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差别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和积累下来的主要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的根本性原因,“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之殇”,严重制约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理论和实证上探索中国二元社会的形成及其城乡差异之结果与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关联性,仍然是一个尚待深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三衣”问题虽是一个现实问题,但从根本上说则是一个历史问题它有着近代以来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基本线索,它也曾经是近代历史进程中人们试图努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百年来关于中国乡村发展论争的各种主张和方案,以及由此展开的各种区域实验与社会实践,其丰富与多样、繁难与简约,对于解决今天中国“三农”问题有着足够的样本意义和理论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3.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张奎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是国际社会特别是一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拥有占世界四分之一多的人口,12亿人中有9亿是农民。从中国国情出发,“三农”问题是中国最基本的问题。从当前来看,中国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作为20世纪的思想家,力图实现中国伦理道德与西方民主科学的结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一努力难逃失败的命运。但他的社会改良主义思想有助于当前中国文化的判断、“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工业化道路的规划。  相似文献   

5.
主持语:中国的社会学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完成自己的学科诺言:减缩社会代价,增促社会进步。具体的表现就是要实现社会学的中国化,从中国本土的独特性实践中抽象出自己的理论与方法,在社会学世界格局中独树一帜并能应用于中国的现实社会。而从实践来看,“三农”问题是实现这个目标主要问题和领域之一:中国的农村、农民与农业问题在世界上都独具特色,在当代中国,“三农”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学术话语,更成为一种具有实际影响力的政策话语。社会学研究“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学视角的选择。我们认为,对有代表性的县域进行全面的实证研…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三农”思想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指农业、农村和农民 ,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 ,虽然三者的侧重点不同 ,但必须一体化地考虑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 ,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的重大问题 ,而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翻“三座大山”、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毛泽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时期 ,始终关注“三农”问题 ,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 ,为中国人民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三农”思想。毛泽东…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人类学乡村社会研究的路线图可以清晰地看到,从领军人物、成员(包括核心成员和一般成员)、代表作、理论贡献、学术范式及独特的研究风格上整体鸟瞰,乡村社会研究绝对是中国人类学的主流、主旋律,“中国乡村学派”,体现了中国人类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与二元结构政策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牛若峰 《河北学刊》2003,23(4):43-45
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形势下 ,中国的“三农”问题再一次成为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破解中国“三农”问题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作出战略调整、理论创新和新鲜经验的总结。这里选刊的几篇专家文章 ,综合、系统、全面地剖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 ,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略。郑有贵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纵向历史演进中 ,描述了“三农”问题的阶段性特征 ,归纳和评述了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历史印迹的政策措施及路径。从分析“二元结构”的影响入手 ,牛若峰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和十条政策建议。夏英则立足于多元因素的作用 ,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路径和基本手段。除了专家根植于中国国情的分析和讨论外 ,李成贵、徐志全通过中外对比研究 ,分别使读者了解到中国“三农”问题的“非典型”性结构特征和应遵循的一般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结构转换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成贵 《河北学刊》2003,23(4):47-48
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形势下 ,中国的“三农”问题再一次成为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破解中国“三农”问题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作出战略调整、理论创新和新鲜经验的总结。这里选刊的几篇专家文章 ,综合、系统、全面地剖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 ,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略。郑有贵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纵向历史演进中 ,描述了“三农”问题的阶段性特征 ,归纳和评述了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历史印迹的政策措施及路径。从分析“二元结构”的影响入手 ,牛若峰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和十条政策建议。夏英则立足于多元因素的作用 ,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路径和基本手段。除了专家根植于中国国情的分析和讨论外 ,李成贵、徐志全通过中外对比研究 ,分别使读者了解到中国“三农”问题的“非典型”性结构特征和应遵循的一般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韩国是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志全 《河北学刊》2003,23(4):48-50
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形势下 ,中国的“三农”问题再一次成为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破解中国“三农”问题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作出战略调整、理论创新和新鲜经验的总结。这里选刊的几篇专家文章 ,综合、系统、全面地剖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 ,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略。郑有贵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纵向历史演进中 ,描述了“三农”问题的阶段性特征 ,归纳和评述了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历史印迹的政策措施及路径。从分析“二元结构”的影响入手 ,牛若峰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和十条政策建议。夏英则立足于多元因素的作用 ,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路径和基本手段。除了专家根植于中国国情的分析和讨论外 ,李成贵、徐志全通过中外对比研究 ,分别使读者了解到中国“三农”问题的“非典型”性结构特征和应遵循的一般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三农”问题的焦点和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英 《河北学刊》2003,23(4):45-47
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形势下 ,中国的“三农”问题再一次成为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破解中国“三农”问题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作出战略调整、理论创新和新鲜经验的总结。这里选刊的几篇专家文章 ,综合、系统、全面地剖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 ,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略。郑有贵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纵向历史演进中 ,描述了“三农”问题的阶段性特征 ,归纳和评述了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历史印迹的政策措施及路径。从分析“二元结构”的影响入手 ,牛若峰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和十条政策建议。夏英则立足于多元因素的作用 ,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路径和基本手段。除了专家根植于中国国情的分析和讨论外 ,李成贵、徐志全通过中外对比研究 ,分别使读者了解到中国“三农”问题的“非典型”性结构特征和应遵循的一般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郑有贵 《河北学刊》2003,23(4):41-43
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形势下 ,中国的“三农”问题再一次成为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破解中国“三农”问题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作出战略调整、理论创新和新鲜经验的总结。这里选刊的几篇专家文章 ,综合、系统、全面地剖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 ,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略。郑有贵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纵向历史演进中 ,描述了“三农”问题的阶段性特征 ,归纳和评述了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历史印迹的政策措施及路径。从分析“二元结构”的影响入手 ,牛若峰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和十条政策建议。夏英则立足于多元因素的作用 ,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路径和基本手段。除了专家根植于中国国情的分析和讨论外 ,李成贵、徐志全通过中外对比研究 ,分别使读者了解到中国“三农”问题的“非典型”性结构特征和应遵循的一般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会保障是全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农”问题的瓶颈,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对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是对重大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我曾在80年代出版的《老年社会学》涉猎到中国农民养老保障这个难题,深知此问题的价值和意义。而赵瑞政等人撰写的《中国农民养老保障之路》一书则正是抓住了这个重大的课题,从社会学的视角给予了全面系统的回答,是一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创新、开拓之作,体现了社会学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和实际作用。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和贡献:第一,运用社会学调查研究方…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社会贫富悬殊与城乡严重对立的问题,是农民税费负担沉重与干群矛盾对立的问题,是基层政权财政困难与社会治理失控的问题,是农村人才“空洞化”与村民自治无效化的问题,因此“三农”问题是当下以及今后中国的一个长久的严峻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会结构与“三农”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农业发展、农民生活、农村建设之所以演化成了“三农”问题 ,其根由是农村从再分配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农村的社会结构变迁过程存在一系列问题。解决“三农”问题 ,不仅要研究该进行哪些体制改革 ,更重要的是应该研究中国当前农村社会结构中存在哪些问题。针对问题 ,以新的发展观作为价值理念 ,以整合农村社会结构作为目标 ,整体设计农村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有序推进体制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中国社会是“以乡村为基础,并以乡村为主体的;所有文化,多半是从乡村而来,又为乡村而设——法制、礼俗、工商业等莫不如是”。乡村组织是乡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国家赋役征发、维持地方秩序和宣扬王朝教化的职能,是联系国家与乡村社会的纽带。从乡村组织的视角对“乡土中国”进行解读,不啻为破解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当前中国改革与发展中的攻坚性问题,妥善解决好“三农”问题关系到中国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进程。“农村贫困严重、农民地位低下、农业潜藏危机”是“三农”问题的基本特征。“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农业政策制定中违背了客观规律,脱离了中国农村传统小农经济的现实;只有正视中国农村小农经济的现实,遵循农村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快制度与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造传统的小农经济,解放农村生产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消除“歧视农民、掠夺农业、侵占农村”的现象,中国短期和长期农村政策必须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中心来进行,才能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治理的理论诠释——从治理到乡村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关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和谐世界”的倡导不仅是中国政府对全球治理的回应,同时也是中国政府治国理政理念的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反映出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深刻认识。乡村治理的提出和实践,需要我们考量西方的治理理论,从而为中国的乡村活理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最后实现中国乡村的善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构成,对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从实现根本性目标、解决基本问题和应对主要矛盾三个维度看,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乡村均衡充分发展与维持乡村秩序和谐稳定。在路径选择上,需要超越国家控制与地方自治二元对立范式,不断完善乡村自治与公共治理并将两者有机融合起来。乡村区域分布广、差异性大,有效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因地制宜,注重基层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走创新驱动之路。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正不断朝着善治的大方向演进,逐步实现乡村社会的“向善治理”“、善者治理”和“善于治理”。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与否。周恩来一贯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许多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主张,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农民的利益维护以及改革妨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和制度等问题,是对周恩来“三农”思想的进一步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