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7年,中国文学理论可谓在“破旧”与“立新”中迎接着新时代的来临:一方面是辨明和破除中西二元对立观念、强制阐释等壁垒,一方面是呼吁和践行在对话中发展文论与文化,提出公共阐释的理论框架。同时,弘扬传统美学精神、发掘古代文论资源,从社会文化理论的多元视角研究文学,也使中国文论的建构与发展植根于开阔的学术沃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应该坚信当代中国文化的本位价值,坚信传统文化的根源价值,坚信外来文化的对话价值,以开放多元的理论品格,建构新时代的中国文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民族国家叙事话语的演进紧密关联。在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其主体性已初步建立。面对着主流诗学的不重视,少数民族口头文论有着“失语症”的趋向。打破“少数民族VS汉族”“书面文论VS口头文论”“主流VS边缘”等二元对立思维习惯,以中国多民族文化互动交融为视野,展开少数民族口头文论相关研究,是建构中国文论话语实践之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3.
融合传播学、哲学与比较文化学等相关理论,参照以往经典传播模式,本研究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人己通”对外译介新模式,并以《论语》英译为例,提出实施该模式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应遵循的原则。该模式体现了饱含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和而不同”之哲学理念、“推己及人”之他人意识及“文化平等”之比较视野。它克服了以往“5W模式”线性结构之局限,将起点与终点连接,形成了环形译介循环模式,提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重视受众与译介效果;同时,它突破了以往文化外译二元对立之藩篱,主张文化外译既要尊重文化之差异,更应探求文化之共通,这样才能跨越文化屏障,实现“人己通”,从而真正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4.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文艺理论 ,显现出马克思主义导向下多元化观念和研究模式互补、综合的发展趋势 ;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的变化 ,为文艺理论的建设性对话开拓了新局面 ;寻求现代性与民族性深度融合的文论构建 ,将以中国特色的话语形态与魅力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西方的二元对立思维导致女性被彻底排除在公共领域之外,作为男性的附属而存在,早期的女性主义致力于颠覆这一处境,却继续沿续了这种二元对立思维,其理论充满了激烈的对抗、紧张和张力。中国的整体性思维则在限制女性的同时形成了两性相互融通、不可分割的温和特征。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兴起,开始打破二元对立传统,并承认其与中国本土女性主义资源的某种暗合,如何从中国自身的传统中寻求资源并予以发展,而不是一味跟随西方女性主义的早期经验,无疑应当成为中国本土女性学研究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6.
“对话”是钱锺书文学研究的核心理念,其以“通观一体”的精神与“和而不同”的原则,努力寻求在“他者之镜”观照之下的中西双向平等阐发,以期实现话语双方“视域融合”之后的理论创化。这种“对话”,不但消除了不同理论话语之间的樊篱与沟壑,克服了中西文论难于“对话”的话语困境,而且实现了理论自身的深度开采与多元整合,因而对于我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型以及文艺学的当代形态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论当代性意义和价值的生成、其作为地方性知识上升为普适性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古代经典的重新"阐释",这种"阐释"不再仅仅只是一种方法,而是西方现代哲学解释学所强调的"本体性的阐释",古代文论的当代性意义只能在这种"本体阐释"中生成.西方现代解释学有关经典阐释的基本观念,超越了传统的解释学理论,实现了由方法到本体的重大转向.这种阐释之本体化转型,较好地回应了经典阐释活动中诠释个体与经典文本、主观与客观、传统与现代乃至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等诸要素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对于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深化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我们可以把这种本体化阐释,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进一步发展并不断实现其当代性价值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一个民族文论的话语表达模式是深耕于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中国古代文论的话语表达模式即是深耕于中华民族的原始思维。“原始思维”作为古人重要的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话语表达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使中国古代文论的话语表达方式由品评“人”与“物”向品评“艺”过渡。“艺”的评价术语与标准都是从对“人”与“物”的评价中移用而来。特有的思维方式只能运用于特定的时代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不可移用于其他的文化语言环境中,所以,有必要探讨现代文论界的理论热点:中国文论失语的原因及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晚清以来全球化浪潮以其巨大的物质与精神力量给中国文化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这已经成为了历史事实。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影响逐步深入,文学研究者们面对传统与现代、中心与边缘、全球化与民族性的二元张力结构,以庄严的使命意识与价值焦虑提出了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与文论的“失语症”等前沿话题。近年来,中国文论研究者众说纷纭,洞见迭现,张荣翼的《冲突与重建———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理论问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下文简称《冲突与重建》)就是其中颇富创意的论著。该论著通过研究20世纪以来中国文…  相似文献   

10.
古代文论是富有我们民族传统特色的文学理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理论,自然离不开对古代文论的融解和吸收。但目前的状况,在古代文论与当代文论的研究之间,似乎还留存着一道历史的沟壑。搞当代文论的,或者还囿于五十年代由苏联传入的理论模式,或者面向西方,只在必要时引用几句古代文论作为补充和印证;搞古代文论的,则大多从理论批评史的角度着眼,就古论古,与当代颇多隔膜。如何贯通古今,使古代文论的研究具有当代性和生命力,使当代文论能够继承古代文论的优秀民族传统,这是文学理论工作者,特别是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者近年来较多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析古诗词中的西湖意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湖诗词对构建西湖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古诗词中的西湖不但是诗情画意的代称、繁华消歇的见证,也是故国和家的象征,而且作为诗人心灵静养处所的西湖更是具有了殊异的风采。文章通过归纳古诗词中的西湖意象,探讨其中的深层意义,挖掘隐含其间的历史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党的政治领导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探索加强党内监督的新途径,建立健全党内监督体系,切实增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对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普塔霍特普教谕》是古王国出现的最重要的教谕文献,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古埃及青年进行了道德教育: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青年人应该具有的良好的性格和青年人走上仕途应该注意的为官之道。《教谕》对古埃及青年良好道德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帮助者形象在莫马迪的《远古的孩子》中对主人公赛特寻求身份的历程产生了重要作用,如老祖母对主人公身份寻求之旅的启发性作用,白人心理医生对赛特造成的副作用,印第安女药师格蕾对他归家之旅和精神重生起到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帮助者形象的演绎,莫马迪表达了对印第安群体力量的坚定信念,认为印第安年青一代也许会经历一段迷惘期,但在印第安帮助者的精神引导下,最终会在祖先的神圣力量中找寻到自己的家园和根基。  相似文献   

15.
明中期,为矫正时弊,拯救吴中文学传统,吴中士人发起一场规模浩大的“古文辞”运动。这场运动重视学植,既师古又师心,强调作品应抒发作家的真情实感;但终因阵营松散,取法不一而失败。“古文辞”运动与七子复古运动不同,它与政治无甚关系,更注重个性与情感的张扬,但其组织、观念皆比较松散,不能构成一个真正的文学流派。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却对公安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古诗十九首》的时代、作者与文体来源问题,一向是学界争论的话题。综合前人所说,《古诗十九首》应为分隔南北两地的夫妻唱和之作,时间大致在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孟冬至更始三年(公元25年)孟冬之间。《古诗十九首》成篇时代较晚,曾受到骚体、赋体、甚至枚乘、苏李等诗的影响,是有可能的。但其体出于《诗经》,较为可信。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注释商榷》(下简称《商榷》)一书的出版,对古汉语、训诂学教学有着重大意义。然而该书中尚有一些不足之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注释本来不误而误驳;王先生未注而《商榷》误注;王先生注释欠妥,《商榷》的注释也待商。另,《商榷》中排版或引书上有错误。  相似文献   

18.
蒙古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的设立,基础在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蒙古人民创造出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风俗习惯,并通过制定法的形式加以固定。早在蒙古古代的婚姻家庭制度中,现代意义的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已经有所体现,可以说,蒙古古代婚姻制度为现代文明时期的婚姻制度的设立、完善起到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爱琴文明与古埃及之间交往密切,堪称东西文化交流的源头。适宜的地理环境和两者对对方资源的需求是两者交往的客、主观条件。两者之间主要是商业、贸易往来,辅以外交、军事往来。两个文明之间的交往具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不同历史时期两者交往的方式不同;交往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爱琴文明;在交往中,埃及文明占据主导地位,但交往是在和平的环境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古埃及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国家,宗教与神的顶礼膜拜密不可分,奥西里斯作为复活和永生之神受到埃及人广泛的崇拜。本文拟从奥西里斯神的自然属性和复活永生之神性的阐述,从而揭示奥西里斯神在古代埃及受崇拜的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