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河北省新乐市在落实好各种奖励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发踅新乐市“失独”家庭临终关怀实施办法》,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失独”家庭临终关怀机制,开展“经济支持、健康服务、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关爱活动,彻底解决“失独”家庭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2.
2004年四川省眉山市开始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2005年全面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并在仁寿县进行农村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试点。惠民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人口计生工作良好形象,促进了人口计生工作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些惠民政策更是打心眼里拥护,感叹“共产党说话算话,听党的话只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口,80%在农村,探索适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养老保险新路子,解决好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是目前改革中急需进行的重要任务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养老制度基本上采取家庭养老为主的办法,使农村老人的生活基本上得到保障。但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者经营风险增长及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原有的保障制度已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决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农村推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其难度比城市要大得多。此中有种种复杂原因,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民要“养儿防老”,而这也确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客观实际问题。如能找到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则对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必将起到十分有利的促进作用。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上蔡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立和完善计生家庭养老保障机制作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依托各级敬老院解决计生家庭养老问题。目前,全县符合入住敬老院条件的计生老人997人,已入住216人,并为未入住的781人增加了养老补助,初步建立起以“集中供养为龙头,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服务为依托”的计生家庭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被征用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使在城市近郊出现了许多被征用了土地的农民,他们失去了原有的一项重要的养老支柱,而新的适合其特点的养老保障制度还未建立,他们面临的老年风险突现,既影响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对城市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力。运用正式和非正式养老安排建立起有关他们的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当代人口学家早已敲响警钟,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正在迅猛地向我们走来,人口老龄化已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同步出现,要重视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新问题.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8.6%,预计到2000年时将上升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减少农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民 《人口研究》2003,27(2):18-21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该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目前制约我国农村发展、农业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提高的瓶颈并不是技术性的,也不是资源性的,而是制度性的.  相似文献   

9.
1998年4月10日至14日,在春意盎然的厦门市,召开了由中国老龄协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联袂举办的“全国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服务研讨会”。研讨会开得热烈而充分,交流中有争鸣,争鸣中有提高,求同存异,生动活泼。现将研讨会的一些主要观点概要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于长永 《西北人口》2013,(6):117-122,126
文章基于2009年全国十个省份30个行政村1000余位农民的调查数据,从“依赖性一脆弱性一养老困境”的逻辑关系出发.以农民养老的经济依赖途径为切入点。利用Multinomial 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养老的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那些同时具备女性、年龄较大、养儿防老观念比较强、家庭收入比较低、没有儿子、家庭整劳力比较少、纯农户和所在村经济情况比较差特征的农民,是依赖性最强的农民,他们面临的养老脆弱性程度也最高。由于现实生活中。全部具备上述所有条件的农民毕竟是少数。但农村社会政策刺定部门可以根据农民满足上述条件的多寡.来判断其养老脆弱性程度的高低。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农村社会政策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11.
陈成文  肖卫宏 《西北人口》2007,28(5):111-115
家庭养老意识、自我养老意识和机构养老意识是三种主要的农民养老意识。在农民养老意识变迁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家庭权力转移、养老文化、农民需求层次和社会舆论等是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当前 ,中国第一代 (即指 70年代率先响应计划生育号召的一代 )独生子女父母即将跨入老年。由于其当初的生育选择曾受到生育政策的限制 ,他们的养老问题能否得到妥善处理就成为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及今后人口控制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问题。本文探讨了解决该问题时应遵循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的养老对策。  相似文献   

13.
贺书霞 《西北人口》2012,33(2):63-67
社会保障制度是有效的社会风险化解机制,对于以国家为主导的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建设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未来国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供给的数量与质量,更取决于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主要供给者——政府对农民真实需求的了解、把握与满足程度。调查地区农民在养老保障项目上可承受的支付金额的平均值为32.06元/月,农民在养老保障项目上的支付上限值为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7.29%,高于此比例,则影响农民正常的生活水平,而农民普遍能够接受的适宜比例值为10.61%。  相似文献   

14.
2002年,重庆市开始了以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的扶助救助及精神慰籍为重点的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探索;2007年,该市被确定为全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试点市;2008年4月,重庆市再次提高奖励扶助对象中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标准,将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扶助金提高到每人每年3120元。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是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探索与实施,解决了计生家庭的现实利益问题,发挥了良好的利益导向作用,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奠定了基础。就此,本刊记者对重庆市人口计生委主任潘晓阳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5.
沈苏燕  李放 《南方人口》2010,25(1):30-38
本文以国家官方网站的相关政策文件为样本,以政策支持农民养老为理念,以系统协调性为框架,实证分析了农民养老政策系统的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农民养老政策系统不协调表现在主体子系统内部、客体子系统内部、主客体子系统之间、本政策系统与其他政策、本政策系统与环境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青年农民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持续发展的后备动力,其养老意愿决定投保行为,而现在的投保行为又影响将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因此本文在对481位青年农民社会养老意愿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就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持续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由王树新主编的《中国养老保障研究》一书已由华龄出版社出版。养老保障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该书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系统分析了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形势 ,在社会、家庭急剧变革的形势下 ,中国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探讨了养老保障制度未来发展的方向。该书重点讨论了如下问题 :养老保障改革的难点与出路 ;养老保障中政府、社会、单位、家庭、个人所承担的角色 ;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与规避 ;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养老保险机构的调整 ;城乡养老保障的未来之路 ;老年医疗保障 ;住房养老保险 ;独生子女父母的养…  相似文献   

18.
<正> (一) 根据国家统计资料预测,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除去乡镇企业吸收的人口和农业生产所需人口,我国农村将剩余约3.5亿人口。这些剩余人口大量涌入大城市和城镇,将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习惯做法是,采取行政的措施,对城镇劳动市场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和压缩非农产业的农村户籍用工,腾出位置,安置城镇待业人口,而对农村剩余劳力,则强调以农村内部消化为主。这种传统做法,反映了现行户籍制度所强调的身份论的要求。但是,这种从七十年代起就不断开展的,在劳动就业上压缩农村人口,保证城镇人口的做法,客观效果并不理想。政策收紧时,农村人口被挤出城镇,  相似文献   

19.
定向转移——解决农业剩余人口问题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统计资料预测,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除去乡镇企业吸收的人口和农业生产所需人口,我国农村将剩余约3.5亿人口。农业剩余人口的出路问题,在今后的50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  相似文献   

20.
对于人多的好处和困难,应该怎样看?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总说人多了如何如何好,忽视困难的一面。在这种形而上学思想指导下,人口增长长期失去控制,造成今天就业、住房、供应、交通、医疗等许多方面的紧张和困难。最近一个时期,纠正了这种片面的错误的观点,为马寅初老先生的“新人口论”平了反,计划生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实在是一件好事。今后还要进一步努力,从各方面把这件事办得更好。但是,人多是不是没有好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