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渊冲把鲁迅先生关于汉语的三美扩展到中国古代诗词的英译与英译研究中,他主张应先追求意美,其次求音美,再求形美,并力求三者统一。从"意美"、"音美"、"形美"角度赏析《长恨歌》的许译本和杨译本两译本,我们发现,杨氏夫妇和许先生以不同的翻译表达,再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美,音美,形美"。  相似文献   

2.
"三美论"是许渊冲先生结合自己长期的古典诗词英译实践提出的翻译观点。他认为,译者在译诗过程中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即意美、音美、形美。本文将首先概述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进而结合实例对"三美论"进行论证,指出三美齐备作为译诗的理想追求很有启发性,但在诗词英译实践中也存在诸多的局限性,笔者主张在扬弃中继承和发展许先生的"三美论"翻译观。  相似文献   

3.
译诗难,翻译中国诗词尤其难,因为诗词不仅具备一般文体的要素,还兼备意象和音韵等特色。译诗词时,既要忠实于原文的意美和形美,又要忠实于原文的音美。通过对陆游词《钗头凤》两种译文的对比,分析它们在内容意义的信实方面和语言形式、节奏、表达方面的长短,再现了汉语诗词英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4.
“三美”原则自提出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标准。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首先要考虑“意美”,同时要兼顾“音美”和“形美”。《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名作,笔调细腻,自然婉约,许渊冲应用“三美”原则,对《声声慢》进行了英译,其英译作品充分传达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5.
"音美"、"形美"、"意美"的英译是呼应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美"精神内涵的关键所在,传统古典诗词英译过于强调经验理论的照搬照抄,忽视了中西跨文化之间的差异,以致于英译效果难言满意。描写翻译理论为古典诗词英译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语境化注入,关注诗词本身所彰显的文化历史境况,为消解英译中文化的误读以及审美的缺位奠定基础,再现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本文以许渊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探讨基于描写翻译理论视域下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研究,为我国英译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模糊美是中国古诗语言的一大特点。翻译家在英译模糊的汉诗语言时甚感困难。本文分析了中外翻译名家英译中国古诗的不同译本,通过比较得出明确的结论:在英译模糊汉诗的时候.译语不能同样模糊。翻译家要尽力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并把正确传达原诗的意美放在第一位。诗歌英译的关键在于传达出原诗所要表达的真实内容。“知之”、“好之”和“乐之”是读者欣赏译文的三种:不同反映,也是翻译家不断追求使原文不断精益求精的三个标准。  相似文献   

7.
译诗难,翻译中国诗词尤其难,因为诗词不仅具备一般文体的要素,还兼备意象和音韵等特色.译诗词时,既要忠实于原文的意美和形美,又要忠实于原文的音美.通过对陆游词<钗头凤>两种译文的对比,分析它们在内容意义的信实方面和语言形式、节奏、表达方面的长短,再现了汉语诗词英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8.
许渊冲先生是我国将中国古典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第一人,他提出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和形美,是唐诗英译的主要指导原则。本文旨在通过对许渊冲的《旅夜书怀》的英译本进行研究,证明"三美"在诗词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国古诗词翻译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中国古代诗词的可译性 ,并对如何把古诗词中的“意美”、“音美”在翻译中再现出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举例分析 ,显现不同译文的特点 ,指出中国古诗词并非不可译 ,古诗词的“意美”、“音美”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翻译的。  相似文献   

10.
许渊冲翻译理论提出了"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这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文章分析研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表现,为译者从事翻译实践和读者欣赏翻译作品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为古典诗词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从"音美","形美"和"意美"三个层面对比许渊冲和J.A.Turne《r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英文译本,旨在找出他们的译作是否实现及如何实现话语和语境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2.
许渊冲在汉语诗词外译的实践中认识到,翻译所涉及的两种语言各有劣势、等势和优势,因此在翻译中可运用浅化、等化、深化手段,力求在意似、音似、形似的基础上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从而使译者本人和读者都能知之、好之、乐之.这五个三,加上以诗译诗等原则,构成了许渊冲诗词翻译美学体系,而意美、音美、形美实为该体系的核心.许渊冲诗词翻译美学既来源于实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自己在汉语诗词外译中也一直以一贯之.  相似文献   

13.
从《兰亭诗》的翻译看许渊冲美学思想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诗词以意境,韵味为核心。玄言诗作为魏晋诗词的标志性特征算得上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次短暂的诗体鼎革。翻译过程中要准确而完整地传达原文的意境,需要运用恰当的方式。许渊冲教授在多年的诗词翻译实践中形成了"音美""意美""形美"的翻译美学理论。本文通过对许译《兰亭诗六首》之三首进行分析以说明其"三美"理论在翻译实践中是如何运用和体现的。  相似文献   

14.
浅论中国古诗英译的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存在着局限性。全文主要从“三美”,即“音美、形美、意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古诗英译存在的局限性。同时指出古诗英译的可译限度是可变的,它随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文化交流的深化和翻译技巧的积累而呈现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浅议许渊冲"三美论"在唐诗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美论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最佳标准。本文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方面,比较了许渊冲和其他译者在唐诗翻译上的经典译本,得出三美论对于中国诗歌这种特殊文学形式的翻译具有很高的指导性,同时也对诗歌翻译理论有着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从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出发,分析《雨霖铃》原词的音韵、语句形式及意境特点,并据此讨论许渊冲与徐忠杰的两个英译本在音韵、形式及意境三个方面对原词特点的再现,通过原词与译本、译本与译本之间具体的对比分析,得出两译本的优劣。两译本虽然整体上都是不错的译本,但许渊冲在其理论主张下所译的译文很好地再现了"音美、形美、意美",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汉语古典诗词法译略作论析,指出:译诗与译其它体裁的文学作品不同,要在意似、音似、形似的基础上做到意美、音美、形美,否则译出来的就不是诗,而是散文。而三美之中,意美是主要的,音美次之,形美再次之。倘若难以同时做到三美,则务必保证意美和音美。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从汉语诗词英译的角度,举例分析了在保留原诗的意义、意境及神韵、风格的基础上,就如何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直译与意译等不同方法,达到诗所追求的音美、形美、意美,又尽可能的忠实于原诗的形式和内容,以取得神似和形似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使中国古典诗歌在英译中占有一席之地,译界不少人作出巨大的努力,硕果累累;但在充分保证译文“音美”、“意美”的前提下能否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形美”似乎是前人未曾谈到过的话题。因此就如何方便实际场合中的诗歌(句)引用作一管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古典诗歌是我国引以为傲的珍贵文化遗产。鉴于古典诗歌自身的特点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对古典诗歌的翻译,可以采用"意美、音美和形美"的"三美"翻译原则,即译者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传达音美,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传达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如此方能将我国古典诗歌的真正内涵展现给西方的文学爱好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