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宇 《江汉论坛》2005,18(8):54-56
政府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实现和谐,为之提供基础。政治是社会的子系统,要全面建设和实现和谐社会,政治系统也必须达到基本和谐的状态或要求。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包括政治文化基础、政治行为基础和政治制度基础三大内容。与之相适应,政府也应该发挥应有的职能。  相似文献   

2.
论转型时期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发展的二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观念形态 ,与政治制度发展休戚与共、息息相关。但是 ,政治文化相对独立的发展方式 ,使得我国政治文化在转型期对政治制度发展呈现出动态的二重性作用 :一方面 ,政治文化在政治制度的各个层面上积极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发展 ;另一方面 ,政治文化的个性特点又诱发了制约政治制度发展的消极因素。因此 ,文章最后提出了大力加强与政治制度发展相一致的政治文化建设 ,推动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协调发展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3.
政治合法性关系到执政党执政地位的稳固与政治秩序的安定.十月革命后,列宁十分重视政治合法性基础的建构.在他看来,共产党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建构意识形态基础,在民主的基础上建构政治制度基础,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构绩效基础,才能巩固和夯实执政党执政合法性基础,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作为政治文化核心形态的合法性观念越来越为当代政治学所接受,形成了以韦伯为代表的权威合法性模型、以伊斯顿为代表的系统合法性模型以及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认同合法性模型等几种典型形式。基于合法性的政治文化模型引入政治认同的变量来理解政治制度与政治行为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更精细化地理解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构建公民文化——面向21世纪中国政治学研究的主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进入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将进入建立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和培育成熟的公民文化阶段。与此相适应,政治学研究的主题就是为培育公民文化服务。政治理论对公民文化的形成具有启动和催生作用,但现有政治学理论属于“群众文化”的理论建构,应该实现向公民文化理论建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质·关键·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包心鉴 《东岳论丛》2003,24(4):10-16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是实现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权力、政治意识在内的政治资源以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目标而合理配置和使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是加强执政党自身的政治文明建设 ,注重从制度上建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建设途径 ,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发展 ,二是深入扎实地深化政治改革 ,这两方面相辅相成 ,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7.
近现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变革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近代以来虽历经冲击,但其影响至今仍不绝如缕,成为中国走向全面 现代化的深层障碍。本文在对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演变作—历史反思的基础上,从政治制度建构、文化 启蒙、商品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以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久化的科学评价等若干方面,提出了实现传统 政治文化的创造性更新和转换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需要现代公民,公民的生成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公民教育的有效开展,公民教育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效用和意义,主要体现为它在建构政治关系、培育政治意识、引导致治行为、传播政治文化、通达政治民主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从价值维度的层面来考察公民教育,有利于维持我国政治体系的稳定运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提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化是政治主体对政治系统的主观取向,它和政治制度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政治生活的发展。但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观念形态,往往与政治制度呈现一种动态非均衡发展关系。文章从政治文化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限制因素。表明国家在突出主导型政治文化的同时,还要实现对限制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亚文化因素的超越,来实现农村政治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析我国公民政治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构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公民政治文化,达到政治理念的一元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必然。改变原有的臣民心理,构建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公民政治文化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民主实践、民众的心理结构等各个层面为之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建构在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之上的一套政治文化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受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社会文化事业的不断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影响而产生的.正确认识影响政治文化发展变化的因素,探讨其中的客观规律,对我国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文顺 《学术探索》2005,18(6):106-109
纳西族在逐渐融入国家政治体系,实现本民族发展的过程中,融合了佛教、道教、儒学、民间巫术等多元文化,创造了以东巴文化为主干的纳西文化。纳西文化在纳西族建立政治体系,建构政治制度,展开政治生活的过程中,通过形成民族成员特定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对民族成员所具有的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的主观取向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便是纳西文化对纳西政治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旧杂糅:民国初年政治制度现代化之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借移植西方政治制度达求中国问题政治解决的政治制度现代化运动的失败归结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本文从政治权力博弈、民主政治精英与国民、政治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军人强权政治得道势所必然并影响以后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徐永军 《理论界》2005,(1):41-43
政治制度是国家、单位、个人参与政治活动的一种正式规则。正义是政治制度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政治制度价值属性与工具属性的统一。价值属性统率工具属性,工具属性体现价值属性。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进程表明,只有当政治制度的价值属性与政治制度的工具属性二者协调一致时,才能促进国家的政治发展。要使政治制度的双重属性协调一致,我们还要解决好政治制度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二者之间的矛盾。制度及时性是制度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制度及时性不等于制度有效性,必须从文化入手来解决制度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政治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政治体制作为一定社会基本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总和,是人类理性的产物,理性政治应该成为考察一定政治体制的重要视角.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整体推进逐渐进入科学化、法治化轨道,但从政治哲学视野,仍存在诸多值得反思之处.政治体制的核心内容是权力结构及其运作方式,要克服传统政治体制存在的权力过分集中这个"总病根",必须以理性政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取向,理性建构三位一体的权力结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政治中心主义的自我超越 --论政治生态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为标的看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的要求,就不仅仅满足于政治行为的合法性和相应的公民认同,更进一步,它对政治体系提出了超越政治本位主义的要求,旨在要求政治体系之政治制度、政治行为的制定和实施,以更宏远的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为目标,因而它就超越了政治本位、集团本位和阶级本位,也就不再是政治中心主义的政治文化,而是政治工具主义的政治文化。再进一步,当着这种政治文化不仅以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为旨归,而且执著于政治、社会与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的生态联动时,痴迷于社会进步、人类福利与自然环境的荣辱与共时,这种政治文化的境界就更上层楼、更为高远了,它就升华为一种政治生态文化了。  相似文献   

17.
政治发展具有自主性,更具有很强的受动性,脱离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探讨中国的政治发展,不能局限于政治发展自身,错综复杂的客观情势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逻辑起点。理性辨识其科学定位就在于: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化收益是原则定位,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是目标定位,客观务实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道路定位。这三重维度的科学定位,既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本框架,又内在预设了战略选择应从优化政治参与结构,建构治理型民生政治参与入手。民生政治参与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辑刊》2007,(5):178-182
科举制度作为联系教育与权力的纽带,是传统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的动力机制,它的废除为近代民主政治文化的建构创造了条件,一方面,催生了近代民主政治文化创造和传播的主体;另一方面,开辟了近代民主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汪仕凯 《社会科学》2023,(5):88-101+149
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国家建构的过程与结果,是对古代政治大一统进行的创造性转化从而形成了新政治大一统。政治大一统的核心是用高度耦合的政治制度体系支撑多民族共同体,在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运用民主集中制实现了政治大一统的创造性转化。民主集中制是实现政治大一统创造性转化的基本资源,只有在中国共产党以社会革命建构现代国家的条件下,民主集中制才能围绕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从而完成政治大一统的创造性转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的政治大一统,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核心的、以民主集中制为基本要素的政治中央集权的高度耦合的制度体系。政治大一统的创造性转化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形成是同一个过程,它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深层结构。实现了创造性转化的政治大一统,既是现代的政治大一统又是人民民主的政治大一统。这种政治大一统,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供了历史基础,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供了文明根基。  相似文献   

20.
政治本原观不仅事关政治学的理论建构,更事关人类实践的方式及其走向.政治自由主义是强势的西方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它秉持政治中立的政治本原观,局限在政治的范围内探讨政治,对政治的道义性追求和政治展开的技术理性的探索极有意义.但是,它在对政治本原观的理论视野、基础支撑和政治的工具主义性质的理解中存在着严重的偏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支撑、以生产性活动为根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追求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本原观肯定不能漠视它,既要看到它的严重失误,又要汲取其正面的价值.惟此,才能丰富我们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