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克劳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1715—1771),是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全面阐发了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伦理学说。他从世界观的高度进行理论论证,第一个把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变成了哲学体系”。爱尔维修的历史哲学,不仅在当时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禁欲主义斗争中发挥了重要  相似文献   

2.
长达半个多世纪以来,“亚细亚生产方式”象一团神秘的云雾笼罩在人们头上:什么是“亚细亚生产方式”?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与“亚细亚生产方式”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借口中国是“亚细亚社会”,说中国不能搞社会主义,应当  相似文献   

3.
什么叫民生主义?孙中山下过一个定义。他说:“民生主义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孙中山又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①可见,尽管民生主义包含的内容很广泛,但是,孙中山首先是把它作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政治思想学说提出来的。对此,从民生主义学说的形成也可以得到证实。也正因为如此,民生主义不仅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重大的作用,而且对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也有一定的影响。为承继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③,进一步了解民生主义,特别是它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本文对这一学说的形成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1715—1771)是“公共利益”的提倡者,他提出的“公益乃是美德的目的”、“美德这个名词,我们只能理解为追求共同幸福的欲望”的命题,作为道德理论的优秀遗产,一直为进步人类所赞赏。无产阶级道德观念中的集体主义精神、个体利益服从集体利  相似文献   

5.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以他战斗的唯物主义精神同封建专制制度展开了猛烈的战斗,他旗帜显明地宣布:“在道德学中,唯一应当教人的是真理。”他以一个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封建道德和宗教道德,对这种道德的腐败性和虚伪性进行了彻底的揭露;并且高举起“利益与道德”的大旗,为资产阶级的兴盛发展开辟道路。他曾说:“一个道德家,只有在绝对摆脱个人利益的条件下,深入研究立法科学,才能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祖国的人。”因此,马克思曾高度赞扬他的这种精神,说,以科学的态度研究伦理学,爱尔维修是第一名。由于他的某些伦理观点在当时社会上的确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所以笔者试图对此做一些初步探讨,以求借鉴。  相似文献   

6.
刘琳 《晋阳学刊》2009,(2):36-39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古典“经济人”思想的批判,是马克思在科学唯物史观的视野中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的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不仅批判了古典“经济人”思想的抽象性质,而且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从抽象的“经济人”思想出发来“对一种他不知道历史来源的经济关系的起源作历史哲学的说明”(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辩护论思想,并由此出发展开了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伦理价值观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新民说》伦理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说》一书,是梁启超伦理思想方面的一部代表作。据他自己所说:“欲进德者不可不以战胜旧习为第一段工夫,《大学》曰作新民。”(《饮冰室自由书·说悔》)这就是说,新民之说渊源于《大学》。但我们却不能以此为理由,断定《新民说》就纯粹是儒家的道德修养论。实际上,梁启超以当时西方特别是英国资产阶级的伦理观念,对《大学》的新民之说进行了改造,“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从《新民说》的内容来看,基本上属于我国近代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而且由于梁启超较广泛地接触到了西方各派的伦理学说,这就使他的伦理思想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在我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人的问题,实际上是个人问题。这是当代国内外理论界十分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没有明确把个人问题作为我们关注、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点问题,而把对个人问题的研究让给了资产阶级,之所以如此,其根源之一,在于我们总以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多注重对人类社会、人民群众和物质生产方式的探讨,不注重个人,这往往使得我们在挖掘和整理马克思经典作家的思想以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时,把个人问题给忽视了。 这就提出这样两个问题:马克思学说中有没有关于个人问题的系统理论?如果有,马克思究竟是怎样分析和看待个人问题的?其实,在马克思那里,他在以人类社会为其理论立脚点的前提下,注重研究个人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汤因比的历史理论的第一个部分是他的关于“文明起源”(The Geneses of Civilizations)的学说。根据他的说法,世界上迄今为止一共出现过二十一个文明,其中有六个是属于第一代的,也就是说这六个文明是直接从原始社会中起源的。原始社会是静止的,到今天还是静止的。原始社会的数量大得多,据说经他们调查登记过的就有六百五十个。为什么这六个社会变成了文明社会而其它社会却没有变成文明社会呢?还有,在这六个文明社会出现以后,又陆续出现了十五个文明,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汤因比的这个学说就是回答这两个问题。汤因比在阐述他自己的主张之前先批评了两种学说:一个是种族说,一个是环境说。他认为文明的起源不是因为某种族比其它种族天赋优越,也不是因为这个种族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别安逸,特别有利于文明的起源。接着他就提出了他自已的学说,就是所谓“挑战与应战”学说(Challenge and Res-ponse)。  相似文献   

10.
三、“胜私复理”“发明本心”——王守仁关于“复性”是一个过程的人性学说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继承和发挥了宋代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在“心即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备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学”的主观心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 陆九渊曾经提出“发明本心”,王守仁则讲“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因此,王守仁所谓“致良知”的学说既是他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同时也是他的人性论与伦理学说。那末,什么是人呢?王守仁说:“性一而已,自其形体也谓之天,主宰也谓之帝,流行也谓之命,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阶级的人们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的“人性美”这种审美观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弄清楚:在阶级社会中,除阶级性之外,是否还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人性。有的同志一谈到阶级社会中人性的共同性,就“谈虎色变”,怕被人说成是搞资产阶级人性论。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必要的顾虑。在我看来,资产阶级人性论有两个特征:一是只承认人的自然属性,而不承认人性的根本点是人的社会性,二是把资产阶级的特殊的阶级性冒充为各个阶级共有的人性。我们同资产阶级人性论,当然要划清界限。不过,采取简单化的办法,根本否认阶级杜会中有人性的共同性,那也是不符合实际的。长期以来,流行着这样一个观点:人性就是阶级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说,这是毛泽东同志讲的。毛泽东同志果真是这样讲的吗?让我们来查对和研究一下原文吧。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的。但是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不同的阶级有过不同的答案。中国封建阶级的人物说:“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是人生最大的荣耀。外国资产阶级的人物说:“黄金可以使人的灵魂升入天堂。”他们的说法五花八门,不过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升大官,发大财”则显耀、光荣。而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对此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崭新答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即孙中山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口号?他“社会主义”思想真实涵义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文章指出:孙中山早年考察欧洲时,正值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十分高涨之时,他为时势所趋,考察了欧洲的下层社会,发现了西欧社会贫富悬殊的弊病,为了使中国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后避免出现西欧社会的这一弊端,遂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口号。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接受了美国亨利·乔治的“土地国有论”和单一税思想,实际是“平均地权”的又一提法,而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虽然如此,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在当时仍有巨大的历史意义:一是表达了他对工农群众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二是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奠定了他后来“三大政策”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尼克洛·马基雅弗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家和诗人。在伦理思想方面,他用明确的语言阐述了资产阶级关于人的本性自私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他的非道德主义伦理学说和以阴谋权术为手段的政治理论。他的思想对当时和后世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和演变,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他的伦理思想作出一个恰当的分析和评价,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是怎么提出来的?它包括什么内容?在使用过程中其含义发生过什么变化?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正确认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术语作些考证。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公开发表的著作看,他们从未使用过“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他们用“现代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等术语来称呼自己的哲学。最早使用“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的是普列汉诺夫。他把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1891年,他在《黑格尔逝世六十周年》的论文中,就使用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以及十八世纪法国唯物  相似文献   

16.
孔刚 《江淮论坛》2006,(5):178-182
孔子一生勤于治学,“传道、授业、解惑”,在培养了大量弟子门徒的同时,也创立了彪炳千秋的学说和思想,“和而不同”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象历史上许多仕途不太得志的思想家一样,孔子把自己一生大部分的精力投入了对人和社会之本性以及彼此关系的深刻思考与探索之中,并提出了大量的伦理思想和行为规范。他的伦理思想最核心的内容如果可以被高度概括的话,那就是“仁”了。什么是“仁”?孔子明确指出:“仁”就是博爱于人,“仁者爱人”,(《论语·颜渊》)换言之,仁的核心涵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爱,就是博爱,是对所…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主张“拿来主义”的,他的这一主张,针对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化遗产,当然也包括传统伦理思想遗产在内。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家,在伦理思想方面所接受的影响是多元的,既有西方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又有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精华,这些影响加上鲁迅在战斗实践总结出来的思想理论,才构成了鲁迅丰富的伦理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 谭嗣同是中国十九世纪末冲决封建“网罗”、尤其是冲决“伦常之网罗”的最勇猛的斗士。他的伦理变革思想虽然还充满着深刻的矛盾,其改良主义立场也在其中作梗,但他要变封建道德为资产阶级道德的立场却是异常鲜明的。他几无顾忌地批判封建纲常,热情倡导平等、博爱(相亲相爱)、自由的资产阶级道德,不仅前无古人,而且可与后来的民主革命党人的立场媲美。他主张“冲决君主之网罗”,但他认为那是将来的事,而关于“冲决伦常之网罗”,他却认为这是当务之急,并希望以此作为变法的基础。他的这一鲜明的勇于冲决封建伦常网罗的特色,使他成为中国近代伦理思想变革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那么,谭嗣同如此明确坚决的伦理变革思想究竟建立在什么思想基地之上呢?  相似文献   

19.
继本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结构主义思潮之后,在法国又出现了一个反映资产阶级精神的哲学,这便是“新哲学”。它的出现虽然是昙花一现,但十分引人注目。在1977年以前的一段时间里,它几乎成了法国宣传和学术争论的中心,“新哲学家”的文章,谈话充斥着法国的报刊、电台和电视节目,并且很快波及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那么,所谓“新哲学”是怎么回事呢? 一、“新哲学”的概况和它产生的社会原因 “新哲学”原是法国的一股既批判资产阶级社会关系又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但直到1976年才被冠以“新哲学”名称。首先使用“新哲学”一词的是“新哲学家”之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哲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是孔子。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正统。他和他的学说,被中国历代王朝崇奉为圣人,被世界各国推荐为东方文明的象征,是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孔子的哲学思想是中庸,作为伦理思想就是中庸之道。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意思是说,中庸是最高的道德。他又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礼记·中庸》)可见,达到中庸的办法是“允执其中”,防止走向两个极端,而要把握适当的限度,以保持事物的平衡,使人的言行符合既定的道德标准。他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