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民国正处于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社会转型期,在卫生行政体制上民国政府"全盘"移植"西制",传统中医一度被摒弃于体制之外,在支持中医的社会各界的努力下,至上世纪30年代后期中医才被纳入到卫生行政体制中。民国期间,金宝善是历任中央卫生行政组织最高领导中任职最长的一位,以金宝善为例,研究民国中央卫生行政领导对中医医政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医政是国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较为久远,且相对保持稳定。1934年,陈果夫创建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将卫生教育、卫生行政与卫生医疗三者融为一体,奠定了医学与政治的新关系,实现了医政与教育的新融合,联接了当下与未来的新通道,实现了医政新变。  相似文献   

3.
子弟书(单唱鼓词),是清代八旗说唱文学的重要一支,是中国鼓词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追源溯流,概述了八旗子弟们初期创编说唱子弟书的盛况及其后来的发展情形,是研究子弟书的创作缘起、发展过程以及兴盛而衰的重要参考资料。以期从文献的角度形成对子弟书源流嬗变的系统认识,力求对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做出理性的阐释研究,希望从中寻找一种新理念、新启迪,为我们民族说唱文学的的传承与振兴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陈果夫与江苏省立医政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是南京医科大学最早前身.1934年,国民党要员陈果夫创建了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并兼任首任院长.他大力实验新医政教育制度,创造融合中西医的新医学,使学校在办学理念、培养体系、管理体制和民生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江苏省立医政学院也成为民国医学教育领域中独树一帜的“医政学院”.  相似文献   

5.
五四知识分子在“医国”思想的支配下走出了国门,他们在初期大多数都没有选择学习文学。然而,随着异国体验的加深和自身精神的发展,他们开始转向文学,从“医国”走向了“医人”。在文学革命之后,许多知识分子直接走上文学之路正是“医人”思想影响的结果。梳理五四留学生的这一精神历程,并分析五四精神的本质特征,认为它是五四知识分子受西医思维的影响而对中国采取的一种破坏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孙中山的医学观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以民国中医医政构建的视角,对孙中山的医学观、卫生管理实践进行了历史考察,从而揭示了孙中山对民国中医医政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调研现有的20世纪上半叶的相关文献,以及南京医科大学档案馆保存的1938年前的所有历史档案?对于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江苏省立医政学院院史实进行了研究,主要从学校概况?学校组织体系?学校教学体系?社会服务及爱国运动等方面进行了归纳阐述?江苏省立医政学院的一些教育理念对现代高校教育仍然有不少借鉴意义:一?注重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二?将教学与爱国救国教育相结合;三?将医学本科分为“应用”与“纯粹”两大部分;四?注重培养卫生行政人员?  相似文献   

8.
清代矿政问题是清代经济史的一个重要问题 ,同时又是清代政治史的一个方面。清代前后两期矿政的差异 ,其核心内容表现为清代专制主义治政方针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效应 ,矿政的着眼点是从属于专制主义政治统治需要的。无论是前期的消极主义倾向还是后期的开放政策都贯穿着这个最基本的主线  相似文献   

9.
清词独特的成长环境使得词体呈现出蜕变的状态,表现为向婉约词风的本真回归,自我情感倾诉与婉丽词体的完美结合,哀感顽艳的审美追求,词体与诗体在内质上的吸收融合,在地位上的并驾齐驱,词派的纷繁与包容等。这一过程中,纳兰容若担负里程碑的使命,以他的创作诠释清词嬗变的过程与发展特质,成为这一时期的词体代言。  相似文献   

10.
教化是清代统治者非常重视的一种"治国之道",统治者通过推行政教伦理措施,使百姓效仿之,并内化为自觉行动,以实现长治久安。地方督抚是教化的切实执行者,他们采取种种措施,实施对广大民众的思想教育。江苏督抚也不例外,他们重视教化,以身作则,采取了倡举乡约、旌善惩恶,发布告谕、转移风俗,重视学校教育、化导士子等具体措施。使民风一时返朴还淳,社会比较安定,百姓生活较有保障。但教化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用一纸禁令或强硬的手段去施行,只能见效于一时,因而始终存在着人去政亡,不久积习重现的现象,这是封建制度所无法解决的。  相似文献   

11.
清末十年期间,清政府每年须时外偿付巨额借赔款,导致内地银两源源不断地流入上海外商银行手中.巨额银两的流动,既使国内金融市场银两流通量日趋匮乏.金融基础愈发脆弱;又增强了外商银行操控金融市场的实力.由于外商银行蓄意操纵或临阵收缩,加之其他种种复杂的因素.清末金融市场爆发了教次风潮;同时也正是因为外商银行拥资自重,厚此薄彼及牟利操纵等,又造成了上海金融市场具有一些异常复杂的变化特征.巨额银两流入外商银行与清末金融市场变迁之间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恶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铁路作为“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工具”,它在中国的起步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然而,它的出现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铁路加快了人口流动,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快了地区间信息传递的速度,扩大了地域间的文化交流,转变了人们的意识形态。可见,铁路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程,是社会嬗变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13.
清代马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队于清代兵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清朝经制军队八旗、绿营的主要组成部分。清代马政则为马队营制之基础。本文从清代战马数量考释入手,探讨了清朝经制军队的马队建制、牧场建设及清代马政在嘉道以降的废弛情况。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以“盐课”满足“军国急需”由来已久、而两淮的盐赋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论述了清代在两淮盐政中征收助军费用的形式、具体做法及激励措施,最后剖析了征(加)收助军费用对淮盐产销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清代盛京移民与二元行政管理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治初年,清朝在盛京先后设立将军、内务府和五部衙门,形成一套旗署管理体制.顺治十年辽东移民招垦令颁布后,又设立奉天府尹衙门,增设州县,形成一套民署管理体制.雍正初年以后,由于移民不断迁入,旗民二元管理体制的矛盾逐渐突出.光绪初年,民人在总人口中已占绝对多数,民署管理权限随之而扩张,二元管理体制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因此,从乾隆初年到光绪初年,朝廷为此进行一系列调整,以其缓和旗署与民署的矛盾,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16.
吏治的好坏影响着民心的向背,民心的向背决定着王朝之兴亡、国运之盛衰。乾隆中后期以来,清王朝吏治败坏,腐败丛生,整饬吏治势在必行;咸丰帝即位,肃顺秉政,接连兴起几个大狱,意在抑制腐败;肃顺对吏治的整顿,为清室的"中兴"扫清了道路,提供了条件;肃顺整顿吏治的成效虽然是明显的,但他对官吏的惩处既没有超越法律的规定,与前期同类案的处治相比较也没有从严;吏治腐败已成为王朝的痼疾,肃顺并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澄清晚清吏治。  相似文献   

17.
以记载清代皇帝言行与行政为对象的《清实录》,蕴含丰富的政治经验,成为清朝皇帝在察吏、任吏、诫吏和黜吏等方面的行动指南.清朝统治者通过学习和模仿《清实录》中先帝对官场不正之风的批评和整顿措施,来指导当下的整饬吏治工作,对唯上是从、上下相迎、不负责任、懒惰不勤、畏难怕苦、结党营私、贪污腐败和铺张浪费等官场恶劣作风,作了深入的批判和严厉的处分,从而反映出《清实录》的经世致用功能.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丧偶女性通过嫁、守两种方式履行家庭责任,持家的中下层寡居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并可能遭遇节孝两难等伦理矛盾。家庭责任的压力和婆媳之间的矛盾影响着寡妇的性格倾向。  相似文献   

19.
清初治滇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初年,特别是平定“三藩之乱”后的二三十年间,是云南实现由乱到治的关键时期。清朝统治者在总结和借鉴历代治滇思想和治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调整、充实,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治滇治策体系,其治策涉及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较为切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成为其后清朝统治云南的治边思想和治策。  相似文献   

20.
清代关于放生的理论中,"福报说"、"普渡说"源于佛教,较此前以佛教论放生者,创获良多。"仁民爱物说"与"以佛助儒说"都以儒家理论论述放生,以"仁民"重于"爱物"。"恻隐之心说"强化人类普遍具有的对生命的同情,促进放生,并且提升人们的爱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