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余额宝上线一年,社会各界对其褒贬不一,经历了一年银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等的施压后,余额宝仍拥有大量用户,资金规模不断扩大,经受住了考验。但是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着安全和监管的问题。本文即从这两方面入手,简单做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3,(7):54-56
一元钱起买,随时用随时卖出,甚至不用赎回就能直接用于网购、转账还款等等……酝酿对接两年多,由支付宝和天弘基金面向互联网用户打造的"碎片化理财神器"余额宝6月1 7日正式上线,向近8亿支付宝用户敞开,这也成为近期理财市场最热的话题。理财专家认为,此举开启了互联网碎片化理财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已有各种模式的金融控股公司二、三百家,但由于立法滞后,监管机构各自为政,使得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处于了半真空状态。因此,我国必须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抓紧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规制,以规范金融控股公司的运营活动,提高金融效率,以保障我国的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5.
6.
7.
互联网广告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这其中,真实合法的医药广告,可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医疗需求,为消费者购买药品提供参照,且有助于增强企业名气,提高医药企业经济效益;而虚假医药广告不仅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同时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医药广告市场有序进行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维护市场稳定秩序.对此,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医药广告... 相似文献
8.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21):266-267
互联网金融是指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其涵盖了支付、融资、理财等众多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冲击了传统金融行业,同时也补充了传统金融行业中的部分不足。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是其最突出的优势。而这些优势也为小微企业融资带来福音。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入手,指出互联网金融融资的优势与不足,并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意见。探讨当前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及使用互联网金融融资的现状,提出互联网金融更好服务小微企业的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9.
10.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7,(11):204-205
本文以众筹为视角,从众筹的发展以及法律困境成因为例,分析众筹法律规制的走向,并从保护投资者权益和金融的稳定性,保障融资信息的合理及时披露,发行的合法性等几个方面进行新型融资方式法律规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的推动下,P2P金融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借贷模式,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其借贷方式方便快捷、成本较低且覆盖面广,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视角和渠道,并有望破解传统商业银行信贷模式久未攻克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党和国家的大思路和大战略,它对于京津冀区域优化生产力布局、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意义重大.金融是经济的命脉,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金融的创新和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革命性意义.互联网金融天然的无边界性也必然能助推京、津、冀三地金融体系突破地域性限制、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行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它发展十分迅速,当前正在以多种形式对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产生冲击和影响。互联网金融未来将引领传统金融行业向更加高效化、人性化和便捷化的方向发展。传统金融机构也将不得不逐渐转变观念、调整战略、提高科技水平去把握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在金融生态中,无论是解决市场失灵还是避免政府失灵,都倚重法律制度手段。但不同的法律制度对金融生态的影响差别巨大。完善金融法律制度,就是改善金融生态结构,增强金融生态功能,提高金融生态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冼慧樱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1,(7):144-144
世界各国银行倒闭事件,让我们开始关注金融破产的法律保障。而目前中国的《破产法》不足以保障金融界的破产风险,亟待呼吁金融破产法的出台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俊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21,(9):0268-0269
我国网络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成为时代潮流,互联网中的网页恶意不兼容,软件干扰,擅自植入网络链接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越来越多。针对现状,我国新增加了互联网专条,该互联网专条有较多的瑕疵,立法带有明显的偏见,主要是基于维护经营者权益的角度而制定,而兜底条款不能够有效地调整冗杂多变的互联网竞争关系等法律问题,侵权取证困难;损失结果难衡量;赔偿制度有弊端。笔者建议厘清适用主体范围,明确其法律责任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20.
郭梦洁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2,(9)
金融衍生工具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高科技”产物,它们出现是由于避险需要,即保值增值抵御市场风险。然而,这种需求却离不开投机心理,投机者购买金融衍生工具.试图得到高利润.同时也承担决策失误的风险。国际金融衍生工具拉长了金融市场的信用链务,风险也随之增大。如何更好的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并尽可能减少消极影响。是各国立法者都必须考虑的课题。在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还很有限,市场也极不成熟,立法处于零散状态,应加紧建立完善的监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