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少枫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3-4,2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通过对“官德”内在涵义的详细解读,阐述了官德建设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加强官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以重塑“为民、务实、清廉”的官德。 相似文献
2.
李霓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6,(1):8-10
中国官德的现代转换和整合,已不仅是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迫切的实践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更随着加强执政党建设,倡导党员先进性教育,现代官德建设日显迫切,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去解决.该文仅仅是一个导言,希望引起更多人关注. 相似文献
3.
弄清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向度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这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水平,进而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弄清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向度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这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水平,进而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红英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18-20
官德建设是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基础,引导整个道德建设的方向,官德是社会公共道德的榜样,是道德进步的重要保障。我国当代官德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要通过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官德规范体系、牢固确立先进的道德意识、健全制约权力的法规和相应的执法机构和加强党政干部的自身修养来努力搞好官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从忧患意识到执政能力建设 --中国共产党应对执政挑战的思想发展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新一届领导集体饱含浓烈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迎接挑战,注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透视中国共产党应对执政挑战的思想轨迹,忧患意识和增强执政能力相凝结,执政能力建设是忧患意识发展的必然。把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作为应对执政挑战的根本对策,是我党长期自身建设的自然逻辑成果,把握住了我党执政后党的建设的根本和实质。 相似文献
7.
辛愿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7-58
局部执政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虽然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但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取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促进党的建设等方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7-13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正昂扬自信地走向长期执政。但是在社会上长期存在"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认识,其本质是以西方政治话语解释中国实际的一种虚无主义认识。该文认为,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回顾中用马克思主义话语端正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的创造性实践解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集革命与执政于一身,用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自我革命精神、初心使命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坚守与传承。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使命型政党,不同于西方政治话语下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局部执政是基础,全国执政是传承创新,二者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就要求中国共产党继承局部执政经验同时守正创新,时刻以苏共亡党教训警醒自己,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建设,保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9.
政治合法性是当代政治理论用来分析社会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解读中国共产党"何以继续执政"的当然视角。中国共产党要继续执政必须实现执政合法性论证模式从历史到现实的视角转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执政合法性的绩效性基础;提高社会公平度,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执政合法性的群众性基础;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功能,确立共同政治理念,广泛形成政治共识;推进民主化进程,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维系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
赵存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0(4):5-6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 ,是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 ,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和灵魂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 ,最近 ,中宣部组织编写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为了配合《纲要》的学习 ,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本刊特组织了“三个代表与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笔谈。 相似文献
11.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
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国社会建设的发展进程。新时代,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路径必须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的理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实现从求稳意识向法治意识的转变,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转变,从主抓微观事务向主抓宏观方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傅志海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7,9(3):343-345
句法学视角的语码转换研究关注两种语言在句内发生转换时两套语法规则的相互关系。Shana Poplack提出自由语素制约和对等制约两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语法制约原则,但是其适用性和语码转换中的非对称性受到了批评。在人们对语码转换对称性的研究基础上,Myers Scotton提出了"主体语言框架"模式,但忽视了主体语言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Bhatt从优选论的角度解释语码转换现象标志着语码转换的句法研究愈加程式化。 相似文献
13.
刘会军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42-45
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多元化、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迁,导致党的执政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有必要把党作为一个正常的生物体,从生态学的角度为党的执政生态把好脉,从根源上构建党的和谐生态。在政治生态的视角下进行党的建设必须处理好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党法关系、党政关系、党际关系、党群关系等多种关系。构建党建生态,必须强化执政党政治资源配置,优化其经济功能,保证主权者监督制约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4.
张晓斌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0(2):112-115,158
从贾宝玉的存在体验出发,分析了他的生存困境:作为先行者的孤独,无法自我超越的困惑,情爱追求中灵肉分离的痛苦、自我实现的虚妄。开掘了这种困境描写的价值:丰富了形象的人性内涵,促进了作品的广泛传播,启发了人对自身解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霍新红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7-38,44
为更好地加强和改进企业的党建工作,就必须严格地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使各级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增加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量,带领职工群众使企业走上健康的改革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齐自琨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3):18-21
从严治党一直是党要管党中的重要举措,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证,是治本之策.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就是要唤醒党员党章意识、底线意识、敬畏意识的个体对从严治党的认同感,形成教育、制度、执行、监督"四位一体"的党建合力;努力构建、培育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自觉自愿履行党的纪律与政治规矩,从而提升和优化党的纪律建设的软环境,形成从严治党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7.
江琼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4):60-6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阐释,始终是中国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近几年在很多领域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本文从现代解释学的视角,就理解之前的“前见”和“前结构”、过去与现在的“视域融合”、在“效果历史”中发现自身的情景、“意义”发现的“无限延伸”等4个方面,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虚拟自我是网络技术带来的自我存在新形式.作为心灵的产物,虚拟自我有其存在价值,体现为自我实现的满足、真实人性的再现以及美好精神境界的追求三个方面.随着虚拟自我价值的凸显以及人与虚拟世界的过分亲密接触,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9.
李光平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1)
公民权利的实现既是个人利益诉求的要求,也是一个国家责任的体现;既是一个法律过程,更是政治学的范畴.从政治学视角探讨影响公民权利的实现因素,需要从法治建设、保持政治稳定、加强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促进公民社会成长和鼓励公民政治参与等方面来维护和实现好公民的合法权利,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泽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本文介绍了70年代以来在德语国家的语言学研究中新兴起来的一个分支──女性语言学,并结合作者的母语汉语,对女性语言的特征,女性的言语态度、言语行为以及女性在语言中得到的表现和受到的待遇,作了对比分析.文章指出,女性在语言中受到忽视、轻视和歧视固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渊源,难以轻易加以改变,但提出问题以引起注意,却是语言工作者、特别是语言教学。作者的当然任务.外语教师更应对这一问题表现出足够的敏感,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避免在无意识状态下助长性别不平等在语言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