷争等“遗产”,又成为中东发展的障碍,由于这些“遗产”的影响,中东历史表现出以下特征:中东地区战乱频繁;宗教的影响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隅;中东历史缺乏连贯性;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期滞后。  相似文献   

17.
古希伯来王国的灭亡是主观、客观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必然结果.其主观因素是王国的统治政策造成了百姓的不满、宗教信仰的混乱和南北矛盾的加剧.其客观因素是统一王国时期犹太古代民族形态还不完备,具有过渡性的特点,这不利于国家统一的巩固,使得传统的氏族部落制度和部落势力不断挑战中央王权;自然地理因素导致王国内部思想文化联系薄弱,引起了周围强敌的觊觎、渗透和干涉.  相似文献   

18.
唐末五代沙陀集团中的粟特人及其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末藩镇割据的状况下,沙陀作为一支政治力量异军突起,并在唐末五代政治生活中表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沙陀人中,就有许多粟特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在六胡州叛乱之后而逐渐融入沙陀的.最初他们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于沙陀之中,此后这一部落逐渐演变为一地方行政机构,并最后消失.这一过程,体现出粟特人的沙陀化及最终与沙陀的融为一体.在五代后期,随着沙陀的汉化,这些粟特人也进一步融合于汉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从历史上文明交往的角度来探求现代中东这个有着独特文化的文明圈的形成渊源,采用了文明交往理论的方法,认为中东上古的文明交往分为三个阶段埃及和两河流域两大文明中心东西辉映的时期(远古~约公元前2 000年);两大文明扩散和其他文明兴起的时期(约公元前2 000年~前550年);东西方交汇时期(公元前550年~公元642年).中东文明交往的特征为中东上古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独特的地理位置、环境和气候决定了本地区贸易的重要地位以及游牧与农耕民族的频繁冲突;形成了交往范围不断扩大的文明圈;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中东与东西方同时保持着密切联系;上古宗教经历了从原始拜物教、多神教经二元神教的过渡向一神教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作为墨家学派创始人的墨子是广为人知的,但作为和鲁 班齐名的古代著名工匠和军事建筑家的墨子,则鲜为人知。墨子在小城防守方面的贡献,既 有理论又有实践,在中国军事史和中国建筑史上都应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