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竹林七贤"的主要人物和魏晋玄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嵇康的玄学思想是丰富的、多面的,其本质是"外道而内儒",但是又外不甘于道、内不甘于儒;其玄学思想包括元气自然论、智慧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政治思想,长生不老的养生思想,以及"声无哀乐"的音乐美学等。  相似文献   

2.
在魏晋玄学注重养生的大背景下,向秀和嵇康提出了各自的养生思想。他们在养生上的相异性主要有:年命有限和尽性命;顺欲和去欲;用智顺欲和用智遂生;以礼节情和室食得理等。他们在养生上也有一些相同性:人终有一死;承认并满足欲望;节制欲望;用智养生。在多元养生文化背景下,向秀和嵇康的养生思想对当代人的科学养生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光 《河北学刊》2006,26(3):140-143
魏晋文学自觉的前提是“人的觉醒”。士人在将玄学理论化为人生实战的过程中,在文学观念、主题取向、创作思维等方面接受了它的影响,从而使自己的文学活动更趋于自觉。体现于嵇康、阮籍,就是以主体自由的创作原则取代了儒家的伦理规范;以个体的心灵吟咏取代了社会现实反映;以意象思维取代了事象思维。  相似文献   

4.
声无哀乐论是一个旨在追求思辨乐趣的论辩命题,未必是嵇康思考成熟的美学思想.其理由是:其一,<声论>的立论依据不充分.音声不变论是用声音的特点来代替音乐的特点;声情无常论错误地把音乐与感情的关系说成是符号和实体的关系;情在听众论回避了作曲家和音乐的关系.其二,<声论>的驳论之所以具有张力,主要是在论辩术的层面上.主方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真正战胜对手,他或者用诡辩法暂时胜人之口,或者提供一种新解释.却不能完全否定对方观点.其三,<声论>的这种特点与魏晋清谈的特点是一致的.清谈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种游戏性质,很多论客热衷清谈,目的不在探求真理,而在寻求思辨的快乐.<声论>可以说是清谈的文字版.  相似文献   

5.
嵇康、阮籍一直给人们留下批判者和隐逸者的形象 ,联系其理论背景和玄学领袖等因素进一步考察 ,可发现他们社会关怀的内涵深沉而博大、复杂而矛盾 ,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 :一曰坚持理想 ,在玄学受压的局势下 ,态度鲜明地正面表达“无为而治”的主张 ;二曰非议名教 ,不涉及当时当世 ,纯粹在理论层面上批判名教 ,进而将经典、圣人一同清算 ;三曰腾精蔑世 ,面对现实政治和统治当局的所作所为 ,用“放达”的姿态表示不合作和鄙视。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的精神境界的论述是嵇康哲学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嵇康认为,人的欲望当以“节”为度,以“理”为导,并主张性情“显而不匿”,以臻达“逍遥”之境。嵇康的境界论透显出他对真性情的重视。也形成了其思想中精神境界和养身手段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修心炼性是个体基于人性的认知,自觉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磨练道德意志、进行道德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的道德实践活动。嵇康将修心炼性的道德实践功夫引入到养生实践之中。他把人性界定为人之自然欲望,认为养生的重要内容就是满足人的基本欲望,并防止嗜欲的膨胀,倡导运用心智的分辨作用,心灵的净化功能,心志的磨练力量,心境的陶冶功夫提升和超越自然欲望,紧扣了道德实践的核心问题,彰显了道德实践的内在觉悟,内在超越价值和身心保健功能;对于激发现代人道德实践的动力,提升道德践行的能力,促进道德生活化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8.
玄学对魏晋名士人生态度的影响——以嵇康、阮籍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康和阮籍同为魏晋名士,但玄学对他们的影响却不太相同.嵇康师法老庄,刚峻激烈,阮籍师法老庄,却以佯狂掩饰自己的狷介.这是因为阮籍所受玄学影响,没有嵇康深刻和彻底.阮籍追求庄子的逍遥游,但他内心始终有着儒家入世思想的根基.后来的士人,景仰嵇康,仿效阮籍,使玄风以另一种方式存于士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嵇康、阮籍以自身的生命实践诠释了庄学精神,他们的哲学可称为生命实践诠释学。嵇康、阮籍通过对庄学自然论、养生论、礼法批判、处世方式等内容的生命实践诠释,使庄学从纯粹的理论展现为具体的行为,是庄学精神在魏晋时代的现实呈现。因此,对经典的诠释方式,不仅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实践的。同时因为阮籍、嵇康自身的性格、对庄学的理解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对庄学的实践诠释又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嵇康的乐论涉及到了三个问题 :关于音乐的本质问题 ;关于音乐欣赏中主客体的地位和关系问题 ;关于音乐的功能问题。从思想来源看 ,秦客是先秦两汉儒家乐论思想的代言人 ,嵇康的思想则是道家思想和时代思潮的产物。嵇康的乐论同魏晋玄学理论血脉一致 ,是玄学对有、无关系的处理在乐论中的表现 ,也是魏晋玄学对自由人格本体的追求在乐论上的运用和落实。同时 ,嵇康的思想同魏晋思想背景相关 ,是对王弼、阮籍思想的发展 ,又同他们表现出共有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1.
王玫  王炎琪 《船山学刊》2008,(3):157-158
嵇康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在中国音乐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声无哀乐论》反映了音乐本质、审美感受和社会功能观,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历史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2.
声、音、乐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声无哀乐”的意思是“至乐无哀乐”;“哀乐”的意蕴很宽泛。  相似文献   

13.
嵇康是中国文学史上较为矛盾的诗人,一方面他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玄学主张,追求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另一方面则又表现出对儒家传统的遵从.这种矛盾具体地表现在他脱俗与入俗、避世与入世、悖礼与崇礼、贵生与殉身的冲突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主观情感与音乐本分属两物、各自独立,但往往产生密切的对应关系.对于二者关系的认识直接涉及到如何理解音乐作品的审美意义.以探究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思想为导入点,分析了心与音乐的内在联系,并探讨嵇康"声无哀乐"音乐理论的文化传承以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魏晋养生论“形神并重、重在养神”的特质与玄学“以无为本”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密切相关。魏晋玄学视野中的养生论与儒家、道家的养生观相比 ,有着更为突出的实践性 ,更符合人的身心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6.
嵇康是魏晋时期最具独特风格与个性的一位名士,他仪表堂堂、旷迈不群具有外表形象美;他有感于时代风潮又不随波逐流,刚肠嫉恶、真率自然的个性显示出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他将老庄虚幻缥缈、不着边际的人生理想,拉近到人的日常生活中来,成就了实实在在、超然恬淡的生活模式,达到一种“手挥五弦、目送归鸿”——超脱的人生境界。在人类文明史上,嵇康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人物。  相似文献   

17.
“名教”与“自然”:嵇康的伦理观及其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康的伦理观是嵇康哲学的核心.嵇康认为,伦理应该建立在真实无伪的基础上,并且以理性为引导,进而上升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嵇康的伦理观,一方面表现出对于现实的强烈批判意识和对于理想人格的热烈追求,另一方面也形成将伦理自然和伦理自觉糅合一体、"合自然"和"任自然"混为一谈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秦太明 《殷都学刊》2013,34(1):116-119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大爆发时代,鲁迅曾将它称为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作为音乐上“自觉时代”代表的嵇康,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毋容置疑.嵇康的独特魅力不仅体现”俊才””奇才”的高深造诣,而且还体现后世文士的广泛景仰.嵇康生活在错综复杂矛盾激化的魏晋时代,从独尊儒术到清净无为.,文艺美学理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代表了魏晋时期音乐艺术由传统儒家功利审美态度转向崇尚自然,注重个人情感体验及尊重艺术特殊规律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9.
佛教是尊重生命和爱护生命的宗教,佛家以慈悲为怀,珍惜世间一切每一样生灵,包括人类自身,佛教善等一切生命的态度,是佛教养生观形成的基础.佛教养生分修心、修性、居食养生三部分.佛教认为将"心"与"性"修好了,就能得"道"成"佛",从而健康长寿,大智大慧.  相似文献   

20.
魏晋时期,由于中央政权和封建传统相对削弱,孔教以外的思想被源源引入,形成了儒、玄、佛、道并立的文化格局.玄学的出现修补了前人理论上的漏洞,建立了唯心主义的本体论,同时也刺激了唯物主义的发展.由于哲学的介入,一时清谈成风,与此相联系的便是名士们避世态度的出现.避世、善清谈便是名士"魏晋风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