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叙事学理论研究李渔小说 ,明显可以看出李渔对中国古典小说 ,尤其是“三言”、“二拍”有继承和创新之处 ,其独特的叙事特征无疑丰富了我国古典小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2.
在小说中运用诗词刻划人物形象,这是中国古典小说民族传统的艺术手法。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运用诗词、集句、对联、铭文、偈语等韵语来刻划人物,正是在继承中国古典小说这一传统民族艺术手法基础上的推陈出新,为当代文学创作丰富了刻划人物的艺术手段,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下面从《李自成》小说中的诗词与小说情节结构的关系;诗词与小说人物思想性格的关系;以及这种艺术手法本身的特点,这三个方面试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自本世纪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爆发到现在,古典小说研究经历了30年的风风雨雨。这是一个在忍受了长久、剧烈阵痛后获得新生的历史转型期,其表现为由依附政治、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到挣脱羁勒,获得学术自身独立;由突出因实用而流行的社会政治意义的批评转向发掘人的主体精神世界和文化、美学价值;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学术理论与研究方法也由一统、单一渐至开放自由、多元交融。这一变革与转型在我国学术发展史上,既具有典型性又有当代性。回顾这一段小说研究的历史,探讨、总结其内在规律,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这三十年的古典小说研究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物化现象源远流长。从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一直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不同时期的物化小说有着各自的特点。研究古典小说中的物化现象并探究其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小说的心理刻划艺术周书文小说感人肺腑的艺术力量常常与人物的心理刻划是否成功、能否勾起读者心灵的呼应攸攸相关,所以,高明的小说家总要挖空心思寻找刻划人物心理活动的成功手段出奇制胜。我国古典小说家在这方面摸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如果系统地加以研...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小说观念在其发展的进程中,长期伴随着历史著作的影子,小说被当作是“史之余事”。究其根源,主要是神话的历史化以及儒家正统观念的要求。以“信”、“实”,而不是以艺术真实要求小说创作,成为批评小说的一大标准。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小说创作开始脱离历史著作而成立。从此,人们对于小说的独立价值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小说评点的出现以及明代文人对话本的编辑、加工和拟话本的写作,标志着小说观念中对小说艺术肯定评价的确立和对小说性质认识的加深。金圣叹在建立中国古典小说美学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古典艳情小说《痴婆子传》是中国历史上遭禁毁的书籍之一.小说的叙事艺术蕴含了一种独特的小说观念,作品把女性视角的自我讲述、第一人称内聚焦限制叙事、倒装叙事与讽刺修辞等多种叙事手法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一种独创.《痴婆子传》的叙事艺术已具有现代小说的艺术特点,具有高超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唐传奇历来以浓厚的抒情性立足于中国古典小说之林。这种浓厚的抒情性来源于小说中的情感因素。这种情感因素不仅影响了小说的主题内容,而且对小说艺术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明确了艺术审美中的情感因素,可以进一步认识唐传奇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同时也促进了唐传奇的诗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唐明小说与金时习的《金鳌新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明小说与金时习的《金鳌新话》王晓平研究朝鲜、韩国文学史,不能不研究从高丽朝到李朝时代的汉文小说;研究汉字文化圈的文化与文学交流史,也不能不研究从高丽朝到李朝时代的汉文小说。属于这一范畴的作品数目可观,不乏佳作。它们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小说的亲戚和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小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这些独特的艺术特征的形成,与先于它繁荣起来的另一种大众艺术形式———戏曲对它的影响与渗透是分不开的。具体而言:戏曲程式化的独特功能直接影响了小说创作的类型化;戏曲科诨的喜剧效果是古典小说向其学习的直接动因;古典小说对科诨艺术的借鉴呈现各种方式和形态;戏曲对古典小说重视外部特征描写构成影响;戏曲对古典小说叙事结构构成影响。古典小说与戏曲天然的血缘关系,使这些影响与渗透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是西方小说文体的兴盛发展时期,本文着重论述在19世纪的文化背景中小说文体的叙述转变和特点,并探究了19世纪西方小说的历史化叙述模式、抒情性叙述模式和写实性叙述模式及历史小说、浪漫小说、写实小说的文体形式。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事小说的发展过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但这个小说类型并没有引起研究者们足够的重视,其自身的地位也未能得到一致认同.本文通过对时事小说与历史演义小说的比较,肯定了时事小说作为独立小说类型的地位.归纳了它的四个特征:时效性、真实性、重大政治性和直接性,并据此对时事小说加以界定.  相似文献   

13.
韩少功既是文体意识的自觉者,也是文体实验的先行者,其代表作《马桥词典》和《暗示》,作为中国当代文坛小说文体实验的范本,充分显示了韩少功小说文体观念与其文体实验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故事新编》中的“油滑”是中国现代启蒙主义历史小说的一种艺术形态和美学风格,它集中体现在小说话语形态、情节模式以及叙事意象上的创新变异,是鲁迅对传统历史小说写作模式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个人性突破,对现代历史文学创作来说极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术界关于明清历史演义序跋评点的研究,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若干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历史演义序跋评点作者立论之角度与研究者评论之角度的错位;研究者对某些历史演义序跋评点的误读或歧解;历史演义序跋评点研究与作品研究的脱节等。解决好这些问题,无疑有裨于明清历史演义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6.
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在写作精神上受到了中国传统史学著述精神和西方史学研究思想的影响,在叙述方法和艺术标准上以文学本位观念为出发点,他的文学史研究是带有史学精神影响痕迹的对文学发展进行自主叙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编年体与纪传体是刘知幾《史通》中史学系统的正史之体, 正史之余则为非正史, 即用以编撰正史的史料。小说发展至刘知幾时, 仍体现以记言、记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特点, 被刘知幾援子入史, 纳入史料范畴。故刘知幾《史通》并无论述小说之本意, 刘知幾小说观念未超越以《隋志》为代表的唐人小说观念。《杂述》篇“偏记小说”10类是刘知幾对其泛史料观念的分类体现, 而并非是小说分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 70年代后期 ,中国大陆的学术研究恢复正常秩序 ,唐代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成为古代文学中众所公认的成绩最显著的一个研究领域。有关唐代文学研究的进展和收获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会队伍建设。 1 981年唐代文学会在西安成立 ,标志着中国当代的唐代文学研究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的规模研究时期。二是学风的转变。唐代文学研究中的转型 ,表现在历史决定论思维方式的被扬弃 ,在学术观念上体现为由形而上学向历史回归。三是研究思路的拓展。学术观念的变革 ,使唐代文学研究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价值判断倾向 ,而代之以对文学史现象、过程及意义的关注 ,将以往点的研究扩展到面 ;“文化热”和方法论的讨论则开阔了研究的范围和思路。检阅近 2 0年唐代文学的研究成果 ,可以发现 ,作家研究是收获最丰富的方面。另外 ,在诗歌批评、文章研究、小说研究等方面都有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9.
史传的创作主要在为天,讲史主要在为民,而章回小说则主要在为己,这些不同的创作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文体面貌,而创作目的的变化也正是史传发展为讲史、讲史又进一步发展为章回小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唐五代小说命名形式复杂多样,呈现出复合结构,即由A+B的形式构成:A类指小说的题材或人物、时代、主要情节等等;B类指记、传、外传、志、故事、遗事等多与小说文体、编撰方式或创作观念相关的命名。唐五代小说的命名方式既反映出对唐前小说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又体现出唐五代小说文体渐趋独立的进程。唐五代小说的命名受史学传统影响较大,从中也可看出唐五代小说创作与民间传闻的深厚渊源、与唐五代文人生活习尚的密切关系以及唐五代时人好奇的审美心理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