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一妹 《现代交际》2010,(9):110-110
近年来,为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各级审计机关采取送达方式进行审计的项目也逐渐增加。虽然与就地审计相比送达审计存在不利于多种审计方法综合运用,不便于查阅会计资料以外的资料等弊端,但我认为,只要准备充分、方法得当、分析细致、处理果断,完全可以更大程度的规避审计风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明辉 《老年人》2007,(3):53-53
问:对于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被害人如果不服,该怎么办? 肖虹 答: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决定不起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七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  相似文献   

3.
11月1日,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做客深圳文化大讲堂阐述中国未来慈善事业发展的方向。他表示,中国的慈善事业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不愿做”,而是“不会做”,这需要在社会理念、机构建设等方面做多方面努力。他透露,《慈善法》已通过民政部送达国务院,法律的起草工作进入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4.
正社区矫正制度自2003年开始在我国进行逐步试点,到2011年在《刑法修正案(八)》中明确将社区矫正写入我国的刑法典,直至2012年两高两院联合印发《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了社区矫正活动实施中的各项问题,在这十余年的司法实践中,社区矫正制度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对我国司法的影响力也在逐步加大,但是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却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诸如,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问题、社区矫正文书送达不及时造成脱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是以共同诉讼制度为基础,并吸收了诉讼代理制度的机能,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功能,但在管辖问题、产生方式、代表人权利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完善健全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对于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何佳 《现代妇女》2013,(12):16-17
诉讼作为人们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具有最高的权威性。然而,由于诉讼的程序繁琐、费用高昂,已经愈来愈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纠纷解决需要。20世纪后半叶在美国兴起的ADR弥补了传统诉讼的不足,成为新兴的纠纷解决模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商事纠纷大量出现,由于商事活动对效率以及利益的追求,使ADR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在商事纠纷的解决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李响 《职业时空》2008,4(5):26-27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民事诉讼始终的,能够体现根本性诉讼原理并对整个诉讼活动及各诉讼主体均具有广泛指导作用的规则。它反映了民事诉讼法的精神实质和立法指导思想,包括两方面:第一,它是一般规则或原理的基础和来源,是法的最为根本基础的真理和原理;第二,作为事物本体和结构的本质,是诉讼程序和判决及其机制运行过程中具有普遍约束的行为标准的规则。  相似文献   

8.
孙娟 《现代妇女》2014,(7):134-134
清算中的法人在清理债权债务关系,参与有关诉讼程序时,以法人名义还是以清算组织的名义在立法上是模糊的.在司法实践中是混乱的。伴随着新公司法的出台,清算中法人的诉讼名义得到了最终的确定,有效的解决了司法适用的困境。清算中法人在参与诉讼时,不仅要解决诉讼名义问题,对与诉讼有关的其他具体问题也要明确规定,才能真正实现清算目的,保障第三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刑事诉讼程序分流的重要途径,而刑事分流的一般结果都是进行诉讼的和解。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显然已有的诉讼程序已经不满足诉讼效率与公正的要求,为维护诉讼的效率与公正,有必要在侦查阶段设立刑事和解制度。在侦查阶段设立刑事和解制度对提高诉讼效率,保障人权具有一定的帮助。文中就侦查阶段的刑事和解制度进行阐述,探寻其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群体性纠纷出现,利用集团诉讼形式保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解决当事人纠纷的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解决群体性纠纷,各国法律设计了集团诉讼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也有关于集团诉讼的规定,但是,集团诉讼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的诉讼形式,不仅法律规定非常笼统,程序操作方面也十分单薄。在实际运作中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周杭 《老年世界》2006,(4):13-13
所谓附带民事诉公,就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根据被害的申请,为处理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而进行的合并审理的诉讼活动。这种民事诉公是在刑事诉论中附带解决的,所以称作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2.
高青 《职业时空》2008,4(10):196-197
环境诉讼对于环境纠纷的最终解决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环境法领域,放宽环境诉讼原告资格的限制,已成为世界各国环境立法的一个普遍趋势。随着我国开发利用环境与资源力度的加大,污染环境渠道的增多,社会变迁和利益;中突的加剧,环境纠纷层出不穷,传统的环境纠纷诉讼制度在纠纷解决方面逐渐力不从心。在我国现行诉讼法框架下,环境诉讼的原告作为诉讼的发动者,缺乏明晰界定,这使得环境诉讼往往因资格不合而启动不了。我国民众对于空气被污染、旅游景点被破坏等行为提起的环境诉讼,大多由于“法无明文规定”而被法院驳回,因此,环境诉讼原告资格的扩张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只有理性认识我国环境诉讼原告资格扩张的障碍,才能找准我国环境诉讼原告资格扩张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所谓集团诉讼,是指由处于相同情况、有相同利害关系的众多当事人临时组成的集合体作为诉讼主体,并由其代表人进行诉讼活动的诉讼形式和诉讼制度。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第54条、55条确立了这一制度。集团诉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集团诉讼。即一种集合性的学术概念,与群体性诉讼、集体诉讼同义.而不是对一种专门性制度的特指。  相似文献   

14.
郭凯 《现代妇女》2014,(10):150-150
小额诉讼制度有程序简易、方便快捷等特点,其确立是为解决我国当前“诉讼爆炸”的问题。它追求的目标是在不过分强调法律技巧的同时达到简易与效率齐头并进的效果。其所需的是达到效率与公正的平衡。该程序只适用于部分标的额较小且简单的民事案件,它一方面可以保证诉讼程序公正,更好地保障人民合法的程序和实体权利;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诉讼效率的提高,维护正义。当然,我们也应当注意它存在问题,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达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日益增多的社会公益问题和一系列具有轰动效应的公益诉讼案件的发生.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关于行政公益诉讼的研究热潮。在这股研究热潮中,关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问题的讨论尤为激烈。我国学术界关于行政诉讼原告的观点主要有三种:一是由普通民众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二是由特定的公益性团体和部分自治组织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三是由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笔者通过对以上观点的研究分析,发现上述三个主体作为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分别具有其相应的优缺点,若决断地选择其中一个来作为原告又显得太过武断。但在目前的情况之下,三者相较之.还是有检察机关作为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1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确立和相关司法解释的实施,关涉到诉讼过程中的公正与效率,关涉到司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关涉到诉讼当事人权益保护的最大可能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刑事司法和执法的实践活动,其中当然有诸多值得肯定之处,但也存在值得思考和需要加以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对如何在实践中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进行研究,进一步细化和限定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明确检察工作中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条件,减少其在适用中存在的误区,使其在适用上实现与司法实践的无缝对接,并在此基础上将政策运用到检察机关参与刑事诉讼的环节,才能真正做到彰显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确立和相关司法解释的实施,关涉到诉讼过程中的公正与效率,关涉到司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关涉到诉讼当事人权益保护的最大可能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刑事司法和执法的实践活动,其中当然有诸多值得肯定之处,但也存在值得思考和需要加以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对如何在实践中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进行研究,进一步细化和限定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明确检察工作中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条件,减少其在适用中存在的误区,使其在适用上实现与司法实践的无缝对接,并在此基础上将政策运用到检察机关参与刑事诉讼的环节,才能真正做到彰显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公司、股东、经营者具有各自的经济利益,他们在九球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有利益冲突,而股东诉讼制度就是制衡利益对抗的制度。所谓股东诉讼制度,是指股东为维护股东合法权益或公司利益,而依法向国家司法机关提起诉讼的相关法律制度的总称。股东诉讼制度作为制约控制股东、董事滥权的司法救济手段,是股东权利得以真正实现的最后屏障。股东诉讼能改变非合作博弈的格局,以外在的强制成为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作博弈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公益诉讼也呼之欲出,去年我国人大审议的《民诉修正案》(草案)中,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如果该修正案通过生效后,环境公益诉讼将有法可依,而短短的一句话并不能全面的规定环境公益诉讼所有相关问题,首先就是适合的原告问题,这也是研究环境公益诉讼的重中之重。本文将针对《民诉修正案》(草案),从目前几类潜在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  相似文献   

20.
在无法协议离婚的情况下,诉讼离婚成为当事人离婚的唯一合法途径。我在多年的司法实践当中接触了大量的婚姻当事人,发现很多当事人对离婚诉讼的相关问题存在误解,这些法律上的误解往往影响当事人的诉讼,使当事人不能更好地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