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由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入手,看待中国的问题,笔者认为费正清的看法值得思考.他的思路有一个独特的视角:(中国近代的)"根本弱点是思想和体制方面的,也就是对外国的现实一贯无知,并且存心不去考虑这一现实.最彰明较著的证明就是他们愚不可及地主张,清帝国的政体应高于所有外国的君主.北京拒绝以平等态度交往,直到不得已时才在不平等条款的基础上被巧取豪夺"①.  相似文献   

2.
托勒密埃及的统治者崇拜延续了古埃及法老崇拜的传统。同时,又与希腊化时代社会现实和宗教哲学思想发生的巨大转变密切相关。它表现出两个特点:首先,王室女性在统治者崇拜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其次,王室成员与传统的希腊或埃及神灵相结合成为统治者崇拜发展的另一趋势。作为最后一个被罗马吞并的希腊化王国,托勒密埃及的统治者崇拜对罗马的帝王崇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罗国辉 《理论界》2012,(7):187-188
人力车夫是随着人力车的引进而出现的一个庞大群体。人力车夫是上海城市的一面镜子,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特色,研究人力车夫群体心态,可以清晰地把握其心理发展的过程,有助于深化对人力车夫群体的立体了解。  相似文献   

4.
五代时期,叛乱频仍,局势动荡,民不聊生。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将相、大臣忠义观念的淡薄缺失,动辄兴兵反叛或引诱异族入犯。为稳定社会,巩固封建统治,五代统治者通过尊崇孔子、推崇儒学、嘉奖忠义者、严惩反叛者等途径,大力倡扬忠义思想,使忠义思想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5.
从近代史学革命看心态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威 《中州学刊》2005,(1):163-166
20世纪初,中国史学界发生了一场史学革新运动,它确立了中国近代新史学的理论体系.但奇怪的是,一度得到宣扬的心理史学却没有在后来发展下去.其原因在于传统的史学观念在某一方面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而当时史学革命的主旨也限制了心态史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代诗歌意象与近代文人心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诗歌意象出现了更新气象 ,诗坛新变记录了近代文人的心路历程。这种现象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转型 :既是诗歌艺术的新发展 ,也是时代思想风貌的深刻反映。“箫”与“剑”的意象组合 ,寄寓着近代文人的新型人格理想 ;“轮船”等科技新事被营造为诗歌意象 ,表现了近代文人的求知热忱 ;“山”与“海”的意象组合 ,体现着开放意识和文化守成 ;“破钵芒鞋”意象则流露着近代文人的迷惘和寻觅。  相似文献   

7.
奢侈是五代时期统治阶级的生活作风.他们热衷于营建豪华的殿堂居室,装饰令人眩目的生活环境,追求别致的服饰、饮食,沉迷于靡丽的声色娱乐,此外还有多方面的奢侈挥霍.对封建帝王奢侈生活方式的向往与效仿、南方相对安定的局势及富裕的经济、统治者生长于富贵环境、不知稼穑之艰难及最高统治者的"示范"及怂恿,是这一时期统治阶级奢侈之风炽盛的主要原因.这种奢侈生活造成了多方面的恶劣影响,不仅是政治腐败的根源,也是一些政权或民族衰亡的诱因.  相似文献   

8.
近代华北妇女的婚姻心态,一方面,受近代文明的影响,要求主婚权下移,要求摆脱贞节束缚,要求一种平等的夫妻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又难摆脱传统的制约和羁鉡.从而,在近代文明和传统观念的争斗中,处于一种进退维谷的矛盾状态.  相似文献   

9.
朱莉丽 《东岳论丛》2007,28(1):135-138
明朝时期中日两国的关系错综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统治者——明王朝的皇帝,对于日本情况的认识及态度,很大程度上左右他们对日本的政策,从而对中日关系的进程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明代统治者对日本的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对日政策变化的原因,进而把握不同时期明朝统治者的对日政策对两国间关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坚守着各自的"天下秩序"。中方继续坚守"天朝体制",西方却要求整个世界接受"对等"的世界秩序。两者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最终爆发了鸦片战争并以中国被迫接受西方的世界秩序而告终。即此可见,鸦片战争充其量只是中西方冲突后的一个拐点,在此之前相互间的体制冲突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为此"中国近代史"之开端并非始于鸦片战争,必要的"前推",不仅可以对"中国近代史"之开端进行"长时段"的"解读",而且可以恢复"世界史"视域下的"中国近代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1]而社会心态下的国民心态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又是不可回避的重中之重。当代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转型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利益的日益多元化导致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压力增大从而产生不良心态。因此,如何将民生保障从物质领域延伸到精神层面,以及如何培育健康的国民心态,便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的人学特质决定了其对人心的关注,而培育积极、健康的心态是中国哲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基于心态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中国哲学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问题心态的方法,其中包括自省术、制欲术、范导术、集义术、言善术等,但这五种治疗方法的理论基础实际上都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观念,从而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此五种治疗问题心态的方法,无论是就其理论基础而言,抑或就各自的性能而言,都表现为一个彼此关联、相互补充的治疗心态问题的方法体系。亦因此,其对当今社会中积极心态的培育和消极心态的化解都能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探索治疗问题心态的学术实践,其中触及诸多富有启示性的心理学问题,比如“心”的结构、“心”的自我治理等,至今仍然是悬而未解的课题。质言之,中国哲学所提出的治疗问题心态的方法,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学术价值,是中国哲学对于化解心理心态问题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3.
论清朝统治者对汉文化的吸收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统治者重视学习和吸取汉文化 ,具有较高的汉文化素质。在入关以前 ,他们从汉文化中学习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 ,以明朝为鉴 ,健全国家体制 ,并从中寻求统治经验。入主中原后 ,他们更加全面系统地学习汉文化 ,进一步寻求治国方略。同时为了改变传统的华夷观念 ,他们从传统的汉文化中千方百计为其入承大统寻找历史根据。随着他们汉文化水平的提高 ,不仅树立并巩固了他们的统治威信 ,也淡化了“异族”统治者的形象 ,为其驾驭具有悠久历史、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大国创造了条件。清统治者学习并吸取汉文化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 :推动了汉文化的发展 ,提高了满族人的汉文化素质 ,缩小了满汉的民族差别 ,促进了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14.
在此世纪之交,全国人民庆祝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统一大业朝前迈进的时候,人们不禁抚今思昔,追思百年前世纪之交的中国,那是一幅触目惊心的“瓜分图”:“大河以北俄主之,大河以南英主之,而其中分歧错出之处,英俄德法各国又同主之。”时贤绘制了一幅形象的《时局图》,说明列强瓜分中国之态势:虎(英国)视长江流域,熊(沙俄)据北方,蛤蟆(法国)蹲两广,太阳(日本)烤炙东北、福建,肠子(德国)缠绕山东,老鹰(美国)从菲律宾向中国扑来。堂堂中国成了别人刀砧上的鱼肉,不由得让人产生“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感慨!但历史的发展证明,中国并没有亡。在列…  相似文献   

15.
论文化心态     
对于从来不读书的人,这里说的当然是废话。对于有闲读习惯的人。这里说的是绝对真理。  相似文献   

16.
中等收入者是指在一定时期或地区内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城乡居民。中等收入者既对社会主流价值与现存秩序有着较强的认同感,也存在焦虑心态;形成相对理性和具有超前意识的现代消费观念,促进经济的增长;具有理性文化心态和较强的文化自觉意识,对文化教育的需求愿望强烈,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阶层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严复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研究中华民族的存在与解放,开了近代人学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平等思想、个体自由、提高民族素质等的先河。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作家心态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家心态,是指作家在某一时期、或创作某一作品时的心理状态,是作家的人生观、创作动机、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多种心理因素交汇融合的产物。从主导倾向来看,本世纪的中国作家,主要表现为政治型、人文型与超然型三种心态,但因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具体作家的心态又是复杂的,往往表现出矛盾性与多面性。文学作品的成功,必须以自由与真诚为有效的心态保障,而在本世纪,却有这样三种心态影响了文学事业的发展,即政治禁忌心态、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与宗派心态。就文学创作而言,只有设法排除这些非文学心态的干扰,才能写出成功之作;从研究来看,也只有注重从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家的复杂心态,才能将作家恢复到有着整体生命状态的个人予以观照,才能使文学研究更为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9.
尹绪忠 《学术研究》2007,(5):144-149
政治启蒙即在人们的思想上民主和自由开始取代专制和愚昧的过程。香山文化有很多特殊因素,其中澳门、华侨、买办及辛亥革命等在推翻中国封建统治的过程中发挥了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05年10月,英国统治者实行了分割孟加拉的政策。那么,英国统治者分割孟加拉的目的是什么?是如何分割孟加拉的?印度人民又是如何反对分割的?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论述,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英国统治者的阴险、狡猾,能更全面地了解印度人民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