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汉王朝护羌校尉考述李大龙东汉王朝和西羌的关系是东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热点,其因在于东汉一代西羌屡平屡叛,不断掀起反抗东汉王朝统治的斗争,并对东汉王朝经营西域产生了消极影响。学术界对此也颇为重视,论著多有论及,但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东汉王朝护羌校尉,尤...  相似文献   

2.
汉代诸羌     
西羌是一个多氏族多部落的民族,其聚居中心是河湟河曲地区。自无弋爰剑以后,分支达150种,其中9种在河湟以外独立活动,52种衰少逐渐依附于其他强大部落,89种各有部落组织。西汉时先零羌强大,东汉时烧当羌最盛,到东汉末年只有钟存羌尚能抗争。河湟诸羌与汉代关系密切的有以下20多种。  相似文献   

3.
现今羌族人大都有汉姓、汉名,这是羌汉人民长期交往的结果,在历史上,羌人却有自己独特的姓和名。在古代,羌人活动的基本单位是“节”,“节”是由血统关系组成的集团,含有亲戚、家庭的意思,“节”,其实就是氏族。《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着  相似文献   

4.
东汉时期的民族政策与西汉时期的民族政策相比,不仅南北不同,而且对北方地区的南匈奴、西羌和西域诸国的政策也不一样。对南匈奴实际上是实行"以退为进"的策略,其结果是既把南匈奴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保证北部边疆的长期稳定与安宁,从而腾出手来加强对南方各族的统治。东汉王朝之所以能够从容地徙羌于内地,对他们实行郡县统治,而当羌人发动起义时,亦能毫无顾忌地对他们进行镇压与屠杀,同样是由于东汉王朝较好地解决了匈奴问题,排除了后顾之忧所致。  相似文献   

5.
石硕 《民族研究》2007,(2):97-103
据《后汉书·西羌传》载,羌人是秦献公时代由黄河上游甘青地区"附落而南"进入川西高原的,故历史上存在于青衣江流域的"青衣羌"应属羌人向南流布的一支.但因史籍对青衣羌的记载极为简略、模糊,目前学界对其具体面貌所知甚少.本文以新挖掘的史料线索着重探讨了汉代以前青衣羌的活动踪迹,发现青衣羌出现于青衣江流域的历史甚早,至少在秦灭蜀以前并曾一度在当地建立"青衣羌国".文章认为青衣羌进入青衣江流域的时间很可能在秦献公以前,这对理解羌人南下进入藏彝走廊的时间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张世均 《民族学刊》2013,4(1):79-86,121-125
2011年,我国羌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出以下的特点:重视对羌学研究中重要理论问题的研究、重视基础研究与对策研究相结合、重视历史感与现实感的统一、突出羌文化的研究与其他问题的研究并重等。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对羌学研究中微观研究较多,宏观研究较少;对羌学中的文化、宗教、艺术研究较多,对羌学中的文学、法律、历史研究较少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王田  邢珍珍 《民族学刊》2020,11(5):59-65, 143-145
阿坝州汶川县羌锋村为“西羌第一村”,途经该村寨的道路数次转变。长时段来看,羌锋村经历了灌松古道、现代道路两种不同的道路类型,其中现代道路又可分为成阿公路、国道213线、都汶高速三个不同时期出现的三种现代道路。不同阶段道路的演变均发生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继而引起了村落不同层面的社会变迁。道路的连通疏通了地区间的隔离,打开了羌锋村与外界交流的大门,扩大了羌锋村与外界沟通的范围,村寨社会发生变迁的涉及面也愈发广泛,村落重塑的效果也逐步显著。  相似文献   

8.
弃地争议     
东汉初年,对是否继续经营湟中地区,发生过一场弃地争议。赖熟悉边情的马援的力争,说服东汉朝廷,方重设郡县,继续经营。 王莽乱政,各地纷扰,农民起义,群雄割据。“西羌寇边”,金城属县,多为所有,“寇金城、陇西”。先零羌封何种人“杀金城太守,居其郡”。隗嚣割据天水,占有陇西,慰纳羌酋,与汉相拒。窦融称“行河西五郡大将军”割据河西,“抚结雄杰”,怀辑诸羌。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元“建武”,定都洛阳,是为东汉。然后分兵征讨,削平群雄。建  相似文献   

9.
党项名义及族源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古羌文化网络 党项是汉代西羌的一支,而西羌则由古羌人发展、分化而来。古羌人的活动与华夏文化的开创密切相关。传说时代以治理洪水而闻名的共工氏,据汉代经学家贾逵考证为“羌姓”之人(《周语注》)。  相似文献   

10.
西夏是以党项羌为主体在我国西北建立的一个地方王朝。党项羌原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是西羌游牧部落的一支,从唐初开始,党项羌为逃避吐蕃王朝的进逼,在唐朝同意下逐步内迁,最后定居于夏州、银州一带。经过几百年的生息发展,到北宋初年以银、夏(今陕北榆林、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一带的党项平夏部建立起西夏王朝。和众多的西羌部落一样,党项羌与藏族在血缘、语言、宗教、文化习俗上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说西夏的党项羌是西羌部落中在吐蕃王朝统一青藏高原的过程中未被统一进去的一部分,也是唐宋时期青藏高原的藏族和藏文化发展到最北面的一支。  相似文献   

11.
藏族源于“发羌”的几点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藏族源于“发羌”之说极为流行,持这种看法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末代欧阳修等在《新唐书·吐蕃传》中的一段话: “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有发羌、唐旄等,然未始于中国通。居析支水西,祖(?)鹘提勃悉野,健武多智,稍并诸羌,据其地。蕃、发声近,故其子孙曰吐蕃而姓勃宰野”。  相似文献   

12.
张世均  王博 《民族学刊》2017,8(5):77-86, 123-128
2015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学术界对羌学研究的热情依然如故,反映在研究成果增多、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手段丰富、研究领域全面等.但是,2015年中国羌学研究的"冷"、"热"点与2014年相比较,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热"点主要在于关注羌族地区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贴近民众生活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研究;"冷"点主要在于对羌文学、法律、医药、体质与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另外,2015年的中国羌学研究中仍然存在部分论文质量较差、低水平重复研究等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三河”(黄河、赐支河、湟河)地区是西羌的发祥地,也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本文通过对青海省柳湾等地古西羌人的考古新发现及历史文献记载和羌人在大迁徙中与土著“东女国”等母系文化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后,得出结论:摩梭女儿国母系氏族社会是在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之下,如同芸花再现,这种返祖现象的存在不过才1500年左右,她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已有本质的区别,她仍然是封建私有制的产物,是一种新的母系氏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周毓华  孙婷婷 《民族学刊》2011,2(6):39-46,101
羌历年是羌民族生活和文化的缩影。2010年11月6日,邛崃市南宝山“5·12汶川大地震”灾后异地安置点木梯村的村民迎来了灾后的第一个羌历年。通过对此次羌历年的仪式过程及其宗教内涵、文化意蕴的解读,分析了当地村民、政府和社会组织在此次庆祝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并探讨羌历年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所发生的文化空间和宗教空间的重构、神圣与世俗的冲突与协作。  相似文献   

15.
汉文史籍记载中的古羌人种属繁多,后人关于其起源的研究多以“西方牧羊人也”之表意为基调.本文从语言学的视角,探讨了“羌”记音的可能性.通过分析对比“羌”(())在汉、藏文中的含义和变化,认为象形文字甲骨文之“羌”在与青藏高原南下族群接触后被用来记音,后世史家在研究过程中则忽略了这一可能性.而古藏文中的“羌”(())即现代藏文的“仓”(()),意为“骨系血亲氏族”,不仅揭示了古羌人的渊源,还原了古羌人社会早期的发展状况,还在客观上解释了羌人何以种属繁多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概述两汉时期西羌内迁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和简牍材料,从中原的政治形势、西羌的人口压力、当时的气候变化和中原王朝的对羌政策等方面具体分析了西羌内迁的动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羌语濒危的原因透视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语已步入了濒危语言的行列,其原因主要有:羌语语音差异明显,羌语词汇创生能力不足,羌文字长期缺失以及交际功能较弱,羌民的民族自卑心理和居住模式影响了羌语的生存空间.为有效地保护和传承羌语,应利用羌文字大力加强羌文学(羌歌)的整理与创作;以学校为主要阵地扎实推进羌语文教育;在政府支持下多措施营造羌语发展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护羌校尉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置的管理西先事务的秩比二千石的官职.这一官职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朗,前后存在了600余年,在找国少数民族管理制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护羌校尉制度的性质,在这600余年间却随着时代的变化、羌族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这一变化大致经历了西汉及东汉初期、东汉中后期、东汉末至南北朝这三个时期。制度的性质由开始的羁康为主,经中期以剿抚为主,发展到后期变成一种虚衔。在西汉的势力伸入河西地区以前,羌族主要分布在今青海、甘南及新疆等地区,所谓“河关之西南先地是也。滨于赐友,至乎河首,地千里。”“南接蜀…  相似文献   

19.
张世均  白珍 《民族学刊》2013,4(6):28-37,99-104
2012年,我国的羌学研究状况与2011年相比较,反映了我国学术界更加重视羌学的研究,具体表现在研究成果增多、研究重点有所突破、研究质量有所提高,特别关注羌族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贴近民众生活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研究。同时存在着对羌学研究中微观研究较多,宏观研究较少;对文化、艺术、宗教研究较多,对文学、法律、历史、体育、医药研究较少;部分论文质量较差、低水平重复研究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张世均  王博 《民族学刊》2015,6(4):71-80,118-123
2014年,我国学术界对羌学的研究热情不减、研究成果增多、研究质量有所提高,特别关注羌族及羌族地区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贴近民众生活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研究;刊载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以四川为中心的西部地区为主体,兼有全国其他地区零星的学术刊物,说明反映羌学研究成果的载体增多;研究方法上注重了对羌学研究中的微观研究、中观研究、宏观研究三者相结合,新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得到运用;研究的薄弱节点与2013年相比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对文学、法律、医药、体质与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部分论文质量较差、低水平重复研究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