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除行政赔偿案件外,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但是现实中大量非规范“隐性调解”的存在,不仅损害了司法权威,而且不利于当事人权益的保护。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在我国具有建立的现实基础与理论基础,本位通过对此进行分析,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建立提供正当性支撑。  相似文献   

2.
行政伦理问题是行政学和伦理学共同的理论课题,是行政发展和应用伦理的共同的实践领域。行政伦理的内涵、构成、性质及研究现状值得重视。行政伦理是关于行政主体的活动及行为的伦理,是由行政道德规范、行政伦理制度和行政价值导向的有机结合,并构成一个由基础道德规范到伦理制度保障到理想价值导向的系统。构建行政伦理,对推动公共行政的现代化建设,探索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的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乔薇 《现代妇女》2014,(6):96-98
近些年来,我国行政法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理论体系己初步成形。遗憾的是,行政补偿作为现代行政法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其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在我国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现实生活中,行政补偿制度的健全与否,与公民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切实的保护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关系到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切实保障,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关于食品药品质量问题的报道频频出现,导致许多民众对于食药监的行政工作不满意,这也间接地提高了对食药监行政调节工作的要求。对此,本文首先从食药监行政调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着手,详细分析加强食药监行政调解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环境下,建立完备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当前司法面临的必然选择。顺应时代潮流,作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改革和行政法治创新的重要方面,作为合意式解决行政争议、化解官民矛盾的新机制,我国行政诉讼中应当建立有限调解制度。文章分析了行政诉讼调解案件使用的原则、调解的条件,并对行政诉讼调解有限适用的制度构建提出了具体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6.
行政强制制度是我国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一把"利器",它的有效运行对于法律的贯彻实施,国家和社会秩序稳定的维护以及行政管理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现行的行政强制制度不尽完善,对公民权利侵犯的可能性最大,对人权最具威胁性。本文以人权保障的视角对行政强制制度进行审视,并试图找出解决当前行政强制中漠视人权保障的良策。  相似文献   

7.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发生效力的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为。本文浅析了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8.
尹德元 《现代妇女》2014,(11):45-46
调解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语境下,再次强势"复兴"。然而法院调解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理论优势尚未充分转化成实践运用价值。对于调解的问题和不足,应当进行反思和检讨,从保障当事人的处分权,避免法官调解恣意,构建程序保障角度出发,不断完善法院调解制度,实现其在纠纷解决中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立峰 《现代妇女》2014,(12):79-80
自驳回诉讼请求判决被引入到行政判决类型体系以来,关于该判决类型存废问题的争议就一直不断。从适用该判决类型实际案例的实际情况来看,该类型判决在实践上及理论上具有优势,故该类型判决不仅应当保留,而且从长远来看,应构建与其及其所代表的诉讼模式相适应的行政判决制度。在修法前,其应优先于另外两种肯定性判决适用。  相似文献   

10.
行政公益诉讼成为当前我国法学界的一个热点领域,对构建科学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本文从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受案范围、举证责任、其他特殊程序规则等四个方面对行政公益诉讼的构建进行阐述分析,以为制度构建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11.
行政规划是“行政机关为了实现国土或城乡规划、兴办公共事业或者公共设施等行政目标,对将来一定期限之内拟采取的方法、步骤、措施而对外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划”。行政规划一经确定,就“成为行政机关在其确定的时空范围内从事其他行政活动的依据,具有与法律规范相似的功能”。因此,如此重要的攸关国计民生的事项理应有公众参与,如此人民当家作主权才不至于虚置,这是宪法层面公众参与行政规划的意义。公众参与行政规划制度的制定是民主政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属性在学界尚存争议,各学者说法不一,较多学者认同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理论。该理论被普遍认可并适用于相关领域。为解决生态环境受损问题,以及符合现阶段多主体、多角度化解纠纷的体系变革方式,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领域采用磋商制度具有重要的解决纠纷的社会功能。行政机关作为该制度中的赔偿权利人,多数学者认为其所依据的索赔权请求基础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理论。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中,行政机关作为索赔主体,若将"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作为其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将"环境权理论"作为其索赔基础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13.
胡应征 《现代交际》2009,(5):99-102
本文从大学中党的领导、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党的领导是核心,行政管理是关键,学术管理是重点,阐明了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分别从利与弊的方面,分析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客观分析三者之间协调的现实性和必要性,探讨了促进三者之间协调的有效途径,进而得出大学中党的领导、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的关系。本文全面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搞好大学内部的管理,对于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专家治学”的大学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创造一流大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进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利的起飞阶段,政府通过行政力量的大棒如此“调控”、通过不合理法律进行强制,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脚步最终会被拖慢。  相似文献   

15.
海风 《公关世界》2008,(10):26-27
2008年6月20日,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同网民在线交流变成了现实。近年来,各级政府官员也以不同的方式纷纷“触网”,上网直接倾听民意,与网民交流。超越传统的地域时空限制,可以让官员们更为自由、深入、真实地了解、把握社会情况,这种网络时代的政府公关方式正在翻开中国互联网政治的新篇章。海南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以网络行政的方式,直接了解民情民意,为百姓解决急难问题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种与时俱进地将网络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并充分重视“草根”们在网络上反映的民声民意的做法,值得其他政府部门和官员借鉴。  相似文献   

16.
已有研究大多基于行政动员视角解释公共部门人员捐赠水平为何高于私人部门人员,本文则创新性地将行政动员和亲社会动机同时纳入研究模型,系统考察了个体捐赠行为“公私有别”的内在机制。基于CGSS数据的分析发现:与私人部门人员相比,公共部门人员的捐赠金额和捐赠比例均显著更高,原因不仅在于他们在捐赠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行政动员甚至行政强制,还在于其拥有比私人部门人员更强的亲社会动机。不过,亲社会动机的影响相对较弱,样本期内行政动员仍然是公私部门人员捐赠行为差异产生的主要机制,这在扶贫救灾、医疗卫生、教育、生态环保等各类捐赠领域均有所体现。本研究表明,公共部门人员比私人部门人员更多投身慈善事业不完全是“被动的自愿参与”和“行政化参与”,该行为一定程度上还兼具“主动性参与”和“道德化参与”的意涵。  相似文献   

17.
《老年世界》2007,(21):38-38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采取有力措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政务公开,健全对行政权力监督的体制和机制,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继续清理和规范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监察部、国务院审改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要求,  相似文献   

18.
徐金金 《现代妇女》2014,(8):117-117
行政裁量在行政法的研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对行政裁量研究的深入,出现了“行政裁量基准”制度。本文首先从现实情况入手,介绍了行政裁量基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由此引出行政裁量基准存在的现实争议,再具体到我国行政裁量基准存在的问题上,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在本文中,笔者就主要针对行政裁量基准的完善做了一个抛砖引玉的分析,从而使行政裁量基准发挥更好的作用,以此限制行政裁量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家茶座》2007,(2):144-144
《当代社会发展研究(第2辑)》以“新乡村建设”为主题,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乡村社会秩序及其运作逻辑、社会流动与人口流动、海外资讯四个部分,内容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本位、中国城市化道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虽然现代行政管理起源于西方,但中国是一个传承传统文化的国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研究传统文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是使传统文化朝着更有利于现代中国行政管理制度发展的有效方法,两者相辅相成,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行政管理制度。文中主要以传统文化与中国行政管理多元的结合和传统文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各种影响来进行研究,用严谨的态度来阐述传统文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与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