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对于条支、条支海的考证,大都是根据《史记》及前后《汉书》的记载,把它定在伊朗西南部及伊拉克一带临波斯湾地区。如《辞海》、《辞源》等书的解释都是如此。当然对于《史记》、《汉书》上所指条支国的考释可以根据当时历史而定,但决不能据此而指称唐代记载中有关中亚地区的条支名称也一概附会于《史记》、《汉书》所指的条支国。如冯承钧说:“按条支为古之亚叙利亚(Assyria),李白之时已蜀大食,代宗初立  相似文献   

2.
据《隋书·裴矩传》,裴矩的《西域图记》撰于炀帝(605—617)即位之初,历述中亚四十四国,“从西顷以去,北海之南,纵横所亘,将二万里”。同时简述了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当今地中海)的三大通道:“北道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菻国,达于西海。其中道从高昌,焉耆,龟兹,疏勒,度葱岭,又经钹汗,苏对沙那国,康国,曹国,何国,大、小安国,穆国,至波斯,达于西海。其南道从鄯善,于阗,朱俱波,喝槃陀,  相似文献   

3.
3月31日,我校在教研楼学术报告厅举行青海民族大学"西海讲坛"开坛仪式及首场讲座。校党委书记熊敦邦和何峰校长为青海民族大学"西海讲坛"揭幕。许荣生副校长主持开坛仪式,张维平副校长致辞。他说:我校在省内高校率先设立"西海讲坛",其宗旨是汇集杰出学者与名流,坚持学术性、科学性和应用性,讲时代前沿命题,  相似文献   

4.
非洲清凉之国毛婆地处非洲大陆西北端的摩洛哥王国在阿拉伯语里叫“马格里布·阿克萨”,即“最西边的国家”。它西濒大西洋,北临地中海。是扼守地中海与大西洋交通的咽喉。从它的北端城市体达出发,航海一小时就可以到达欧洲的西班牙王国。徜徉在这块土地上,总会有美不...  相似文献   

5.
拙文《李白的出生地是条支》对郭老的两个碎叶说提出了不同意见,论证了“只有碎叶水畔的碎叶城,根本没有焉耆碎叶城”。李从军同志《碎叶与李白生地》认为“这个焉耆碎叶不存在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据他考证,“焉耆碎叶,早已有之。”作者用以支持其论点的唯一材料是《新唐书·地理志》中的一条:“东米国在安国西北二千里,东至碎叶国五千  相似文献   

6.
《木兰诗》是我国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但是,它和《孔雀东南飞》一样,也有一个产生的时代问题为历代学者所争议:有的主魏、晋,有的主齐、梁,有的主隋唐;有的主名曹植(宋人魏泰云:“世传为曹子建作”,见《临汉隐居诗话》)有的主名韦元甫(宋人黄庭坚《题乐府木兰诗后》说:“唐朔方节度使韦元甫得于民间”。);  相似文献   

7.
李梅 《中华魂》2014,(2):28-29
马,与龙一样,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动物之一。所不同的是,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动物,而龙仅仅是一个传说。所以,在一定情况下,马就成了龙的化身。 《说文解字》上说:“马八尺以上为龙”。《西游记》中的白龙马,就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玉龙三太子,他因从小被娇惯成性,纵火烧了龙宫夜明珠,  相似文献   

8.
东吴“限江自保”说源于三国,历来备受史家责难,孙权君臣因此而被斥为“苟安”“不图进取”“并无争天下之心”。对此重要问题,笔者不敢苟同,特撰此文略述一己之见。要讨论“限江自保”,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分析、理解史籍中有关“保江东”或“保守江东”的记载。一些学者为了证明东吴“限江自保”是“苟安”“并无争天下之心”,最喜援引孙策临  相似文献   

9.
论及韩愈思想,专门谈其对待人民态度问题的甚少,即使有所论述,也多是持否定态度。尤其对韩愈的“诛民”说,一些学者更是直接斥责,毫不留情。这些都不十分符合韩愈的思想实际。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韩愈的“诛民”说,我们不妨从“诛民”说之出处谈起。“诛  相似文献   

10.
从16世纪伊始大约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时期内,东蒙古(靼鞑蒙古)以亦不剌、阿尔多厮(即满都赉阿固勒呼)和俺答汗为首的一些部落相继入迁青海,活动于西海(青海湖)地区。他们的入迁,打破了明初以来这一地区的民族分布格局,又与明军发生了一系列军事冲突,威胁着明廷的西北边防,因而在明清许多文献中;他们被冠以“海夷”、“海寇”,我们则称之为西海蒙古。西海蒙古的活动是整个蒙古历史及中国历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对有明一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就西海蒙古与藏传佛教之间的关系做一考察,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关于领海的声明》的发布及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为了有效行使对领海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根据国际实践和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于20世纪50年代公布了《关于领海的声明》。该声明为维护南海权益、保证国防安全提供了国内法支持,并标志着中国政府建设南海秩序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南海的地缘位置与地缘环境决定了南海的价值。然而,南海问题的存在深刻地影响着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特别是对中国南部的地缘安全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南海问题使中国不能有效地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海域安全,不能有力地保证中国的战略航道安全,并且阻碍中国南部地缘环境的持续改善。中国应采取必要的对策消除南海问题对中国南部地缘安全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南海问题与中国经济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问题不仅仅是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关于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之争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经济安全问题。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中国的经济安全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中国应该采取经济、政治和外交等手段消除南海问题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这些手段主要有:重视南海的经济开发,充分利用南海的资源;增强中国军力,保证航线的安全和加大外交的力度,增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南海争端解决机制法律框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尚不存在专门适用于南海争端的国际法解决机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的争端解决程序并非解决南海争端的最佳选择,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也未规定处理和解决南海争端的具体实施机制。面对南海争端的新近特点,当事方有必要在未来南海行为准则的制定中,从基本文件、组织机构、管辖范围、工作和决策程序、适用的法律、效力与执行等方面,作出法律框架上的安排,建立一种南海争端解决机制,从而更好地发挥该机制在和平解决南海争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为基础,合理的行使南海主权,友好地处理同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和平经略南海的核心内容。从古至今,中国在南海经略事务中始终奉行的和平政策源于地缘传统和“和合”文化的共同影响。作为南海地区大国,中国一直在南海事务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底蕴深厚的“和合”文化则塑造了中国在南海事务中的行为模式,中国始终承担着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促进其发展的责任。中国睦邻合作的南海政策,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现实的抉择。它表达出中国解决问题的诚意,也为未来真正实现南海地区的稳定与繁荣铺就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作为今年东盟外长会议和中国与东盟10国的"10+1"外长会谈的关键议题之一,《南海行为准则》的协商和制定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的推动和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进一步缓和南海冲突、稳定南海局势,实现南海可持续发展,有关国家应当秉持开放态度,逐步营造有利于解决南海问题的积极氛围,尽早就《南海行为准则》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7.
探析俄罗斯对北方海航道的控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海航道不仅仅受到狂风、洋流、冰情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诸多国际管理制度和国际法等因素的牵制,这些国际法涉及冰封海域的领海与海峡。因为历史和地理原因,苏联/俄罗斯对北方海航道实行了垄断性控制,制定了相关北方海航道法规和政策,但同时俄罗斯的国内法律与国际法也有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二十多年来的南海对策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无论是“搁置争议”,还是“共同开发”,都未取得预期成效,南海主权争端反倒愈演愈烈。就南海问题而言,根据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搁置争议”与“共同开发”存在着难以调和的逻辑冲突。从现实出发,“直面争议、积极开发”可能是解决南海问题、维护南海主权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雷州文化的历史及特征与“海上丝绸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上丝绸之路”肇始于雷州半岛等地古越人文化和南越、西汉的外贸方各,而“海上丝绸之路”又为雷州文化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但雷州文化又未能真正继承“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涉鲸波、开拓进取之精神,局限于“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未能走向以海为商的发展道路,以致民性保守,“惰向外志向,乏进取毅力”。在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世界的当今,真正继承和发扬“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应是发展雷州文化的应有之义、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决定了南海必定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中国应该正确处理当事国、东盟和区域外大国三种力量关系,把握双边、区域和国际三个层次,构建一个容纳美国利益的开放性区域政治秩序,才能更好地维护在南海的国家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