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9,(4):104-108
《滁州西涧》并非一首纯粹纪实的诗歌,它描写了诗人韦应物春末时节在滁州西涧的所见所闻,并巧妙地将无奈和伤感融入了景色描写之中,句句皆景语,又皆情语,情景交融得十分紧密。本诗流露了诗人非常复杂的思想情感,既有对个人遭遇的忧愤,又有对时代风雨的感叹,还有对自己无所作为、不能把握自身命运的无奈,也有暂时走出郡阁逃离繁忙公事的释然,情感基调总的来说是凄凉无奈的。 相似文献
3.
4.
盛林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55-58
文章通过对《广雅疏证》具体例证的分析,认为王念孙已能区分语言义和言语义,但在释义中王念孙仍然依照传统"依文释义",更重视言语意义.文章分析了《广雅疏证》中"依文释义"的几种常见方式. 相似文献
5.
清代《说文》研究的开山之作--王夫之《说文广义》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广义》是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研究《说文》、解说汉字字义的著作,历来研究者甚少。该书在论述汉字形体演变、汉字本义和引伸义、假借义、汉字虚字的来源和意义、同义词辨析等方面,见解独特,深入浅出,通俗简明,是清代《说文》研究的开山之作,应该确立它在“说文学”和汉语史研究中应有地住。 相似文献
6.
本文参考《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论语》全书以及前人有关著述,对《论语》“有耻且格”之“格”进行了新的解释,指出“格”有“安”义。 相似文献
7.
张春华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3):17-21
唐人张鷟的笔记小说《朝野佥载》,以当时人的身份记录了当时百姓生活的所见所闻,口语性很强,成为研究唐代口语的珍贵语料而受到汉语史研究者重视。这里选取词目的依据是各家辞书或专著未论及的词、词义或已论及但义项不全者;专著或辞书已收录但例证较晚或例证仅限韵文或孤证者,这对汉语词汇史及大型辞书的编撰具有补正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孙书磊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30-34
在<西游记>众多续作中,董说创作的<西游补>和周星驰主演的电视剧<大话西游>有着解构经典的独特意义.<西游补>和<大话西游>从情节安排、主题表达、语言使用等方面解构着<西游记>,<大话西游>的解构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西游补>的解构则有历史与宗教的双重背景.<西游记>自身存在的解构性以及续作对原作继承和解构的二律背反规律,决定了<西游补>、<大话西游>选取<西游记>作为其解构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朱竞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1):53-54
王维《相思》是"秋来发几枝"还是"春来发几枝"历来颇有争议。本文试图通过这首诗版本演变过程的探究,说明应该是"秋来发几枝"。 相似文献
11.
项迎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6):108-110
“诗中有画”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最大艺术特色,但它却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连贯的动画。王维描写景物,以“广角镜头”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摄制”出动态美的风光片;描写人物,在行动中展现其内心世界,在行动中揭示深化作品主题,动态人物始终占据山水田园诗的中心,“摄制”出动态美的风俗片;诗人直接活动于画面之中,创作主体融入审美客体,达到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摄制”出动态美的人情片。因此,动态美是王维“诗中有画”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2.
潘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王维与李商隐都是文学史上的关键人物,都以诗歌著名,而他们包括碑铭文在内的骈文,同样超群拔萃。总体上说,二家碑铭各具面貌,王维臻于雅而商隐偏于华,是唐代碑铭文的两种范式。然二家也有相近之处,即入世儒宦之碑铭雅韵古朴,出世僧道之碑铭华辞流荡。 相似文献
13.
王波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120-125
释道交融共同作用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 ,使其呈现出一种空灵含蓄、平和悠远的情趣。在意象选择方面 ,由于释道交融的影响 ,王维善于选择秋、云、水、莲等意象入诗。释道交融使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具有情趣美、含蓄美、静态美、绘画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歌文学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东传到朝鲜后,在申纬身上产生了很大的接受效应。申纬诗与王维诗相较,王诗体现出清新淡远、精美雅致的诗风,申诗则体现出淳朴闲淡、高洁雅致的诗风;王诗具有静逸明秀的诗境,而申诗则具有灵慧秀雅的诗境。总之,申纬善于吸纳王维的诗歌成果,以一系列追踪王维创作轨迹的会心之作,成为古代朝鲜的"诗佛"。 相似文献
15.
生当唐玄宗与唐肃宗之世的王维,虽然与玄宗、肃宗父子均具君臣关系,但这两位皇帝对待王维的态度却是颇有区别的。王维因"黄狮子"案更因有违于"禁约诸王"的实况,不仅受到了严厉惩治,被左迁济州司仓参军,而且还始终未能得到唐玄宗的信任与器重。这说明,作为"政府官员"的王维,并不是"南朝"集团的成员。正因此,即皇帝位于灵武的唐肃宗之"北朝",既对"陷贼官"王维"特宥之",并责授太子中允,复拜给事中,又对王维尊崇有加,恩准如己事。玄、肃二宗对待王维的不同态度,是王维在为人处世、思想发展等方面产生变化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安国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0(3):61-65
王维山水田园诗禅境的形成从以下几方面得到体现 :首先从价值取向确立了诗禅相通的可能性 ,其次从语言表达特点可以知晓禅宗与诗的相互融通 ,再次从诗与画 ,动静的艺术辩证法可以看到思与境偕、物我两忘的境界 ,所谓禅境亦即诗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7.
邱瑞祥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6):55-61
王维的佛理诗重视象喻的使用 ,其方式主要有两种 :其一 ,从纯粹言理出发 ,直接引用佛经中的典故 ,使其所言之佛理 ,更为准确明显 ,表现出以理取胜的特点。其二 ,则是从某一感性形象出发 ,通过景物的描写 ,来显示他对佛理的体悟 ,理寓景中 ,景理相谐 ,使诗的意味更加深长。前者带有浓郁的佛教文化的色彩 ,展示出佛教日益融入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 ,而后者则典型地表现出中国文人的情趣以及王维个人的品性、艺术才能与风格。 相似文献
18.
田俊萍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73-75
关于王维的隐逸及主要创作于这一时期的山水田园诗学界众说纷纭,文章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考查,认为他的隐逸及山水田园诗的内涵是一致的,体现了诗人为官做人的人生哲理,他所形成的隐逸文化是长安文化的延伸,是盛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作为艺术典范的王维同样伴随着画史"王维"概念的流衍,本文以此为线索考察"王维"在唐、宋、明末等不同时期内涵上的置换及其日益功能化过程,探求在王维概念理解的歧义效果中,作用在其中的相关因素;现代形态的美术史研究对脸谱化王维的合法性不断发生质疑,美术史叙事格法发生了突破学科疆界的捩转。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玄学思想对佛教产生了影响,但玄学并未受到佛教的影响。但是,从思想家王弼的观念论、一回性和志向究竟的思维类似于当时流行的佛教这一事实来看,无法排除汉魏佛教对王弼玄觉察思想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