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志略》是郑樵所著《通志》一书中的精华部分。《通志》全书共二百卷,由纪、谱、略、世家、列传、载记等六种形式组成。略分二十篇,五十二卷,通称《通志二十略》,简称为《通志略》。郑樵于史书编撰力主博通之论,《通志》即其所撰之通史。其书除二十略之外,皆为隋以前各史书之粗略综合,惟二十略有其独到之处,在体例方  相似文献   

2.
郑樵的学术由经学义理研究、经学知识研究、通史主张与实践三部分构成。郑樵对经学义理的研究,大抵循“考辨—传—略”的次序,考辨一部经书的核心问题在先,次则为此经作传,最后以《诸经略》总括诸经义旨,“略”的形式由此生成。在经学义理研究的牵引下,郑樵着力于对经学知识做专题研究,并撰成专门著述,此举具有“经学知识的解放”意义。在党禁、学禁加重的南宋绍兴年间,郑樵多次向官员、朝廷献书,希望获朝廷之命编修纪传体通史,在此过程中郑樵逐渐总结会通思想,并在向宋高宗奏对后,改造专门著述为《通志》之“略”,完成《通志》的撰述。《通志略》集郑樵毕生学术内容、形式及意义之大成,具有化经为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年谱为人物传记中的一种编年体例,但是年谱最初并非传记,后来逐渐发展为编年与传记二体的人物传。年谱之名,始见于郑樵《通志》卷二十一“年谱”,列于“氏族略”前,它是由谱牒发展而来的。两《唐书》“经籍”、“艺文志”均著录:贾冠《国新皇太子传》,入于“谱牒类”,《宋史·艺文志》入“传记类”。自宋以后有按年记一人事迹、著作的书,称为年谱。其大抵为门人属吏记其师、长一生事实,或考古人著作  相似文献   

4.
郑樵的《通志·校仇略》是我国校仇学的第一部专著,它在目录学史上的地位是众口皆碑的。通过读《校仇略》,本文试图对郑樵的图书分类体系作一浅析。一郑樵(1103—1162),南宋史学家。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居夹漈山,苦读30年。生平著作丰富,有《氏族志》、《动植志》等80余种。其中颇具代表性的著作,是他晚年编撰的《通志》,全书共200卷,成于高宗绍兴31年(1161年)。它是综合历代史料而成的一部通史。列有本纪·年谱·略·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其记事上起三皇,下迄隋朝,略则终于唐宋。略共有20个,计:氏族、六书、七音、天文、地理、都邑、礼、溢、器服、乐、职官、选举、刑法,食货、艺文、校仇、图谱、金石、灾祥、昆虫、草目等,用以部次条别,疏通伦类。  相似文献   

5.
一、几度上临安献书?《宋史·郑樵传》及省、府、县方志均载称郑樵一生三次从兴化赴南宋首都临安:第一次是绍兴十九年(1149年)上《献皇帝书》,献所著百四十卷,诏藏秘府;第二次是绍兴二十八年应高宗召对诣解,投右迫动即3第三次是绍兴三十一年携《通志脉于朝,进《上段通志表》,适“高宗幸建康,命以《通志》进”,投枢密院编修。翌年,郑樵便逝世了。近来,吴怀棋先生编著的《郑樵年谱》据《上宰相书》的记叙,重新考定郑樵在以上三次人都之前,已有两次赴临安献书之行:第一次是绍兴十五年;第二次是十七年,即作《上宰相书》的时…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阐述《史记》在史书体例编辑方面的成就。《史记》的编辑特色,在中国历史编辑学的产生和发展史中占据承前启后的地位,使纪传体史书定型化和规格化。《史记》的结构共有七个组成部分:《本纪》、《世家》、《表》、《书》、《列传》、《史评》及《自序》等,这些形式既有司马迁在前人基础上加以发展而使其成熟,亦有自己根据著文之需而创立的体裁。《史记》的七种编辑体例在书中视内容需要而有多有少,有详有略,彼此之间既有纵的联系,又有横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史记》编辑体例的成熟化和科学化,使纪传体史书在以后的年代里在中国史书编辑中占据了主导和支配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史记》,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的力作。它不仅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专著,而且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开创了我国以人物为主体的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占全书五分之四以上篇幅的“本纪”、“世家”和“列传”部分,都主要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事件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史记》中列出姓名的历史人物有千余人之多,其中,除一部分无所作为的帝王和诸侯仅在世系赓续中录其姓名外,其余的三五百人,都有专传、合传或附传,记叙他们的事迹、作为、性格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至少有几十个人,成了流传千古几乎达到妇孺皆知的典型人物。如:秦始皇、赵高、刘邦、张良、韩信、萧何、苏秦、张仪、信陵君、蔺相如、扁鹊……。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不仅在史学范畴创造了通史、正史的先例,被称为史书的“极则”,也在文学领域中,创造了纪传体散文的典范。兹仅就其文学方面的价值。略述于下: (一)《史记》纪传文学的宝贵根据 《史记》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列传”和一些“本纪”、“世家”中。考其根据,应有三个方面,都是极其宝贵的。 其一,在思想方面,主要导源于儒家,其次也受道家和法、墨诸家的影响,既有继承,又有改造,这在当时显然是进步的。司马迁十分尊重孔子和六经,《史记》之作,就是标榜《春秋》而又有所发展改造的。班固说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先黄  相似文献   

9.
《元史·列传》部分共有九十七卷,分为十七类别,除《外夷列传》三卷十一篇所传为各个国家,其余均系个人的本传与附传,计本传八百人,附传四百五十六人。《列传》中意义最大分量最重占有七十卷之多的名臣部分,其编纂方法基本上是按照元  相似文献   

10.
郑樵,字渔仲,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郑氏读书论学,涉猎极广,著述颇丰,博学多识。本文拟对他的文字学的研究略作评述.郑樵研究文字的主要著作有《象类书》、《六书证篇》、《六书略》、《金石略》、《石鼓文考》等.前三种主要研究“六书”,但《象类书》及《六书证篇》二书早已亡佚,其主要观点及成果保留在《六书略》中①;《六书略》一书见其所撰的《通志》。后二种主要研究金石文字,《金石略》一书亦存《通志》中,《石鼓文考》也已散佚,其主要观点已见他书所引(详下)。另据《献皇帝书》,郑樵的字学著作尚有《续汗简…  相似文献   

11.
郑樵是宋代一位著名的大史学家,《通志》一书是他毕生著述的总集。他的“会通”思想是其编著《通志》的总则,书中的《二十略》是他在史学上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12.
陕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史记论赞辑释》(以下简称《辑释》)一书(计38万字),是兰州大学教授张大可同志继《史记研究》一书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是研究《史记》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的一部有益读物。 一、史记论赞,指《史记》这部巨著中的“太史公曰”。习惯称篇前之“太史公曰”为序、篇后之“太史公曰”为赞。张大可同志编著的这本书辑释《史记》全书的“太史公曰”,其中序论23篇(即十表九序、八书五序、世家一序、列传八序),赞论106篇(即  相似文献   

13.
我国姓氏之书远自周代已有世本,继之者有汉代王符《潜夫论》志氏姓篇,应劭《风俗通》姓氏篇,六朝何承天《姓苑》,贾执《姓氏英贤传》,唐代林宝《元和姓纂》,宋代邵思之《姓解》,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郑樵《通志氏族略》,王应麟《姓氏急就篇》,明代陈士元《姓觿》,凌迪知《万姓统谱》,清代张澍《姓氏寻源》,黄本骥《姓氏解纷》和《续通志·氏族略》等著述,此外散见于古籍中有关姓氏之资料尤多。前人从简单的著  相似文献   

14.
《卷一·高帝纪上》至晋陵,与贼前锋将程捍、孙昙等战,一日破贼十二垒。(第4页,中华书局1972年1月版点校本,下同。)按:“程捍”,《宋书·孔觊传》作“程捍宗”,《南史·孔琳之传附孔觊传》则作“程宗”。《通鉴》卷一三一从《南史》,亦作“程宗”。...  相似文献   

15.
《史记》一书,无官制专章。故关于秦的官制,虽在其《本纪》、《列传》、《世家》、《年表》及诸《书》中多少有所反映,但有不少官名及职权范围,多缺而不载,或载而不详。至于《汉书·百官公卿表序》,虽对秦、汉官制有概括性记载,但又详汉而略秦,仍无以知秦时官制的全貌。其中最突出的表现,莫如“啬夫”一官。故特作此篇,以明秦时“啬夫”一官的梗概。  相似文献   

16.
郑樵(1104-1162年)福建兴化人,是我国南宋大史学家。《宋史》卷四三六有传。传后对郑樵评价曰: “樵好为考证伦类之学,成书虽多,大抵博学而寡要。平生甘枯淡,乐施与,独切切于仕进,识者以是少之。”这个评价是不正确的,但《宋史》议论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一些学者还引用它来批评郑樵,所以有辨明的必要。《宋史》这种议论来自道学家周必大。周氏在《辛巳亲征录》说:  相似文献   

17.
《通志·总序》是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的一篇重要的史学评论文章,它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史学观点.对后世的史学理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郑樵力主编写通史.反对断代为史,因此他在评论《史记》、《汉书》的过程中明显流露出尊马抑班的思想倾向,导致了一些评论的偏颇和失实。本文旨在指出并纠正这些偏颇和失实.说明史学批评必须重视它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18.
《五岳真形图》旧题“三天太上道君”撰,伴随此的还有王母授书于汉武帝及鲁女生山中求书的神话,此虽为道士的粉饰之词,但反映了他们对此书的重视。据葛洪《抱朴子·遐览篇》指出,此书似出自帛和(仲理)之手。今本《神仙传》卷七亦持此说。但是《崇文总目》道书类及《通志略》却说是“葛洪撰”。《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一《鲍靓传》则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常将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并称为《史》《汉》,二书不仅齐名,而且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都是具有开创性的史学名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两书的作者都有一定的家学渊源,司马谈、班彪在思想学术上都有相当的造诣,司马迁和班固是在父辈搜集、撰写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从事史书写作的。他们的生平遭遇也有近似之处,他俩都经历过囹圄之苦,然后才得以完成自己的著作。从《史记》《汉书》的体裁来看,都是纪传体史书,《汉书》的前半部分(即汉高祖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基本上…  相似文献   

20.
谭书龙 《学术研究》2006,(6):146-146
中华书局点校本《梁书》卷五《元帝纪》中有一处明显史实错误,原文录之如下:(承圣)二年……九月……是月,魏遣郭元建治舟师于合肥,又遣大将邢杲远、步大汗萨、东方老率众会之。这一记载与同书卷四十五《王僧辩传》的记载前后相抵龉。《王僧辩传》云:“齐主高洋遣郭元建率众二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