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世纪后期以来,儒学的命运便受到了儒学研究者们的强烈而普遍的关注,并且先后提出了风格各异的拯救儒学的主张。然而,即便是以新儒学研究为契机而兴起的、至今仍极有热度的当代儒学研究,对儒学开展方向问题似乎也没有切实的应答和解决,以至儒学的实际生存状况仍然被描述为“游魂”。为此,本刊约请南京大学李承贵教授等知名学者撰写了一组关于儒学在当代应如何开展的文章,以飨读者,并希望引起更广泛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19世纪后期以来,儒学的命运便受到了儒学研究者们的强烈而普遍的关注,并且先后提出了风格各异的拯救儒学的主张。然而,即便是以新儒学研究为契机而兴起的、至今仍极有热度的当代儒学研究,对儒学开展方向问题似乎也没有切实的应答和解决,以至儒学的实际生存状况仍然被描述为“游魂”。为此,本刊约请南京大学李承贵教授等知名学者撰写了一组关于儒学在当代应如何开展的文章,以飨读者,并希望引起更广泛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者们纷纷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儒学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发展背景下的存在样态和出场路径进行探索,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以“继往圣之绝学”自命的儒家学者,“为化解儒学开展中的困境而上下求索,绞尽脑汁,提出了风格各异的儒学开展方向主张。这些主张本身既是儒学现代开展之形式,也为寻找更合理有效的儒学开展方向提供了重要启示”。笔者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当代发展背景下的儒学之出场路径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4.
近百年来,面对欧风西雨的冲击,中国儒家学者以"继往圣之绝学"自命,为化解儒学开展中的困境而上下求索,绞尽脑汁,提出了风格各异的儒学开展方向主张.这些主张本身即是儒学现代开展之形式,也为寻找更合理有效的儒学开展方向提供了重要启示.这些启示是在开展儒学新方向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儒学与西学、儒学多极化走向与儒学基本走向、儒学的学术立场与意识形态助力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后期以来,儒学的命运便受到了儒学研究者们的强烈而普遍的关注,并且先后提出了风格各异的拯救儒学的主张。然而,即便是以新儒学研究为契机而兴起的、至今仍极有热度的当代儒学研究,对儒学开展方向问题似乎也没有切实的应答和解决,以至儒学的实际生存状况仍然被描述为“游魂”。为此,本刊约请南京大学李承贵教授等知名学者撰写了一组关于儒学在当代应如何开展的文章,以飨读者,并希望引起更广泛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陈来是当代中国哲学界、儒学界的重要哲学史家和哲学家。他的学术集中在对根源期和发展期的儒学研究上,他的思想集中在儒家文化观及以仁学本体论为核心的价值儒学的创新上。《古代宗教与伦理》等书研究了儒家思想的根源,认为礼乐文化是儒家思想生成的直接基础和源泉。《朱熹哲学研究》《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两部经典之作,代表了当代宋明儒学研究的两重境界;《诠释与重建——王船山哲学的精神》让船山思想重归道学正统,破除了启蒙思潮说所投射的一些虚假影像。陈来的儒家儒学文化观比较丰富,是其从事儒学研究及其思想创新的动力和意义所在。《仁学本体论》等是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作,陈来由此构建了以仁学本体论为核心的价值儒学新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当代儒学的五种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代中国儒学史上,内容不同、特点各异的开展儒学的形态已然形成,主要包括:宗教儒学、政治儒学、哲学儒学、伦理儒学、生活儒学。这五种儒学形态的形成,不仅有其深厚的理论意蕴,更有其深刻的实践意蕴。它们既是对中国现代性价值资源的探寻,也是对儒家思想的自觉性调适,因而其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儒学普遍主义的追求,而是一种在思想逻辑与历史逻辑张力之间对儒学的创新、对生命的安顿、对民族的铸魂之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8.
刘岳兵 《东岳论丛》2004,25(5):91-95
梁漱溟的思想和著作是现代中日儒学知识共同体中的一个亮点 ,梁漱溟研究已经成为日本的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领域中的一门“显学”。这不仅由于他特立独行的个性和人格 ,更因为他的思想与日本当代儒学具有相当程度的亲合性。在现代中日关系的具体历史环境中 ,日本人对梁漱溟著作和思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分析这个过程 ,旨在为建构一个健康的关于现代中日儒学的知识平台而努力 ,这对思考儒学的地域性和国际性、传统性和现代性等问题也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牟宗三”在继续1995年4月12日.当代新儒学大宗师牟宗三先生鹤驾西归.在当代新儒家前二代中.牟宗三先生是最后去世的一位代表人物,无疑还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牟先生之后,当代新儒学的发展,究竟是“后牟宗三时代”.还是“续牟宗三时代”?1996年底,我应邀赴台北所参加的第四届当代新儒学学术会议,为之提供了一个哲学史和社会学的答案.会议展示了一个新儒学的继承和开展的总面相、总特征,它表明“Mou Zougsan(哲学)”并没有“Past”,而在“Continuing”;新儒学发展所进入的阶段.是“续牟宗三时代”.  相似文献   

10.
朱承 《船山学刊》2015,(6):57-64
新文化运动否定了儒学作为现代社会时代精神的合理性,带来儒家命运的巨大转折。为重新复兴儒学,当代大陆新儒学往往多从政治角度思考儒学发展,而作为古典中国之时代精神的儒学,在自身发展中形成了多重维度的传统,不能简单的只从政治角度予以发挥,应予多元考量并从广义上理解儒学。新文化运动对儒学之批判,虽有其偏颇过激之处,但同时其自身也形成了一种新的传统。面对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我们既要全面认识"广义儒学",也要接受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等现代性精神。在古今两种传统汇合的基础上,一方面用现代性精神推进儒学传统的改造与赓续,一方面积极的发挥儒学传统的多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儒学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历史演变紧密勾连在一起,因此注定儒学不可能是单纯的心性儒学或政治儒学.不论就传统儒学还是现代儒学的结构来讲,儒学都一直是众声喧哗、兼综政治与教化的复调儒学.这就使儒学显现出完备性学说的特质.在复调儒学的复杂演进中,传统儒学与现代性儒学构成儒学两个总体结构.在传统儒学的纵向延伸中,从周易、孔子到王弼、宋明理学到晚清经学构成其主要结构面;在现代儒学的横向展开中,应对人心秩序与社会政治秩序挑战的民族精神、民主建构和普世主义等论题,成为儒学的核心论题.两者相互扣合,构成系统解析儒学的总体进路.  相似文献   

12.
2017年4月25日,应尼山书院邀请,中国儒家学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黄玉顺先生与美国儒家学者、维思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哲学系教授安靖如先生共聚济南大明湖畔,以"中美儒学对话:生活儒学与进步儒学"为题举行对话,共同探讨世界儒学发展方向。安靖如先生是西方儒学代表人物之一,提出"进步儒学"(Progressive Confucianism)理论,以表达对儒学发展方向、理路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他把儒学理解为一个活的、发展中的传统,强调进步儒学最重要的方法论概念是"有根的全球哲学",即儒学的发展必须既是源自儒家传统的(有根的),又是敞开的(全球的)。黄玉顺先生所创立的"生活儒学"理论,意在发掘儒学所蕴涵的某些能够穿越时空、超越历史地域的观念。生活儒学突破"形上→形下"的观念架构,揭示"生活存在→形而上存在者→形而下存在者"的观念层级,强调回归生活本身及其仁爱情感,重建儒家的形上学和形下学,使儒学能够真正有效地切入当今世界的社会生活。对话过程中,两位儒家分别阐述了各自理论的创构背景、方法架构和核心观念,并且以儒学与自由主义的关系为中心进行深入地互动交流,在展现了各自独特的思想个性的同时取得了广泛共识。特别是在儒学发展之"有根的"立场和现代性的价值取向上,"进步儒学"与"生活儒学"可谓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3.
张践 《文史哲》2004,1(3):13-19
中国自古就有儒教的概念,按照现代学术的划分标准,其中既包括具有宗教性的"宗法性伦理宗教",也包括哲学性的"儒学"。在官方文化系统中,宗法性伦理宗教发挥了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两方面的功能,成为历代政府政治合理性的主要依据。而儒家的哲学思想,则成为历代政府制定宗教管理政策的指导原则。正确解读儒教的超验性,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教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个世界性的社会转型,即笼统意义上而言的由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模式、意识形态特征、政治构成形态、地形学观感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甚至社会目标本身也处于重新认识与不断调整之中.多元主义、差异政治、日常生活景观成为社会主要特征,与之相应,儒学也面临着诸多后问题,时代对其适应性及价值面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翟奎凤 《学术界》2012,(5):197-202,278,281
1980年代以来,陈来先生积极参与了文化儒学的现实实践活动,他认为在多元现代化世界,儒学应积极发挥其价值理性的优势,借鉴汉唐儒学的发展经验,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他在人权、伦理、生态、全球化等问题上基于儒家思想所作出的思考,如仁体和用、道德的生态观、道德的政治学、多元普遍性价值等思想体现了当代大陆儒学的生命力,有力推动了儒学和中华文化的新生,为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贡献了基于儒学价值的思想和智慧。  相似文献   

16.
最近韩国成均馆大学国际学术会议的主题"生活儒教"实际上就是"生活儒学"。"生活儒学"是由中国学者提出的:大陆以黄玉顺的"生活儒学"为代表,台湾以龚鹏程的"生活的儒学"为代表。"生活的儒学"主张将既有的儒学运用到当代生活中去,但会带来严重的问题:既有的传统儒学由形上学和形下学两个层级构成,其形下学的帝国伦理政治哲学是原教旨主义的,而其形上学的心性论人性论则是先验论的,都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生活。因此,"生活儒学"主张超越传统帝国儒学的"形上→形下"架构,揭示更为本源的"生活存在"观念,在这种"大本大源"上重建儒家的形上学、形下学,从而有效地解决现代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儒学的现代存在方式之所以会成为一个问题,其内在根源就在于儒学的特质.儒学的特质就表现为"哲学、政治、宗教的三合一",或者"为学"、"为政"和"教化"的三合一.而儒学的现代存在方式的思考和探求,应该以拆解和超越儒学的特质,应该以"让哲学的归哲学、让政治的归政治、让宗教的归宗教"为前提和基础.从这一前提和基础出发,在儒学的现代存在方式的探求中,最为牵动我们神经的问题,就是作为一种"宗教"的儒学应该而又能够如何存续和发展.而在政教分离的意义上,儒教要想作为一种"宗教"而获得其现实的存在方式,它还需要使自身更为"宗教化".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社会里,儒学不仅是士大夫安身立命的学问,而且是平民追求人生意义的依据。平民将儒学的义理价值转化为生活日用,构成平民儒学。这一点在明代中晚期的泰州学派那里得到了全面展示。而在当代中国,社会成员从传统的"四民"到社会主义公民的身份转变,儒学赖以生存的土壤已经发生变化。因此,构建现代平民儒学就成为一项紧迫的理论任务。究其实质而言,现代平民儒学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儒学理论转向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儒学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果我们以儒家的"合天人"(天人合一)的观念来为解决"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提供某些思想资源,以"同人我"(人我合一)的观念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那么我们可以用"一内外"(身心合一)来调节自我身心内外的矛盾.现代社会,由于种种内外的压力,特别是人们无止境地追求感官之享受,致使身心失调,人格分裂.由于心理的不平衡引起精神失常、酗酒、杀人、自杀等等,造成了自我身心的扭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而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宁,其原因正在于道德沦丧,致使人失去了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对这样一种情况,许多有见识的学者都为此提出救治的理论和策略.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可以说儒家对人的身心道德修养和人格培育给以特别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由于孔子是在具体的社会关系当中来展开自己的仁学理论,仁学就必然会直接讨论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仁学可以被看作是一门人己之间的学问。孔子对于自我的否定,实际上是为了给他人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我能更好地接纳他人,保证他人在被接纳的过程中不被自我所裁剪。而孔子对于自我的强调,是要敦促人们勇敢地承担起对于他人的责任,因为为他人承担责任既是不可推卸的天命,也是我们无法偿清的债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