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戴贝钰 《现代妇女》2013,(11):17-18
“儒”、“道”和“释”三教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要代表,各有其内涵与意义,三教各有不同,又互有相同之处,在历史长河中兼容并包,共存共进,融合吸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可见,中国文化有着和谐宽容,兼容消化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鲁迅在《准风月谈吃教》中,把中国文化下的教徒精神概括为"吃教",可以说是极准确地把握住了中国传统文化下人们对宗教的基本态度。本文从鲁迅的"吃教"入手,以儒释道为中国文化的三个侧面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特点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3.
研究中国文化传统经过了怎样的渠道走进民间社会,甚至深入到穷乡僻壤,使许多不识字的乡民也蒙受它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思想自然是直接表现在儒释道墨法那些思想家、史  相似文献   

4.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文化的创造、发展及传承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的发展也离不开文化。而大学英语是一门既传授语言知识,又传播文化知识的课程。鉴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导致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的必要性及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途径,旨在让大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学习者容易对外国文化理念形成亲近感或主观认同,对本土文化产生疏离感和比较差异,因此,有必要在英语类专业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文对这一语言现象展开理据性的剖析,并提出了可能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任致远 《城市》2016,(7):5-9
笔者通过对一系列关于我国城市发展的中央精神的研究,提出了如何对待传统与现代的问题。指出了建国70年来,我们走过了一段又一段坎坷曲折的路程,不同时期的思想意识左右着我们对传统与现代认识的文化取向和实际行动,严重影响着传统文化的存亡和发展,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沉痛的教训,有些损失是难以弥补的。在对待传统与现代的问题上,应当以传统与现代相融交辉作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文化取向,体现“中而新”的城市形象风貌。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以后。古老中国的大门被西方用船坚炮利打开,伴随西方经济、政治上的侵略而来的是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巨大挑战。在面对这种文化危机的情况之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标志的传统学术、武术、医学、音乐、美术等纷纷出现了“国字化”现象,于是国学、国术、国医、国乐、国画等名词开始出现。这种现象的产生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在中国的深入人心以及国粹主义思潮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文中试图对这些现象和原因进行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8.
周平  王静 《现代交际》2011,(3):105-106
在以源语为导向的传统翻译评论中,林纾的翻译因其"不忠"而常常成为批评的目标。本文将从操控论的角度,将林纾的作品纳入历史的文化的宏观视野中去进行考察,指出其特殊翻译现象是意识形态、诗学因素操控下而产生的文化变译现象,力图证明变译现象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传统媒介环境发生改变,新媒介环境对传统粉丝文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将粉丝文化的发展引入了新的阶段。本文基于对媒介环境的改变,探究粉丝文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以珍爱生命、孝养父母、承志立身、和谐万物等为内涵的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传统的孝道文化不可避免的发生价值转向。在推进精神文化建设的今天,经济基础的改变在对传统孝道文化的道德调节作用带来冲击与削弱的同时,也不断引起人们对于经济繁荣背后人的物化现象的批判与反思,从而为新时代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各行各业的全球化不断加深,英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工具,而是成为进一步沟通本土与异域文化的纽带。在跨文化交际中,失语现象日渐突出,且已严重影响了交际中的表达效果,其附带产生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会写不会说的现象,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文化因素,致使英语教学与社会文化脱离.  相似文献   

13.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肥胖人群比例也在不断增长,健身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一些家庭特别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尝试不同的方法提高家庭成员的身体素质。立足于中美两国,以文化哲学的研究方法、哲学的思维考察两国家庭健身的文化观念差异及其成因,考察家庭文化传统和价值观。通过对现代社会中国家庭结构和家庭主体的生活观念发生的明显变化,探讨与美国家庭文化的异同和相融性。健身在美国家庭则更加生活化、习惯化,通过对中美家庭健身文化观念进行差异性研究,可以借鉴美国家庭对健身的做法。在此背景下,倡议中国家庭养成良好的健身观念,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健身文化。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是中国精神文明栖息的园地,是长时间以来中国人们不断开拓发展所形成的文明结晶。弘扬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精神,从小学教育开始是最好的发端。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主要在于要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对教学的补充,以及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对小学生观念形态、思想文化产生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诗僧盛于唐,灵一以下,灵澈、皎然、齐己皆驰名于世,而贯休尤为特殊。其奇异的经历、多样的才华、真实的个性、独树一帜的诗风,都使得他在唐五代的诗僧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引起人们深切的关注。唐儒释道三教盛行,贯休系属南宗禅,深受佛教"以入世为出世"观念的影响,虽隐居山林,却经常干谒官场,有诗集《禅月集》存世。本文立足贯休山居诗江南书写的立场,通过广泛的资料收集和翻译分析,对其衍变体边塞诗、美刺诗、颂诗进行解读,以求在芸芸诗中找寻其不同于一般僧人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16.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多元文化的产生与碰撞提供了广阔的平台。2016年以来,"丧文化"现象在网络空间骤然兴起,它以"丧"表情、"丧"语言等带有"丧"特征的符号来表现青年人颓废、悲观的负面情绪,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在特定时空节点出现的一种亚文化现象,网络"丧文化"现象的产生与流行,必然与当下青年群体的生活现状与复杂心态密切相关。在信息社会的土壤中产生的"丧文化"不仅仅在内群体迅速发酵,还扩散到了整个社会环境当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在平面设计不断发展的今天,设计师们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其中。一方面迎合了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情结";一方面也挖掘出传统文化中潜在的思想和理念,发扬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拥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我国特色的中华文化。在美术设计中,传统文化是美术设计创造的源泉,同时,将传统文化通过美术设计展现出来,是美术设计的创新表现。因此,美术设计要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本文以我国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的借鉴为论述核心,分析了我国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的意义,着重阐述了美术设计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9.
付秀丽 《现代交际》2010,(12):166-166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中不良的传统道德观念、腐朽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现象,以及择业难等,造成了部分中学生的人格障碍,有的陷入迷茫,困惑之中,甚至不能自拔。如何使他们走出这个危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误区",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跨入二十一世纪呢?由此,笔者感到,在排除中学生人格障碍的教育工作中,治"标"首要的是先治"本",本,即中学生人格障碍产生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发展,它蕴含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优秀成果与文化精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是推动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若要在中国的大地上扎根结果,就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地碰撞交流的同时也相互地融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共通性,中国传统文化通过马克思主义来重新组织内部结构,而马克思主义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理论"本土化"并形成中国风格,二者相互融合的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