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根据空间感知规律,地理位置邻近、人文要素相似的旅游城市容易产生旅游形象替代效应,因此对比研究同一区域内不同城市的旅游形象有利于其差异化发展。文章依据空间感知规律,以携程网的网络游记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文本挖掘法对比厦漳泉3座城市的认知、情感和整体旅游形象感知特征。结果表明:厦漳泉旅游形象的认知要素差异显著,高频要素主要为旅游景点与旅游资源;厦漳泉3座城市的语义网络图分别为单组多核、多组多核、单组单核的结构;旅游者对厦漳泉3座城市的旅游情感形象总体为积极倾向,而负面情感因素有所差异;根据厦漳泉3座城市旅游整体形象的共性与个性,可归纳为现代文化型、历史文化型、综合型3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在对城市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要素进行选定的基础上,使用DEMATEL(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根据两两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计算出各影响要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以及原因度,在这四个指标的基础上得到影响要素排序。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形象宣传、政府政策、旅游企业联盟为影响城市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中,政府政策与旅游企业联盟为影响城市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先行要素。并据此提出了现阶段城市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模型,为城市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旅游作为人类潜在的生活需要之一,正在更为深广的层次上介入当代人的生活。而民俗是与当今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事物与活动,与旅游活动密不可分。民俗既是旅游的文化渊源,又是构成旅游的文化内涵之一,同时也体现了旅游的文化特色。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民俗是旅游的文化资源。一、民俗是旅游的文化渊源《韩诗》说:“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三月初三),于两水(溱和淆)上拈魂续魄,排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悦)者俱往观矣。”演变至后来,与祈求幸福和安宁的同时,约定俗成地发展成民间的游春节日[1]。可见最早的游春节日源于祈福禳灾的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张掖旅游形象为研究主题,通过CIS理论的原理提出了城市旅游识别系统(CTIS)的建构,从城市旅游理念识别、城市旅游行为识别和城市旅游视觉识别三个方面探讨了张掖旅游形象识别系统,并提出了富有创意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成都锦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锦里民俗文化一条街的民俗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4大类,10亚类;其中包含了6项旅游产品要素、10项旅游产品类型、若干旅游产品项目。以蜀汉三国文化为支撑,以川西民风、民俗为内涵,融合成都特有的休闲文化气氛,锦里民俗文化街在主题形象定位、产品功能设计、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了一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6.
旅游形象再定位是建立在原有旅游形象基础之上的继承和更新。福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以"山"、"海"、"江"、"泉"、"石"、"榕"为核心要素的自然资源及以闽都文化和宗教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对福州旅游市场的调研表明,福州的旅游形象定位并不鲜明,温泉资源是福州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资源,目前福州最突出的旅游品牌为温泉旅游产品及海峡西岸中心旅游城市的打造。本文通过对原有旅游形象定位的评析,保留"温泉古都",并结合资源、市场、产品分析,认为"海西福州,温泉古都"符合福州旅游的最新形象。  相似文献   

7.
旅游目的地形象比较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目的地在客源市场的评价和定位。发现虽然杭沪苏旅游目的地在韩国旅游者心目中形象都比较正面,但在形象构成主要因子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上海最占优势的是旅游基础设施、购物设施、娱乐和夜生活、服务质量;杭州以自然景观取胜,同时和苏州在历史和文化景观上相仿。因此,城市旅游管理部门和业界应该突出城市特色,丰富产品设计,进行竞合营销。  相似文献   

8.
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旅游吸引力的重要体现,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网络媒介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宣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微博这一媒介的研究,分析了利用微博营销传播城市旅游形象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微博传播城市旅游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苏州古城水街巷旅游形象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古城水街巷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形象是苏州城市旅游形象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苏州古城水街巷进行旅游形象设计研究,认为使其形象鲜明丰满是完善苏州城市旅游形象的需要。在分析苏州古城水街巷地理文脉、景观形态、市场感应的基础上,对苏州古城水街巷旅游形象进行定位,就其理念形象、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设计,从而构建一个比较全面的苏州古城水街巷旅游形象系统。  相似文献   

10.
合肥发展城市夜间旅游,能够增加旅游资源的日利用时间,促进城市旅游、丰富城市形象,实现旅游产品错位竞争,为民俗文化提供新的宣传途径及表现形式,提高合肥旅游地位,拉动合肥就业.目前,合肥夜间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开发成熟度不高,现有夜游景区(点)仅是原景区(点)在经营时间轴上的延伸.据此,从旅游开发角度,论述了合肥城市夜间旅游的发展对策,提出开拓资源、打造夜游精品文化产品、市场拓展宣传、塑造城市夜游形象、城市夜游空间规划及采取夜游保障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舟山群岛具有丰富的史迹文物、海岛民居等物质性遗存,也有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非物质性遗存,还在长期的海防建设中形成了独特的军旅文化、双拥文化。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应从旅游开发、艺术开发、音像制作与出版三个方面人手,此举不仅能提升海洋文化名城整体形象和综合实力,也能促进优质历史文化资源转变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优化经济结构服务。  相似文献   

12.
民俗节庆是一个地区民族文化的最佳载体,办好民俗旅游节庆对发展民族地区旅游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查居民在延边朝鲜族民俗旅游博览会期间对民俗旅游节庆的认知态度,在对延边民俗旅游节庆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延边朝鲜族民俗旅游节庆的开发模式及发展对策。延边朝鲜族民俗旅游博览会可以通过大力开发参与型的民俗旅游节庚项目、有针对性地加强媒体宣传力度、开发特色精品民俗旅游节庆项目、不同的民俗旅游节庆活动采用不同的经营模式、民俗活动结合其他旅游产品等方式,真正达到提高延边知名度、增加旅游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论宋代城市民俗及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是中国经济、科学、技术和城市文化高度发达的历史朝代,其中,城市文化中的民俗文化不仅传承了前代的内容,还有许多创新,如妇女缠足、居民火葬、结婚喝交杯酒、相亲等,对后代形成巨大的影响,一些内容至今依然在城市和民间盛行,成为中国汉族民俗的代表性形态之一.本文探讨了宋代的城市民俗度其特点,尤其突出这种民俗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重庆乡村旅游开发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从客源市场的需求和动机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对民俗文化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5.
追求卓越—苏州跨世纪城市形象设计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苏州卓越城市形象设计的六大体系:精致生活的城市理念,文明儒雅的市民风范,小桥流水的视觉景观,包孕吴越的民俗风情,国际规范的人居环境,融入全球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浅析蒙古族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民俗旅游资源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独特的地域性,对游客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本文通过对蒙古族民俗旅游资源现状的分析,提出蒙古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城市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系统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城市理念、市民行为、视觉景观、民俗风情、生活消费、经济发展等六个方面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城市形象的基本概念及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东部地区游牧民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旅游吸引力强,该种旅游方式也顺应了当今低碳环保的理念。文章在对区域内游牧民俗旅游资源分布、结构和优势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之上,设计了资源和市场相适应的旅游开发空间布局和民俗旅游产品谱系,并对某些具体民俗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方案进行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9.
西府民俗文化是西府这一特定的时空内发生的民间文化现象的总和,其内容包罗宏富,事像千姿百态,历时从古至今.西府民俗文化的内涵包括饮食、服饰、家居等物质民俗;组织制度、人生礼俗等社会民俗;民间信仰、巫术禁忌、娱乐游艺、民间工艺等精神民俗;神话、传说、故事、民谣、谚语等语言民俗.西府民俗文化具有原始性与农耕性、传承性与扩布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等特征.研究西府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将有助于移风易俗,开发利用民俗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民族村寨是一个由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的组织严密的社会文化有机体。为有效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民族民俗文化和文化空间,坚持原真性原则和“文化自觉”,并通过新农村建设、历史保护、产权管理等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