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尤其是在当前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中国医生》《人间世》等中国医疗纪录片引起了现象级关注和热议.文章以这两部作品为例,探析了当前中国医疗纪录片呈现出的新的创作理念,即放弃明显的价值评判,给人们留下更多解读和思考空间.认为这两部纪录片有不同的叙事结构,《中国医生》是单一的客观视角,《人间世》则属于多元的交替视角.另外,这两部纪录片在解说词、配乐以及摄制的真实性原则方面也具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对世界的吸引力在不断加强,中国对外传播也呈现出一种开放与包容的姿态。由于境外生身份的特殊性,他们拍摄有关中国题材的纪录片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独立精神。进入新世纪以来,境外生纪录片创作有了新的变化,数字产品和技术的提升为境外生纪录片提供了多元化的拍摄形态,全媒体传播为境外生纪录片走向世界拓宽了渠道,境外生与境内生的互动结合使得境外生纪录片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应当重视并正确引导境外生的纪录片创作,通过他们对中国的记录和传播,增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全面了解。境外生是中国非常宝贵的民间对外传播力量。  相似文献   

3.
新冠”疫情爆发之后,“短视频化”的纪实作品,拼接出一个与主流媒体、传统纪录片相区分的现实图景。“宽幅化”与“私阈性”的结合,既催生出多元化的创作主体和多形态的文本样式,也标志着突发事件语境下的纪录片的美学观念、意义修辞、表达范式等有了新的跃升。重大突发事件中纪录片更好地发挥记录、报道和呈现功能,既需要对“微纪实”为代表的新纪实主义形态完成新的审视,同时,也应该从媒介重构视角下探寻“真实”生产机制的变迁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强调女性立场,突出性别视角,特别关注当代都市社会中的各种性别问题和性别现象,这使她们的创作必然具有浓厚的性别意识和开阔的性别视野;也由此,都市女性写作实际上主要表现为一种与传统写作截然不同的性别写作,呈现出与主流文学和传统文化判然有别的、颇具反叛色彩的文学主题、美学特点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纪录片深受西方"新纪录电影"潮流的影响,故事化、虚构是其理论与创作联袂而行的两个重要倾向。当代纪录片的故事化,主要源于纪录片"情节编排"模式的选择和"故事片化"的创作理念;虚构作为"竞争性真实"与纪实同样成为通向纪录片深度真实的途径。在新历史主义理论的观照下,进而论述这一问题,以期加深纪录片研究与创作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6.
新移民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歌苓是美国新移民作家的突出代表,其作品创作视野开阔,创作主题丰富。就小说叙事的人称机制而言,严歌苓使用较多的是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她创作的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多采用叙述者的回顾性视角与体验性视角交替登场的叙事模式。相比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具有更大的叙述空间。严歌苓对全知视角和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的运用娴熟自如,其作品因此而呈现出叙述视角和人称机制灵活多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在拍片之初呈现出一种游离于体制边缘的激进姿态,并借鉴"真实电影"或"直接电影"的叙事模式来对抗主流专题片中权威的"上帝之声"。然而,独立纪录片作者"主体性"的缺失以及过度依赖拍摄客体的"言说"却让中国独立纪录片面临着自身不可避免的缺憾。经过自我反省的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表现出对"回到自身"的渴望以及对"个人化的写作、自由的表现"的诉求。中国独立纪录片呈现出多样化、多声部的发展态势。中国纪录片的声音也由"上帝之声"演变为一种"自我指涉"的内心独白。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人类学看边缘纪录片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纪录片的创作 ,从题材上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 :新闻纪录片、历史纪录片、科学文化纪录片和人类学纪录片。近些年来我国创作的有影响的纪录片大多属于人类学的范畴 ,被记录对象在地域上很多是边缘性的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所在。排除政治上的功利 ,用一种全景式的视角 ,比较和相对的创作思想 ,去客观、冷静地对边缘的人与事作记录 ,是这类题材的创作观。边缘纪录片也不应只是人们的猎奇和满足人们的窥视欲 ,而应成为一种体现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的载体和媒介。只有抱着对人类文化作传承性记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创作 ,这样的纪录片才真正属于全人类 ,中国的纪录片才能真正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9.
影响比较:“格里尔逊式”与主题先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0年代以前,“格里尔逊式“被建构成政论片和专题片创作的理论基石;之后,随着客观纪实浪潮的兴起,“格里尔逊式“被理解成一个颇具贬义色彩的概念。时至今日,日益边缘化的中国纪录片创作呼唤选题视点向社会主流生活的复归。格里尔逊拍摄“发生在家门口的戏剧“的主张,对中国纪录片创作的现实意义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0.
"韩国新电影"与中国电影"新生代"的平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新电影"和中国电影"新生代"二者尽管外部形态迥异,但却具有相通的内在旨趣,即都呈现出边缘书写和主流皈依的分化态势.而大致相仿的社会文化语境及创作主体选择的个性化则是导致这种创作状况的主要因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