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相似反应"为前提寻求原文与译文的最切近、自然的对等,为传统翻译理论"直译"与"意译"的争论找到了满意答案。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的旅游资料英译方法有增译法、删减法、改写法、转译法。  相似文献   

2.
传统意义上的圣经汉译是将圣经原文语言信息转换成汉语来表达,让读者在汉语语境下以汉语思维模式领悟圣经原文的语言信息。而中文代表字原文新约圣经与此相反,它是以汉语符号系统展现新约圣经希腊原文的“原貌”,目的是让读者通过汉语进入希腊语原文语境,以希腊文的思维模式来体验经文原文信息,在翻译思想及翻译理念上具有很大程度的相“逆”性。试采用描述性翻译研究方法能够较好地阐释中文代表字原文新约圣经的翻译策略及其所体现的翻译思想与理念。  相似文献   

3.
就"功能对等”理论对汉语成语翻译的适用性阐述了看法,认为意义和功能的对等才是汉语成语翻译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诗歌翻译的"意译"和"直译"的争论由来已久,翻译研究者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总结出翻译方法,为"意译"和"直译"的探索提供了基础和立论依据。本文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从形式、功能和情景互动三个方面对I Am Afraid的4种汉译进行解读、分析和评估,讨论英诗汉译的过程中,译者在保证翻译质量的同时,选择"意译"自由的主客观原因。研究发现,英诗汉译受限于形式和内容的难以平衡,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既要顾及微观小句层面的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上的对等,即内容的"忠",又要顾及宏观语篇层面的成篇属性上的对等,即形式的"美",往往顾此失彼。这表明,"意译"赋予译者的创作自由是一定的,即在与原文意义对等的基础上,进行谋篇布局,实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5.
双关语的可译性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热点。语言、文化及表达习惯的差异,使双关语翻译难以兼顾其双重含义。"功能对等"理论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注重译文在译语语言和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功能,为双关语的翻译另辟蹊径。对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来说,译文只要能产生与原文相似的广告效应,能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近乎相同的感受就是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双关语是英文标题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段。然而,因在转化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如何汉译带有双关语的标题成为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语音双关、语义双关、语法双关和语境双关等几方面对双关语的运用技巧作了阐述,并以"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若干例证的剖析,提出了作为译者在汉译标题中双关语时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在目的语中再现原语双关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汉、英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英语翻译的角度来审视汉语数词的虚指意义,提出了汉英数词虚指意义显著不对等的观点,并从构词、表意和文化心理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不对等的原因。文章把汉语数词的虚指意义分为强调、代指、比喻、夸张、委婉、习惯6大类,并分别阐示了各类虚指意义的翻译要领,指出灵活运用意译、直译、套译、转译,是翻译汉语数词虚指意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奈达的语言文化观,从"形式对等""动态对等""功能对等"三个方面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了奈达对等翻译理论的基本观点。论述了翻译界对奈达对等翻译理论的种种反应以及该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认为将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应用于中英双语新闻翻译中,将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食品包装语言风格简练,着重表达产品相关信息。食品包装翻译经常出现死译现象、文法错误、术语不规范统一以汉语替代英文、文化关照不足的错误。纽马克提出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他的翻译理论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奈达的动态功能对等理论,强调内容对等。要提高产品文字信息翻译质量,一方面产品生产商要重视产品包装文字翻译,加强对翻译工作的管理,另一方面翻译工作者要提高双语驾驭能力,加强自己的文化修为。  相似文献   

10.
依据现代翻译理论和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现代英语屈折语素的句法功能与所表达的语法意义的分析,科技翻译中英语屈折语素汉译基本原则应是以意义为参照系;其汉译可采取隐译、显译和隐译、显译并举等办法。  相似文献   

11.
受西方误读和误译的影响,中国译论家将奈达的Functional Equivalence误译成"功能对等";后来"功能对等"进一步被错误地推演为"等效翻译"。"等效翻译"原则是中国一些翻译理论家在西方译论家误读误译Equivalence的基础上自己创造的翻译原则;它的理论基础违背了翻译的本质,没有实质理论内容和体系。Functional Equivalence被译成"功能对等"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功能对等"被推演为"等效翻译"进一步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2.
奈达动态对等理论在国内外翻译界都影响颇大。本文首先对奈达著作《翻译理论与实践》做了简明的概述,肯定动态对等理论在翻译《圣经》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同时讨论了该理论在指导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可行性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从“等效翻译”理论看英语习语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习语的特殊性,在翻译中不能以形式对应的方法处理,只有尽量做到效果对等。本文基于“等效翻译”理论,把英语习语汉译归类为四种情况:习语偶合、习语并行、习语空缺、习语冲突。探讨了每一种情况下英语习语可行性等效翻译策略,以期实现常用英语习语在汉语中的有效转换。  相似文献   

14.
韩礼德建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语篇分析建构了一个可适用的理论框架,然而从该角度对英诗及其译文的鉴赏在我国并不多见。通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概念功能、逻辑功能和语篇功能出发,对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代表作"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的五种汉译版本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从新的视角诠释翻译研究中原文与译文对等转换的差异问题。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英诗汉译本的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具备应用性;英诗汉译的原文与译文很难实现"对等转换",因此在翻译评价活动中应避免机械地照搬功能对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一般圣经汉译学者认为,圣经和合本的成功在于其采用了倾向于源语的"字句切合"的翻译策略。此外,和合本也尽量贴近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对一些哲学思想方面的处理融合进了东方式的思维,以使圣经思想更易为中国人所接受。约翰福音中将Word译为"道",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及圣经中的Word的分析,结合相关翻译理论,尝试证明圣经中译本的归化翻译因素。  相似文献   

16.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强调的是信息的对等,而不是形式的对应。惯用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还集中体现了语言中的各种修辞手法。针对惯用语的这些文化特征,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可采用套译、直译或直译加注、意译来处理惯用语翻译中的问题,从而把原语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达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17.
摘要: 《圣经》汉译,自唐朝景教以降一直是基督宗教在华传布进程中的重要事工。然而,中国翻译研究界在解读中国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时,往往强调佛经汉译而忽略《圣经》汉译的嬗变及其影响。文章以《圣经》汉译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其翻译原则的嬗变,从学理的角度揭示《圣经》汉译与中国翻译理论发展的关联。由此可以看出,《圣经》汉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一系列翻译原则问题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完善,因此,《圣经》汉译研究理应成为中国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汉译原则的嬗变,既有达到宗教传布目的之需要,也有适应中国本土文化发展之调适。对《圣经》汉译的研究不仅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具有社会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典型诗歌翻译理论及译例的分析,阐述了英诗汉译的一些基本原则,提出了英诗汉译"要充分发挥汉语语言优势"的观点,即在"信"(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力求做到"达"和"雅"。要采用最好的汉语表达方式,而不一定采用对等的译文。  相似文献   

19.
词性转译是常见的翻译技巧之一。在汉日翻译实践中,常见各种词性转译现象,如形容词转译为副词、副词转译为名词、名词转译为动词等等。在各种转译现象中,本文仅就汉语动词转译为日语名词的现象展开考察,并从汉日两语表达差异、日语自身语法隐喻现象两个方面对其成因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0.
动态/功能对等理论只适合圣经翻译,是圣经翻译理论,其不适合文学作品翻译,更不适合诗歌翻译。本人意在通过理论论述和当今学者们的翻译调查及实践说明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动态/功能对等理论同样适用于诗歌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