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秘书学科史、论、专、技各研究领域中,古代秘书人物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深入开展古代秘书人物研究,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古代秘书工作的优良传统,弘扬古代秘书人文精神,批判、借鉴、创造、整合我国传统秘书学思想,以便古为今用。相对于古代作家或历史人物研究,古代秘书研究还有很多不足,如作为书法家的王羲之和秘书郎的王羲之.作为诗人的李白和翰林供奉的李白.后者秘书学层面的研究显然要薄弱得多。因此,对古代秘书人物研究现状以及学术生长点进行探讨.有助于深化秘书人物研究,开辟新的学术空间,提高秘书学科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国的现实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旧文化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在研究现代档案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借鉴我国古代档案管理的思想和理论。  相似文献   

3.
李小巧 《决策探索》2014,(10):67-67
在中国古代,朝廷派遣监察官员巡视全国,防范、检查官员腐败。一般来说,古代“巡查制度”分为常设和临时简派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4.
菜芜市古代矿冶业发达,古代莱芜地区进行金属冶炼的起始时间应定在至迟不晚于夏禹之时,从科学技术的发展角度来看,铅(黑锡)的冶炼,使当时莱芜地区的先民们对铜矿及铜冶炼的认知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通过类比,古代莱芜地区有铅(黑锡)贡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中国古代杰出人物用人的一条基本原则。绝大多数古代杰出人物,都启用过“忠清款亮,忧公如家”的自己极信任的人才。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的诸葛亮在用人上就极讲究这点,如对费袢的启用。费棉本是官卑职小,但诸葛亮在多次的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他的才干,于是大胆重用他,并放手让他处理事务。  相似文献   

6.
《论语》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儒学经典,有着“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之称。在这部著作中,孔子提出了君子人格理念,这个理念是古代中国人理想人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领导用人问题,自古以来就是治国之道的核心所在。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在用人之道方面的论述和实践,在古代史书都有大量记载。借鉴古代用人之道,其意义在于以史为鉴,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沈伟民 《经理人》2007,(1):136-138
“Polo”一词是英文中马球的意思。马球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发源在古代印度,直到19世纪中期才传到了英国。也有人说和马球渊源很深的是中国,中国古代称马球为“击鞠”,曾在唐宋时盛行一时。  相似文献   

9.
《秘书之友》2011,(2):F0003-F0003
长城是世界闻我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相似文献   

10.
官德,是为官从政者必须具备的品行素养与从政德行。在官德的诸多规范中,“忠”是最基本的德行。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职守,这些检验现代官员道德品质的伦理价值早在古代就已是官德的核心内容,合理吸收借鉴古代“忠”的含义,对提高官德修养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邸报,是我国古代官方发布政令及其他文件信息的载体,也是在一定范围内发布皇帝谕旨与官僚奏议的重要工具。对邸报的考察与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我国封建社会文秘工作的性质、功能、特点及其演变发展,进一步加深对古代文秘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黄旭 《决策与信息》2010,(12):66-67
本文论述的是清官期盼这一古代的政治现象。首先介绍清官期盼的历史意义,其次阐明清官对君主忠诚的原因,最后介绍清官在整个中国古代专制官僚政治运作中发挥的作用,并在结尾处指出清官期待最终会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让位于个人民主权利意识的觉醒和伸张,结论是“清官期待的终结”。  相似文献   

13.
散木 《领导文萃》2011,(5):113-117
中国古代官员普遍好读书,这是一个悠久的良性传统。 中国古代历朝的官员,大多是自幼入学,随之开始读书(经史子集),目的是秉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士子的价值理念,经过若干年严格的训练和伏案阅读的习成,在入仕时方能知晓为人处世之理和感悟治乱兴衰之道。  相似文献   

14.
钟益 《科学咨询》2009,(19):43-43
古代诗歌鉴赏是新课改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如何去鉴赏古代诗歌,不少教师和学生的心中并没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不会鉴赏或答题抓不住要领,或认识肤浅或表达不清。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在这个方面缺乏必要的积累和训练;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给学生一把打开古诗鉴赏的钥匙,  相似文献   

15.
吴志凌 《秘书之友》2011,(12):37-39
中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古代,礼仪是国家伦理政治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秘书工作中,礼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礼仪在辅助领导决策、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企业形象、促进沟通协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古代礼与俗是相辅相成的,而在当代秘书工作中,人们对秘书礼仪的研究探讨比较深入,而有意无意忽略了对俗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宗教和文化艺术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点、交叉点,主要体现在情感性、形象性和幻象中的满足等方面。研究宗教对我国文化艺术影响的原因,有利于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领导用人问题,自古以来就是治国之道的核心所在。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在用人之道方面的论述和实践,在古代史书中有大量记载。借鉴古代用人之道,其意义在于以史为鉴,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资源开发的长效机制,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地把全社会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都囊括其中,以加快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郑彤 《决策探索》2014,(24):76-77
北京历代帝王庙是明清两朝专门祭祀古代帝王的皇家庙宇,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年(1531年)。在该庙的景德崇圣殿内,供奉着188位古代帝王的牌位,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末崇祯。乾隆与历代帝王庙有着不解之缘,他曾经6次亲祭帝王庙,并且重修殿宇,在庙内留下四通石碑。这些碑文记录了乾隆对入祀帝王的评价,同时也反映出他治理国家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最让“亲民之官”们困扰的,莫过于史书上记载极多的“群聚滋事”事件。究竟如何来为这类事件定性呢?是“民风刁悍”,还是“聚众抗法”?今词古用,似乎可以用“古代的群体性事件”相称,其原因类型和形成过程以及政府的应对方式等,也多有值得观照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内容包括婚姻关系的成立和解除这两个对立的方面。在礼的规范的指导下,整个制度郝贯穿着宗法伦理道德精神。本文从历史沿革角度对我国古代的婚姻解除制度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