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汪萍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75-182
就我国推动城市社区建设而言,不应当只是将由市民所构成的社区视为建设的主战场;也不能只是强调农民工的城市社区融入.在城乡统筹发展大格局之下,失地农民卷入城市社会发展过程且卷入程度很深.建设“国家社会治理、公共服务覆盖以及居民利益表单元”的城市社区,失地农民在适应城市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社区形态以及社区所发挥的特定功能都应当被毫不犹豫地予以关注.随着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解决步入深水区,当前失地农民在城市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发展瓶颈”.如何借助城市社区建设实践解决失地农民城市发展诉求满足的问题,文章以聚居型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具体分析,并基于发展性视角提出了“社区重建”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研究过于强调经济学分析方法,从而致使政府扶贫行动与民族地区人文特性出现背离.要纠正贫困问题研究范式的这种工具理性误区,需要反思现有的制度化了的贫困经济学分析方法.笔者在回顾经济社会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概括经济社会学理念和研究方法特点,并以其为分析立足点,从经济社会学视域构建"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的分析方法与研究重心,包括:考察社会群体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影响少数民族贫困发生与再生的各种社会因素及社会条件;支配少数民族人口的经济行为与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以及其行为对贫困与反贫困的影响;对少数民族贫困群体的经济过程进行社会学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政策实施的社会依据和社会条件.在此基础上,从过程、行动、互动三个方面建构了今后"少数民族贫困"研究的重心. 相似文献
3.
作为不同于市场和政府的第三种力量,NGO在贫困治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文章拟以香港为例,分析了NGO的发展及其在贫困治理中的作用。经过长期发展,香港NGO已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第三部门,在扶贫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直接参与政府各项扶贫计划,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社会服务,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贫困治理模式,如重视与政府、商界的三方合作,推动社会投资,强调基层居民自下而上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以南京市A区村改居社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丹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8):179-186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征地使得一些农民获得城市户口,被动性地适应城市生活.城乡在空间上的对立嫁接到拆迁安置房社区失地农民与市民身份的对立上,加深了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冲突.拆迁安置房社区失地农民生活空间的改变无法代替其行为和心理的完全转变,适应城市生活是个长期的过程.本文试图从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的角度调查和分析拆迁安置房社区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状况以及这一介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特殊群体在城市生活中所具有的特征.并就促进失地农民对市民身份的认同,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6.
7.
对世代以土地为生存依据的农民来说,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生活来源与保障。而政府一次性给付的补偿,难以维持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这使得失地农民谋生方式的获取成为时下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9.
新农村建设中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意义重大,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土地补偿、社会保障、农民发展等现实困境。为解决难题,需要构建合理的安置体系,包括失地农民安置政策机制、农民风险抵御能力培养机制、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在具体安置过程中,要集政府、新农村建设承接企业、失地农民三方力量,变被动安置为主动安置,变一次性安置为持续性安置,共同保证失地农民的合理安置。 相似文献
10.
11.
土地发展权框架下失地农民的补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划体制下土地征用的"产值倍数法"补偿标准是导致失地农民补偿不足的制度性根源。这种补偿只是对农民在承包期内土地使用权收益的补偿,而未对获取这种使用权收益的资源禀赋进行补偿。在目前的农地制度下,土地是农民依托于集体土地共有制下的一种资源禀赋,是农民在家庭农业经营下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基础。本文认为,在土地征用中应明晰土地发展权,并保障土地发展权收益对失地农民资源禀赋的补偿,从而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能力的转换和社会保障的安置。 相似文献
12.
《中州学刊》2021,(1)
无地农民是地权稳定乃至地权固化后形成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特殊群体,解决无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应从户内和户外两个层面构建起无地农民的土地权益保障体系,在户内土地权益保障方面,主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户内成员共同共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户内继承两大策略;在户外土地权益保障方面,主要是通过将集体经济组织可调整再分配的土地资源按照科学的数量标准和规范的先后次序规则发包给无地农民。为确保无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当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户内继承,细化土地承包经营户内成员共同共有,同时,规范集体经济组织可调整再分配土地资源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失地农民问题的社会风险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社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在利益博弈、社会极化和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可能诱发各种各样的社会风险,而这些社会风险的发生是社会制度断裂、社会发展失调和社会管理缺位的结果.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是其治理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王万盈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7-21
自耕农的贫困始终是困扰北魏政权的重要问题。北魏自耕农来源的多元化与致贫因素的复杂化使得北魏自耕农负担不断加重。北魏自耕农的贫困与贫富差距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北魏制度设计的缺陷。北魏政权为防止自耕农贫困而采取的赋税蠲免、灾伤赈济以及税率调控等措施仅是头痛医头之举,并未从制度上解决根本问题,因此也无法从根本上缓解自耕农的贫困。这最终导致了北魏的衰亡。 相似文献
15.
16.
扶贫政策、经济增长对中国扶贫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扶贫进程中,扶贫政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其作用优于经济发展对于扶贫的促进作用.在财政资金边际投入递减的前提下,需要不断创新中国扶贫体系,让更多非政府组织(NGO)参与扶贫,发挥他们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减少政府直接运作,以提高中国财政扶贫资金的效益,并确保中国扶贫工作的顺畅开展. 相似文献
17.
18.
从通信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拟建项目在决策前进行方案比较、技术经济论证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着手,论述了其中经济评价的重要性及它的两个层次——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的联系与区别,剖析了经济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与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基于江苏省469户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性不仅关系到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成败,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对江苏省469户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显示,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性受失地农民拥有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人力资本严重短缺、物质资本较为薄弱、社会资本尚未充分构建,是导致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较差的根本原因。失地农民人力资本的高低取决于其受教育程度、通过培训获得的技术以及干中学累积的经验,失地农民物质资本与其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有关,失地农民社会资本由其业缘关系网络、财务支持网络和政府推动网络构成。为提高失地农民适应城市的能力,政府应在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资金扶持、住房保障、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和养老服务等方面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扶持。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社会落后的社会根源在于农民宪法权利平等保护的缺失。农民宪法权利平等保护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农民宪法权利平等保护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与手段,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则是农民宪法权利平等保护的前提与展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