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曙光 《领导科学》2003,(11):20-21
笔者去年曾见到一位大学同学,这位同学如今是某县级市的一位副市级领导。聊起如今的领导干部有多少还亲自起草文件时,这位同学说,据他了解,有许多人只要一当上领导,不管他原来是否出身于秘书,大多不愿、不便或不甘心再起草文件,一般是由秘书代笔,自己再修改和审核一下。别说是像他这样的“高级”干部了,即使如今的乡镇领导,也难得“有机会”亲自起草文件。问及原因,这位同学说,一是领导工作太忙,忙落实各项工作,忙应付各种检查,忙参加各种会议,还要忙交际,忙自己的事,坐不下来,也无心去想这些事;二是怕影响自身形象,你已经是领导了,还起草文…  相似文献   

2.
有位支队领导要调到兄弟总队任职,临别前,支队仅通知部门以上领导为老领导送行,可得知消息的机关干部自觉推迟下班时间,自发留下来为老领导送别。在与老领导告别时,不少机关干部泪眼相送、依依难舍。其情其景不像是为一位领导送行,倒像是为自己远行的兄长送别。这位领导的工作调动,为何能够牵动这么多人的心?据说,他在任四年,不仅为部队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而且民主作风非常好。他有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一起工作就要把自己的同级当上级,把自己的下级当同级。”“把自己的同级当上级”,这句话带有很强的哲理性。它包含着尊重、理解、宽…  相似文献   

3.
"坚决不允许删除、屏蔽处理网友带有批评和意见性的帖子,要敢于直面网友的建议和意见,发现问题,改进工作."这是丹江口市一位领导在各种会议上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这位领导对待网络批评的态度让人如沐春风.现今,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临督已成为社会临督中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与传统的舆论监督相比,网络批评更快捷、更直接、更尖锐.网络批评已成为党和政府"正农冠,明得失"的一面明镜.  相似文献   

4.
近日,与一位做领导工作的朋友闲聊,他不无抱怨之意,认为自己做了许多工作,却不被人理解,甚至成了"受气包"。仔细想来,这实质上是涉及如何对待批评的问题。读了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对待批评的做法,深受教育。他曾说过:"对来自上头的批评,你要敢揽起来。对来自下级的批评,你要听下去,要当下级干部的‘出气筒’。"  相似文献   

5.
最近听一位基层干部“诉苦”,说现在最怕的是到上面去报小康规划,数字报低了,领导不满意.还要批评你精神状态不振作,思想不解放;报高了,连自己都不相信,心里发虚,怕定不成难以向群众交待。笔者闻之,一方面对这位基层干部表示同情,另一方面也为有些地方在小康建设上出现的浮夸苗头感到担忧、现在,各地奔小康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地方领导谋求快速发展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他有1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干出了一些不符合经济规律的事,助长了浮夸之风。具体有这样三种表现:一种是层层加码。省里要求本世纪末达小康,市里就可…  相似文献   

6.
近日,见一位在大机关工作的朋友满面春风,一脸“人逢喜事精神爽”的表情。我问他是不是升官了。他说不是,是单位又换了一把手。这位历经四任一把手的朋友如此“喜新厌旧”,我很是不理解。于是,他给我说起他们单位一把手更替的现象。新领导来了,和群众打成一片,对职工嘘寒问暖,经常深入各个办公室了解情况。走路碰到了甚至主动和你打招呼,微笑着向你点头致意,使你心里暖洋洋的,满面笑容的他仿佛就是邻家的大哥。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他召开的第一次机关全体人员会议上,他能够叫得出每个人的名字,而且把你的姓氏略去,更加让你感到他好像是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科林·鲍威尔是美国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将军之一.他从一个出身贫贱的黑人青年,最终成长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第一位黑人国务卿.在回顾自己戎马生涯的<我的美国之路>一书中,鲍威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所谓领导,就是做出管理科学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来."读一读这位从军队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将军所总结出来的领导法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位优秀的领导者究竟是怎样走向成功之路的.  相似文献   

8.
在这次县乡党委班子换届工作中,有一位年轻干部被分配到一个条件较差、困难较多的地方任职,领导原本担心他会闹情绪不愿意干,但在谈话之后,这位年轻干部却爽快地接受了,还激动地说“:感谢领导给了我一次机遇!我一定尽心尽力干,磨炼自己,提高能力。”明明是逆境,却看成是难得的“一次机遇”,明明有困难,却心甘情愿去磨炼自己,这位年轻干部看问题的角度新颖、独到。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具有两重性。工作中的逆境,生活里的困难,科研上的难关,奋进路上的险阻,这些与顺利相比都有“逆”和“难”的一面。逆境烦人,困难扰心,但它同时又给人提供了…  相似文献   

9.
能否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是领导自身素质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位领导安排下属一项任务,由于这个下属是个优秀的专业人才,对工作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领导在处理这件事的方法上欠妥,以致在接受任务时表现得有点不大恭敬。偏偏这位领导年轻气盛,最后和下属拍桌子动板凳地吵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
刘康声 《领导科学》2012,(25):36-37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当遇到领导者批评时,绝大多数人会产生不良的身体反应和心理反应.具体表现为:抗拒,不肯承认错误或不认可领导的评价,甚至公开驳斥或顶撞领导;沉默,消极对待批评,虽不想或不敢公开辩驳,但内心充满抵触情绪;委屈,认为责任不在自己,按照领导意图去做了结果却把责任推在自己身上,有怨气却不诉说;检讨,当面承认错误,内心里可能接受也可能抗拒.由此可见,批评的效果通常是负面的,如果批评的方式不当、方法不对,所产生的后果就更不可想象.人都不喜欢被批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批评造成的后果也不佳,可是工作中又离不开批评,这就需要领导者开展批评时要开动脑筋,灵活多变,把生硬露骨的批评尽量变成绝大多数人都喜欢或能够接受的方式,在"变"中取得批评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当前,领导批评下属人们已习以为常.“批评”作为一种常见的领导方式,主要目的是表明自己的立场,鞭策下属,提升下属的水平,让下属接受自己的意见、建议.虽然批评“能将一个人从黑暗拉向光明”,但不讲究方式方法,过度的批评一定程度上会激发下属的逆反情绪,有的下属甚至会因此怨恨领导.可以说,这种批评是得不偿失的.  相似文献   

12.
依稀记得一位著名作家的“诫侄书”,其中有一条是不要批评(或否定)自己的前任。不能仅仅将此理解为针对某些专门贬低别人以抬高自己的官场作风,这一条其实妙不可言,就看你是否善于理解领会。比如说,前任领导以权谋私、弄虚作假,你批评了,否定了,不  相似文献   

13.
背后是震得开裂、摇摇欲坠的房屋;油菜地旁,杨元鑫大爷在用塑料纸搭起的临时帐篷边,静静地抽着旱烟. 对年近70的他来说,在芦山县城如此忙乱的地震救援现场,也许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顾好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 杨元鑫是芦山芦阳镇先锋社区杨家坝村民小组的一位受灾群众,和许多村民相比,这位老党员、曾经村里的领导,显得沉稳冷静.看着辛苦一辈子用积蓄建起来的房子因为一场地震,瞬间没有了.杨元鑫的老伴有些想不通,时常哭.他安慰她说,活着比什么都好.  相似文献   

14.
可以肯定地说,所有被领导者都希望领导赏识自己,但要得到领导的赏识是很不容易的.任何精明睿智的领导都不可能把赏识平分给他的每一位下属.因此,工作得不到领导的赏识,也不必消沉苦恼,怨天尤人,更不应该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封闭被领导赏识的理想大门.那么,如何正确对待领导的赏识呢?  相似文献   

15.
筱陈 《领导文萃》2008,(20):149-150
在一个讲座上,主讲人讲了在国外听到的一件事。颇有感慨,记下。某国举办一个酒会。几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年青人到的较早,找了空位坐下,悠闲地喝酒聊天。过了会儿,有几位官员来了,但已经没有座位。只能端着酒杯,这儿站站,那儿走走,客气地与熟人招呼聊天。一位知道这几位年青人与官员关系的中国人见此情景。十分惊讶地问几位年青人,你们的“头儿”站着喝酒,而你们却心安理得地坐这儿,不觉得有些失礼吗?几位年青人瞪着大眼,不解地望着这位中国人说:这有什么奇怪的。他是我们的“头儿”。可那是工作的时候。现在是工作之余,我让位给他,他会觉得很难堪的。  相似文献   

16.
曾看过一位基层干部的来信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他讲述的故事对我们机关干部教育意义深远,非常值得学习借鉴.信的大体内容是,一位基层干部讲述他16年前的一次亲身经历和感受.那时,他是一个市的乡团委书记,到市里参加团市委召开的通讯报道工作会议,在会上聆听了当时团市委一位领导的讲话,深受启发教育,在以后十几年的工作和成长历程中受益非浅.他在信中说,那位团市委领导的一番脱稿讲话令他钦佩而难忘,并视为学习的榜样.当时,团市委领导作报告时,看到有些同志不认真记录,并没有直截了当地批评,而是语重心长地说:"透过大家笔记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想水平,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人,笔记肯定记得很漂亮,记好笔记,终生受益".寥寥数语对基层参加会议的同志影响至深.从那以后,他无论开会,还是读书、调研,始终做到准确记录、精心记录,事后还要进一步整理,使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个人进步较快.后来,成为该市第一位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的招聘干部,后来又担任过镇党委副书记、市报副总编、人大常委会财经城建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17.
头一回看《领导科学》杂志,是在我作为外聘工进入一家国有企业控股的公司后。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是局里安排的一名副处级干部,而我是做总经理助理工作的,老总爱看《领导科学》,我也就随手翻了翻,但这一翻,便放不下手了。我的顶头上司是一位不爱走上层路线、对基层干部有一颗亲近之心的领导。他曾坦言,以他在局里的资历和家庭背景,只要稍稍走一下上层路线,到他现在这个年龄至少是副局级了。但他不喜欢这样做,也不愿意这样做。他认为,能走到哪一步,全凭自己的工作能力。他的桌上一直摆着《领导科学》杂志,而且我经常看到他有点空闲的时候就拿起…  相似文献   

18.
对下属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批评,是领导者的职责.由于批评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感情,有思想,有自尊,如果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当,会很容易使他们受到伤害,产生怨恨情绪甚至敌对情绪,以致有人把批评比作一个危险的火星:搞不好,会引火烧身,伤及自己;用得好,可以点燃推动别人前进的火焰,促进工作.因此,在新形势下,领导者努力探索批评的艺术,掌握批评的技巧,对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实现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创新,推进工作的开展,都是有所帮助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领导者,运用批评的方式促进工作是司空见惯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如果领导批评时不注意方式方法,就容易伤害部属的自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批评就像是一朵羞答答的玫瑰花,只有对她精心呵护,甚至加以全身心的保护,这朵玫瑰花才能娇艳盛开;否则,不仅不能使玫瑰盛开,反而会被玫瑰刺得遍体鳞伤。最能打动自己的,往往是自己感受到的,而不是别人告诉自己的。批评的目的就是提醒别人改正过错,因此,领导者批评部属时,不应该声色俱厉,嗦嗦说一大堆废话,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场合,设法送给他…  相似文献   

20.
偶遇一位毛纺厂领导,问及他们厂这些年的情况,他喜滋滋地说:近几年,他们厂的产值利润年年月月上升,职工也因经济收入的增加、福利待遇的改善以及因生产任务足无下岗之虞而心情舒畅。问及原因,回答竟是极简单的几个字:没有了“保护伞”。没有了“保护伞呷见我一幅疑惑的模样,这位先生有哈哈一笑之后向我透露了”秘密”。原来,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该厂虽说一直是家先进单位,但厂内从厂长到普通职工,上上下下却经常愁眉苦脸。按理,先进企业的职工理应有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自豪感,但他们却没有。那么何以就高兴不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