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南朝梁昭明太子箫统主持编纂的《文选》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文选》自唐代成为显学后,历经宋元明清,研究者辈出,选学成为少数以书命名的专门之学。  相似文献   

2.
由武汉大学教授吴志达、陈文新等领衔编纂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于2005年9月由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包含明文学部一、明文学部二、清文学部一、清文学部二、清文学部三,共5个分卷,计1 200万字。其编纂始于1994年,集30余位学者之力,整整用了11年时间,才告完成。这是一部系统地汇辑明清文学研究资料的大型类书,对相关研究领域做了全面拓展,标志着明清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它的出版,对中国文学史、思想史、传统史学、传世典籍研究诸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将以其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功能服务于国家、造福于子孙。2005年10月20日,武汉大学隆重举办《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出版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该书的学术价值,寻找与之相关的学科生长点和发展契机,以进一步推进学术事业。本刊特选登主要领导的致辞和部分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方志编纂繁荣,且多留存至今,虽然方志中没有设立“藏书”一门,但是相关门类中保存了大量的藏书史料。通过这些零散的藏书史料,可以勾稽出古代藏书家的生平事迹和藏书活动的风貌,可以考知古代藏书家读书治学的感人情形,还可以辑录出数目可观的藏书诗文,丰富古代藏书文学的研究内涵。  相似文献   

4.
陈梦林一身二任,史学家的严谨与文学家的情思,使其方志编纂与文学创作相互融通,互相影响。一方面,文学思想烙上方志学的印迹。主张文学教化论,强调文学家的史学趣味,酷爱用典,融学术考证于山水观照,呈现出重征求实的方志学考辩色彩。另一方面,方志编纂带有更多的文学色彩。重视收录地方文学文献,以独特的文学敏感性捕捉历史文献材料中文学的特殊魅力,编排模式与写作方式均体现出自觉的文学意识,为台湾方志修纂树立典范,泽被深远。   相似文献   

5.
由吴志达主编,陈文新、阳海清、蔡靖泉、余传棚等任副主编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于2005年9月由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该分典包含明文学部一、明文学部二、清文学部一、清文学部二、清文学部三,共5个分卷,计1 200万字。其编纂始于1994年,集30余位学者之力,整整用了11年时间,才告完成。这是一部系统汇辑明清文学研究资料的大型类书,本文就其文献使用等情形作了抽样分析。  相似文献   

6.
“例”是明清时代重要的法律形式。在法律史上 ,以前朝的法律为本朝法律的来源是常见的现象 ,明清时期也不例外。清代的例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明代的例 ,只是在语言、编纂、规定上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明清律例条文、注释的考证与比较 ,揭示了明清例之间的继受关系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望族世家,其中宋徵舆家族是明清易代之际最负盛名的文学巨室。宋氏家族不仅是此际诗坛上实力最雄厚的创作群体,而且词曲创作亦造诣极深。宋存标、宋徵璧、宋徵舆、宋思玉,伯仲、叔侄的散曲唱和体现出风格、题材方面的内在统一和延续,并在思想倾向、情感基调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家族文学传承的特性。宋氏家族散曲创作取向的趋同,与明清之际社会审美思潮和家族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明清关中书院与文学之关系,从社会文化史视角对明清关中地区书院的复兴、书院的学术、书院与科举、书院与文人之风气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明清关中书院对明清关中文学发挥着促进作用,为科举人才的培养和文学环境的营造创造了条件,成为明清关中文学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9.
科举背景下的明清教育颠覆了唐宋教育重视文学的传统,转而对文学采取排斥的态度。明清教育实践中理学内容对文学内容的置换在根本上弱化了文学的基础,给明清文学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其最明显的表征就是雅文学的衰落。  相似文献   

10.
明清文学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渐趋深入,举凡作家个体、地域、科举、性别、家族、流派、群体等均成为研究的切入点,涌现出一批视野开阔,论证扎实的成果.高春艳博士的《李因笃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是一部以明清之际关中文学领袖李因笃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堪称明清地域文学研究方面的力作.  相似文献   

11.
在明代史籍中 ,对宣宗孙皇后多有褒词。其实 ,这些记载多属不实之词 ,需予以澄清。孙皇后在明代中叶政治中所起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三方面 :其一 ,孙皇后在宣德时期争金宝 ,废元后 ,变乱宫闱 ,促使明朝政治由清明向腐败转变 ;其二 ,孙皇后在正统“土木之变”时期 ,阻挠成阝王朱祁钰即位 ,影响抗击瓦剌入侵准备工作正常进行 ;其三 ,孙皇后在“夺门之变”这个导致明朝倒退的宫廷政变中起了消极的作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孙皇后在明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转变中 ,确实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因具有权威性 ,受到广大文史工作者的喜爱。然而《明史·刑法志》在涉及明律关于诬告反坐的处理办法时 ,有一段文字竟有十多处标点存在着问题。其原因是整理者没有将所举的每一个例子看成是反映“已决”、“未决”两种情况 ,且这些规定根据的是“反坐剩罪”的处罚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从先秦儒学到宋明理学 --中国古代人性论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某种意义,一部从先秦儒学到宋明理学的发展史也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人性论的发展史.本文分析了从先秦儒学到宋明理学的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在人性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及其理论得失,揭示了中国古代人性论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林鸿为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复古思潮盛行的明代,他的诗歌被视为唐音正声,其本人也被奉为闽中诗派开山之祖。然而经过考察,发现林鸿在明初福建诗坛上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他的地位是随着闽中诗派的崛起、发展而得以确立的。在得到巨大的声誉的同时,他的传记却被加入了种种虚构、臆想的成分,“林鸿”成为一个标签,他的诗歌和观念再也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上帝崇拜来自远古.从殷芸《小说》和段成式《酉阳杂俎》关于上帝的传说看,天界曾先后出现过三个上帝:刘天翁、张天帝和曹明帝.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他们对应的是华夏文明之初人间先后出现的三个总首领:赤帝(炎帝)、颛顼和帝喾.天界上帝是人间君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从唐至清 ,不断被人们所演绎 ,从杜甫的《丽人行》到洪升的《长生殿》 ,李杨故事渐渐脱离了它历史传奇的本来面目 ,向爱情神话的方向发展。本文力图以七夕故事作为原型意象对不同时代的人们的心理和李杨故事演变造成的影响出发 ,探究它们不断契合的过程中帝王妃子的情事转变成为具有现代平民性爱性质 ,令人同情的生死不渝的爱情神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明代地方志出版中的财务问题可以根据五百多种明代府、州、县方志来考察。地方志比 其他书籍更有可能包含生产成本的信息,因为监督地方志编纂的官员们需要核算费用。编纂出版一部 地方志需要购买原材料和生产设备,需要支付编纂人员和工匠的工资、工人的伙食费、给协助编纂或撰 写序言者馈赠的礼品费用,以及诸如运输和储存费用等杂项支出。对这些条目繁多的花费情况的考察,不论是对中国地方志的研究,还是对普遍意义上的书史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周易明夷卦通解——文王、孔聖生死覲探微@顺真$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贵州贵阳550025~~~~  相似文献   

19.
《全明词》漏收1000首补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明词》的出版,填补了词史文献整理研究的一大空白,但漏收词人词作不少。据明人诗文别集、词别集和词选、词话,补《全明词》漏收之词人20家词作463首,另补《全明词》已收其人而失收之词 537 首,共补词1000首。  相似文献   

20.
借用西方经济思想考察明清时期的经贸增长不失为一种研究视角。在这方面。托马斯·孟的晚期重商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觉得:明清帝国在客观上不自觉地成为了“贸易差额论”特殊的实践者,其“生产人口与技艺对于财富增加与经济增长重要性”的理论,在明清江南地区亦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