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飞锐 《职业时空》2009,5(1):66-67
大学生舞蹈团能够熏陶、培养、教化、影响和引导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意识的改变,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加速我国社会进步及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力,它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普遍关注。大学生活动文化及大学生舞蹈团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在当代中国大学活动文化的整体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对大学生舞蹈团的创作及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礼赞     
张延 《公关世界》2016,(6):127-128
母亲,天下至善,是神圣的化身!母亲节来临,唱一曲赞歌献给母亲们。
  母亲是伟大的,胜过所有的伟大,伟大的顶天立地!
  在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不论国家地域,不分民族肤色,不管宗教信仰,从古至今都是母亲孕育、繁衍了人类,摧生了人类社会的进化和发展。是母爱,以其和平、包容和宽厚、博爱的共性,培育了人类社会的道德文明和母爱文化。  相似文献   

3.
整个社会的慈善意识不浓厚,既有制度层面也有文化层面的原因。针对我国社会整体慈善意识的淡薄与缺失,政府在制度层面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用税收来强化慈善捐赠激励机制。由于中国本土的儒教文化不同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它是将慈善作为一种受内在道德力驱使的自律要求,行善与否是个人的性情爱好或道德操行,  相似文献   

4.
郑欣 《现代妇女》2014,(7):345-346
随着我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时期的道德文化经历着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程度的演变。国内经济的发展也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发展,道德文化的建设也日益提上议程。只有不断强化国人的道德文化水平,才能为国内的和谐社会的构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文化协调发展谋求更好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面对海量信息。信息时代的政策是如何影响国内各地区道德文化的变迁和发展,树立正确的意识来辨析各类信息,旨在探索创建一个有利于国内各地区和社会发展的健康向上的道德文化环境,寻找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加强和改善国内各地区道德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求能够帮助和引导信息时代正确认识道德文化的重要性,加强和改进信息时代道德文化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全面成长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质是道德文化行为的训练和道德文化意识的培养。养成教育的过程呈现为文化行为习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是一个品质修养与文化修养相统一的过程:一个由行为文化向精神文化不断提升的渐进过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大学生养成教育,引导大学生由行为文化层面向精神文化层面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培养公关意识,树立礼仪规范是当今时代给技校生提出的新课题 公共关系学及礼仪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了时代的风尚与人们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社会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7.
网络空间里特有的虚拟性,时空分离性,行为活动的隐匿性等对大学生正在形成的人格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促进了当代大学生民主,平等意识的形成,独立自主人格的养成,开阔视野的形成,养成开放的思想及对多元文化因素的宽容度外,另一方面。网络世界中多种角色的扮演给大学生带来了双重人格。现实适应问题和人格的退化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除了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外,还要求进行网络道德建设,用道德来约束和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8.
儒家解释传统从原始儒家形成以来至今,都是怀抱着一颗敬畏之心解释历史上的儒家大师们的学与行的。“君子三畏”为儒家提供了理解经典的连贯的基本价值,提供了对于经典的原初态度的基点。这种敬畏之心是儒家能够绵延至今的价值认同和实践导向的基础结构。当前中国处于高速发展的现代转型时期,但是文化道德建设远落后于经济建设。个体道德意识薄弱,群体道德滑坡这一表象凸现了人们于道德意识层面所发生的问题。当代社会急需进行伦理道德的重建,尤其需要关注道德敬畏感的重新确立。解构儒家传统道德的积极内涵,从儒家关于道德敬畏的学说之中汲取有益资源,努力承接优秀道德文化传统,指向敬畏道德人格的养成,这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重建来说应该是一种极其有益的探索,也必能发挥出积板作用。  相似文献   

9.
"道德"这个词在人类发展的路程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道德始终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概念是动态发展的,而且具有独特的特点,并对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鉴于高职学生自身意识的局限性及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的不足之处,认真思考如何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注重学生道德体验,使学生不仅能掌握道德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道德实践意识和能力,成为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的重点。为此,本文从教学理念与教师的知识结构、高校教育因素和文化环境因素三个方面着力探寻提升高职院校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新方法,以达到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实现"知、行、意统一",实现德育工作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龙,这种源自于人类古老传说的神秘动物,在东方和西方文化中却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形象。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龙就已经是华夏大地上人类的图腾。之后的数千年中,龙更成为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中国人也骄傲的自称为“龙的传人”。而在西方,龙通常是贪欲或邪恶的化身。西方的英雄史诗,如希腊神话、日耳曼神话、北欧神话中都有英雄屠龙的故事。在圣经中龙也通常被视为恐怖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慈善意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勤禹 《社会学》2006,(1):10-16
慈善意识是一种“捐款捐物给需要的人”的自觉的心理反映,而这种反映是出自“对人类的普遍的爱”。作为民间大众意识的一个层面,慈善意识存在和发展是与经典文化密不可分的,它的生成和延续有赖于经典文化的支撑。下面首先就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四种经典文化中的慈善观念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人的本性:生物学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轴心时代以来人类在解答“人的本性,以及利他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上几乎没有新的进展,当代生物学的丰富思想资源使这一探索柳暗花明。他们在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基础上对“利他”提出了三种解释:亲缘选择,互惠行为,群体选择。亲缘利他是原初的利他形态,是稳定的进化策略。亲缘利他行为的效果诱发了非亲缘关系中的互惠行为。道德是以这两种利他形态为基础的,道德是亲缘利他中的同情心和互惠行为中的理性的扩展。道德的建立还依赖人类身体上的两大特征。其一是智力,它使人类有了认识自己长远利益的可能;其二是“幼体持续”,它为社会化过程提供了优越的、独一无二的生物学条件  相似文献   

14.
陈鸿雁  魏艳 《职业时空》2012,(11):168-169,173
慈善意识是公民现代文明社会高尚道德的具体体现。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慈善事业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慈善意识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探讨大学生慈善意识的形成,可以从国家的政策导向、社会文化环境、学校教育、家庭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个体价值观、政治觉悟等客观和主观因素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现象,偶像崇拜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当偶像被物化为引导消费的符码,具有消费功能的偶像颠覆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标杆和精神象征的偶像,则会导致物欲得以支配人性,人类心灵缺乏人文精神的观照,助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潮。因此,应做好对大学生的偶像崇拜教育及引导。  相似文献   

16.
永远不要预测大盘走势,也不要猜测大盘走势。我们唯一能够预测的就是——“市场会波动”。试图通过频繁的波段操作来提高证券投资的回报水平,是一种基于人类贪婪和懒惰本性的邪恶观念,永远不要去尝试!  相似文献   

17.
为西方社会妇孺皆知的魔鬼撒旦,每千年就会来人间一次,目的是找合适的人类女性为其繁衍后代。1999年的最后三天,撒旦附身于华尔街某银行家身上,以期找到20年前在邪恶之日诞生的指定女子,并在迈进千禧年的最后一小时与之结合,将人间和地狱颠倒过来。与撒旦的化身即烟酒不沾、表面上绝对绅士的华尔街银行家完全相反的是,阿诺是个早年因疏忽导致妻女身亡而自责不已开严重酗酒昏庸度日的纽约警探,他无意中遇见了被撒旦和教会双重追逐的魔鬼新娘──一位女教师。此事唤醒了沉睡于阿诺身上的英雄意识,他决心保护女教师不落入魔掌,…  相似文献   

18.
追求“诗意的栖居”,是人类所期望的美好生活境界。然而,随着对大自然的索取超过自然生态的承受能力,人类正逐步失去可以“诗意栖居”的生存环境。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的危机、生态观念的危机。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危机的深层次根源。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在不断培育公民生态意识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一、企业诚信与企业文化 1、诚信及内涵 诚信,历来被中国人视为为人处世之本。在传统文化中,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基石,因此,文化与诚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伴随着价值观念的变化和道德意识的多元化,对于处在特殊身心结构、道德意识正由他律向自律转换的青少年,来势就更为迅猛和难以适应,使得他们在自身社会化和道德意识的建构过程中,常常处于道德心理的惶惑和焦虑状态之中。本文从青少年道德意识教育的一般规律入手,探究了新时期青少年道德意识的新变化特点。提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