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立全民健身日,是适应人民群众体育的需求、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丰富社会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全民健身日是在各种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是深远和广泛的。  相似文献   

2.
首都全民健身现状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帅  张春燕 《学术探索》2012,(11):52-54
全民健身旨在增强国家全体民众的整体身体素质,国家近年来积极宣传和倡导全民健身,将其纳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计划中,在赛场上,全民健身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全民健身以其多种健身内容和形式吸引了群众的广泛参与。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在全民健身事业上一直走在最前列,北京所有街道和社区都要求配备相应的健身设施,本文通过对首都全民健身现状展开调查,探讨首都全民健身事业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权利的贫困,即在政府主导的各种价值分配中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公共政策制定中,弱势群体的愿望和利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真实的反映,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弱势群体处于政治参与权利不平等的地位。社会公正的实质是社会主体权利的平等性,而转型期弱势群体在政治参与权利上的不平等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所以解决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是促进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弱势群体的扩大以及引起的许多社会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分析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问题的产生和主要根源,探讨当前我国社会弱势群体健身的必要性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李香华  彭雨 《云梦学刊》2010,31(6):133-134
目前,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因此,改革大学体育教学,探寻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途径,以适应全民健身形势的需要,是改善全民健身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户外运动在欧洲被称之为"体育旅游运动",创始于前苏联,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作为新兴的现代社会时尚运动项目,户外运动在中国发展很快,特别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登山、攀岩、攀冰、徒步、漂流、溯溪、探洞、山地自行车、皮筏艇、划船等多项独具魅力的户外休闲运动方式吸引了众多的健身人群。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河北省户外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增强全民参与健身的积极性,拓宽健身人群的健身途径,为参与户外健身的民众提供健身方案。  相似文献   

7.
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双赢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全民健身是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全民健身的健康发展除了带来崇尚休闲、娱乐、健身的和谐社会氛围外,它所带来的体育消费及其消费结构性交化,能够创造巨大商机和商业利润,决定着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另一方面,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全民健身的条件与保障,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体育服务体系,引领全民健身向更高层次发展.应准确寻找二者良性互动的最佳契合点,实现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弱势群体主要是从经济地位上划分的,但经济上的"弱势"必然转化为政治上的"弱势",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政治参与渠道和途径,社会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得不到保证,他们的利益不能通过政治参与来表达,这些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因此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文章拟就城市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问题做一个初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存在发展不平衡、运动场地设施不足、设施开放和利用率不高、全民健身意识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率不高等问题。要促进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应强化全民健身运动的法律地位,积极引导民众增强全民健身意识,加大彩票公益金等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比例,提高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建立健全社会化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推进农村体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国家战略视角对我国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存在的现实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健身意识存在误区,健身观念没有深入人心;缺乏完善的全民健身活动管理体系;政府在履行全民健身职能时经常出现"错位"和"越位"现象;全民健身被动开展,"大锅饭"式的体育活动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全民健身政策执行阻滞,有效率低.为了保障全民健身活动顺利开展,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有效解决路径,为我国全民健身工作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全民健身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对全民健身的社会意义、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这一崭新的时代课题进行初步探讨 ,主张将人们的体育锻炼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轨道 ,使全民健身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从而在当前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中 ,充分重视全民健身这个新的精神文明“增长点” ,通过全民健身这类体育活动的开展 ,进一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甘肃省社会弱势群体老龄化的特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弱势群体作为一个需要社会援助和扶持的特殊困难群体,它的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从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甘肃省社会弱势群体老龄化的特征和问题、甘肃省社会弱势群体老龄化问题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解决社会弱势群体老龄化问题提供一些根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的含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实现全民健身的有利因素以及当前我国全民健身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提出了实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方法。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运用到全面健身之中,可以有效地实现两者之间的互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弥补少数民族、农村等偏远地区体育设施建设的不足,而全民健身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全民健身计划”是1995年由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的,这是我国体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对于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力度是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方面,也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当前,必须充分认识到他们政治参与不力的成因,不断提高弱势群体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为他们开畅政治参与的信息渠道;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以及建立和完善与此相关的制度,才能增强他们参与政治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一九九五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贯彻落实《体育法》,深化体育改革,提高中华民族体质和健身水平的重大举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必将对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高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解决高校体育教学如何与全民健身计划接轨的问题,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弱势群体的机会公平是指国家通过各种措施来帮助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人群,使其拥有大致平等的参与各项事务的机会。当前我国弱势群体在获得政治参与、就业与提升、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享有等方面都存在着机会不公平的现象。弱势群体机会公平保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问题。要通过完善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机制、建立健全劳动机会和教育机会公平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再分配功能来保障这一群体的机会公平。  相似文献   

18.
全民健身在高校体育中的定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础 ,全民健身为学校体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也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目前体育教学没有很好的发挥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如何使全民健身切入高校体育教学 :一是、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加强终身体育观的培养 ;二是、抓好体育课教学内容的改革 ;三是、注意课内、课外教育的相结合 ;四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19.
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跨世纪的系统工程 ,是体育改革中的战略性重大举措。本文对全民健身较普遍易行的耐力性运动的特点、作用和健身价值进行了探讨 ,旨在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相对缺失,公民社会发育缓慢,社会冲突激化,使得弱势群体难以获得公平正义的社会支持与利益,同时弱势群体的脆弱性使其成为公共安全的高发地带.因此,民生问题仍是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推进以改善民生为价值取向的社会治理体制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推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制度、就业服务制度等制度改革,创新政府社会治理方式,增加对弱势群体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诉求;二是通过培育公民社会,引导社会组织合法、积极、良性发展,不断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增强弱势群体经济参与和利益表达能力;三是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体制,通过税收、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慈善等调节手段,促进分配公正,提高弱势群体收入水平;四是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不断完善和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社会安全管理服务、防灾、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以及公安队伍等建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