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不能不研究他的东方社会理论。一方面,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是以寻求无产阶级的解放为己任的,因而必须要把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都纳入他的研究范围;另一方面,从方法论的观点来看,作为马克思社会主义观之精髓和核心的唯物史观在研究方法上有一个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论证过程。深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重要篇幅和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东方社会论,将有助于我们在更广泛的视野内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观的方法论价值,在一定意义上也对认识和解决中国三农问题,进而对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和实践有重大、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文艺思潮,对唯心主义思辨哲学通过宣扬自我意识和绝对理念所表现出来的错误的历史观念、封建主义和封建社会主义所宣扬的滞后的倒退的历史观念、空想社会主义文化思潮所宣扬的超前的虚幻的历史观念和教条主义的社会文化思潮所宣扬的各种时空错位的历史观念等进行了深刻的解析,对推动历史发展,弘扬历史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心理”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意识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一思想是在对黑格尔“民族精神”唯心主义阐释的理性批判和对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历史观的实践飞跃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具有阶级性、价值性、和谐性等一些基本的特征。系统考察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心理思想有益于推动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和创新、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有利于我国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5.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治理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借鉴资本主义社会治理和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特别是在巴黎公社经验的总结中,包含着许多有关社会治理的思想、观点和论述。国家履行社会治理和政治统治的双重职能,具有社会性和阶级性的双重特征,随着生产资料由私人占有交归社会公有,社会治理最终由阶级性转变为服务性。未来社会治理是体现人民主体地位、注重民生导向的具体实践,是需要全体成员共同参与、追求公平正义和社会共治的民主化治理。这个民主化治理需要政治、经济、思想和制度等条件,需要通过有计划地运行公共权力回应公共利益的诉求。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治理思想对于创新社会治理、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有着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东方社会理论的共同创立者。他们在东方社会理论主题、主要观点以及研究方法上都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强调的侧重点和论述方式的差异。适应时代和理论斗争形势的变化,晚年恩格斯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进行了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要素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要素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要素观丰富而深刻,其主要内容包括:人与自然之间是有机一体、和谐共存的生态关系;实践是连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跟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梳理并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要素观,对于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与哈耶克都是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整个思想体系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们对人的个体活动自主性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自然性关系方面的认识有许多共同之处,马克思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阐述两者的关系,而哈耶克用自发秩序演进理论来进行论述两者的关系,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揭示了社会和谐的基本规律,主张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各构成要素的和谐发展,其中人的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终极目的和最高价值取向。认为重视人在和谐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力量,并且大力发展生产力以及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必备条件。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发展并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关系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创立初期到现在一直是理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作者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有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对自然界研究视角的不同;(二)对费尔巴哈是否有辩证法思想的认识不同;(三)对实践范畴的理解不同。但是我们也决不能因此夸大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差异,将其归结为完全对立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普遍适用性.他们认为: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悲剧的艺术真实必须尊重历史真实,但也应当允许和倡导合理的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运用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和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必须做到人物的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文艺创作必须莎士比亚化;文艺创作应当努力做到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与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相融合,因为这正是戏剧的理想和未来.  相似文献   

12.
利益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其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物质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内在动力”、“利益范畴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等一系列利益观点。 在一个利益分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应该沿着马克思恩格斯利益思想的思路,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深化马克思恩格斯的利益思想,重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利益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韦伯把社会行动纳入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开创了解释社会学的先河,打破了孔德、涂尔干为代表对社会现象只能进行实证研究的论断,开拓了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为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开创了巨大的空间.文章在试图分析韦伯行动的内涵、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指出韦伯社会行动在其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意义,并在时代的发展脉络中探析韦伯社会行动理论体现出的不足与局限.  相似文献   

14.
韦伯把社会行动纳入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开创了解释社会学的先河,打破了以孔德、涂尔干为代表对社会现象只能进行实证研究的论断,开拓了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为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开创了巨大的空间。文章在试图分析韦伯行动的内涵、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指出韦伯社会行动在其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意义,并在时代的发展脉络中探析韦伯社会行动理论体现出的不足与局限。  相似文献   

15.
作为后现代取向的主要代表,社会建构论主张知识是建构的,是处于特定文化历史中的人们互动和协商的结果。这样的思维对传统社会工作的理念与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引领着社会工作新的转向。社会建构论转向的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在平等、合作的关系下多元对话、共同承担的过程,以此最大程度地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本质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区分作为哲学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作为社会历史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前者主要涉及人论、世界观理论、价值论和哲学观等问题,后者主要是马克思运用他的哲学思想和方法深入研究社会历史领域所得出的时代性结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求以严肃的理论态度回到马克思的文本,梳理和完善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和方法,用以深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社会资本理论作为新的理论范式被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广泛使用。社会资本理论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也有极大的适用性,且已在家族企业史、商人商业信用、商业网络和市场网络等研究领域彰显了魅力。  相似文献   

18.
康有为进化思想的渊源主要包括近代西方自然科学进化观、中国古代变易思想和今文经学的朴素进化观以及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康有为对进化论进行了吸收与改造,并将进化论引入社会历史领域,形成一套系统的“三世”进化理论,其渐进说与革命派的突变说是互补的,而不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并非西方人道主义哲学的专利,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更非“敌视人的哲学”———经济唯物主义或“人学的空场”。考察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就可以发现,马克思扬弃了西方传统人道主义哲学中以抽象人来解释和评价历史的人性论原则,建构起了以实践的人和人的活动来解释和评价历史的唯物主义原则与社会主义观念。唯物史观把“以人为本”当作必须在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中加以践行和实现的原则,而不是将人的发展停留于纯粹意识形态的抽象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