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要通过语言分析来解释隐藏其后的认知规律,这一规律就是语言形成的认知过程。在我国的修辞学研究中,认知被深入地运用于隐喻的研究中,而鲜用于其它修辞格。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对照辞格的对立面的认知意义进行分析。对照辞格的对立面互为前提形成新的认知语境,具有常规范型的关系并相互制约。对立面涉及两种认知域,说话人常侧重于一方并要求听话人注意他的侧重点与倾向。对立面具有信息性与规劝性特征,满足修辞话语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广告是一个修辞过程,本文以广告语篇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广告语篇的研究来对广告语篇劝说方式进行研究.研究中的语料收集来自于真实材料.本文的理论基础来自于肯尼斯·博克新修辞学的"认同说".作者将用认同说中的三中认同策略:同情认同,对立认同和误同对广告文本进行分析,以探究广告写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三种认同策略来达到劝说的目的.本项研究为广告文本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而且有助于理解广告语言如何展示修辞动机和影响广告修辞活动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认同"是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修辞话语采取三种方式达到交际双方的互相认同,即"同情认同"、"对立认同"与"误同"。公益广告修辞活动的主要方式是认同,即通过构建"同一"和"同体"与公众和社会进行互动,具有促进和谐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修辞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下)王希杰五修辞格从来就是修辞学中的一个中心课题。在80年代初我们曾经一再呼吁冲破修辞学的修辞格中心论唯一论,提出走出修辞格的狭小的牢笼。针对着传统修辞学的某些毛病,这样的呼吁是必要的有益的。在传统的修辞学中,修辞格仅仅是某些...  相似文献   

5.
修辞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修辞现象的科学。依照修辞格的分类,从关联修辞、强化弱化修辞、音韵修辞和文字游戏修辞四个方面探讨修辞学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指出修辞格分析对《高级英语》课文讲解具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载体,修辞是一门驾驭语言的艺术。这使得修辞学成为学习、运用、研究语言的重要工具,也成为反映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化蕴积的重要体现。词语修辞格作为美学修辞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国内外修辞学家们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运用语用学基础理论之一、会话含义理论中的格莱斯准则对词语修辞格进行阐释,用以探索词语修辞格与格莱斯准则的结合点,从而说明词语修辞格通过违反格莱斯准则来实现修辞中的隐藏含义,从而发挥其美学作用。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载体,修辞是一门驾驭语言的艺术。这使得修辞学成为学习、运用、研究语言的重要工具,也成为反映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化蕴积的重要体现。词语修辞格作为美学修辞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国内外修辞学家们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运用语用学基础理论之一、会话含义理论中的格莱斯准则对词语修辞格进行阐释,用以探索词语修辞格与格莱斯准则的结合点,从而说明词语修辞格通过违反格莱斯准则来实现修辞中的隐藏含义,从而发挥其美学作用。  相似文献   

8.
话语角色认知的修辞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是社会心理修辞学研究的新成果,阐明言语交际主体及其社会心理在言语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文中论述了话语角色与修辞的关系,话语角色认知及其在修辞中的作用,分别描述了自我角色认知、他人角色及角色关系认知、交际双方之间的话语角色关系认知、话语角色的社会心理认知。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对话语角色的认知,是恰当建构话语、提高话语修辞效果的重要条件。这种社会心理修辞学的研究,揭示了言语规律,为现代修辞学开辟了前景  相似文献   

9.
修辞格一般是从结构形式的角度来命名的。因而每一种修辞格理应具有一个特定的结构形式。而在以往的修辞学著作中 ,同一种语言的结构形式可以是不同的修辞格 ,不同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同一个修辞格 ,这就造成了修辞格划分的混乱局面。为此 ,我们建议将修辞格改称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力先生对汉语修辞格的论述涉猎广泛、独具特色。在他的论著中,论述到的汉语修辞格计有22种之多,不少是其他修辞学专著没有触及的。无论是讲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的修辞格,他都紧密结合汉语语法来讨论,与一般修辞学者的研究思路大不相同。特别是他讲现代汉语修辞格时,完全摒弃了20世纪30年代讲修辞的著作"先从国外学习了一种体系,然后再在汉语中找例套上"的做法,而是以一部专书《红楼梦》为取材对象进行系统地研究,很少受西洋修辞学框架的影响,因此颇多创见,结论亦都符合汉语修辞的实际。王力先生对汉语对偶格的论述全面而深刻。他对汉语对偶格的论述,既有结构形式上的细致描写,又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概括与解析,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汉语的特点非常有启发意义。王力先生对汉语"省略"问题的论述独出机杼,所论内容远较普通修辞学著作要全面周延,揭示了汉语语法与修辞紧密关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尽管Antithesis与对偶作为辞格 ,有相似之处 ,但Antithesis只基本相当于对偶中的反对。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两者的类比让学生更好地掌握Antithesis,同时又应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两者的差异性以便在翻译与写作中使译文和作文更加生动与地道  相似文献   

12.
浅谈对偶     
对偶是汉民族心理的、思维的、语言的三方面的结晶 ,是汉民族特有的语言现象 ,这种修辞方式具有对称性、重复性、完形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也是对偶具备外部形式上的完整性和内部语义形态相对独立性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3.
Antithesis(对照)对文章的写作与欣赏有很大的帮助,这种修辞格可以从音位、词法、句法、语义和语篇等层面进行对比语言学分析,在阅读理解时能分别体会出不同的含义以及antithesis在中西宗教、政治、社会和教育等领域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借对的认定     
结合语言和文献,从言语交际的一般原则出发讨论古诗中借对的认定问题,我们以为:一、借诗句中某字的同音字的音义来形成工对,前提之一是,这个借来的意义不得与原对子的正义、语境相冲突.如果它处于某个词或词组结构中,那它在意义上要能与这个词或词组作最低程度的组合.二、在强式字词和一些常用的凝固结构上一般不产生借对.三、在当时人乐于接受的、意境等方面本自相配的事类、义类之间,不会产生借对.四、借对既然是为了追求对偶的工整,那么,是否为借对,就可以通过反推法来检验.  相似文献   

15.
对偶观念及其在汉语表达中的体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偶观念是汉民族深入人心的古老传统观念之一 ,它体现在汉民族各种形式的表达中 ,其中以汉语这种言语表达形式体现得最为充分。无论是静态的各级语法单位 ,还是动态的言语表达 ,汉语都无处不体现着对偶观念 ,特别是对联这种汉语特有的话语形式。汉语表达中广泛体现出的对偶观念 ,反映了汉民族对称均衡、好事成双的审美意趣。从这个角度讲 ,一种语言代表着一种文化 ,甚至可以说 ,一种语言就是一种世界观。  相似文献   

16.
对偶的认知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偶是汉语传统的特有的修辞手法。从认知的角度看,对偶的形成受到人的认知心理上的对称性原则的影响。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来看,对偶的形成动因和机制可用对称象似动因来解释。其实,在我国人们早就有了这方面的认知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对偶在各种语体中几乎都有使用,但表现形式却不尽相同。其原因在于语体对对偶的制约以及对偶对语体的适应,其目的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同时也符合适应题旨情境的修辞原则。  相似文献   

18.
Parallelism、antithesis与排比、对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arallelism与antithesis是英语中广泛使用的修辞手段。Parallelism常译为平行式平行结构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完全相同或非常类似的句子构成。并且句子或句子之间的联系由于语义上的一致和句法关系的相关得到加强。Antithesis意味相关、相对 ,是把相反的词、短语或从句用平行或对称的结构排列起来 ,以表达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使两层意思互相对照 ,达到加强语气的目的。Parallelism及antithesis与汉语的排比、对偶有相似之处 ,也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于苏轼诗歌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其作品的考证、意象分析、艺术成就、情感表达等方面,忽视了其诗歌中大量出现的数字。数字对于诗歌等艺术作品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苏轼诗歌中存在大量的数字对仗现象,从数字对仗所表达的多与少的对立与统一、数字与其他词性的词语相结合所表达的含义与效果、数字在诗歌中的艺术效果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苏轼诗歌中的数理美。  相似文献   

20.
威斯坦.休.奥登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他经常通过回溯和对照手法将各个阶段的历史世界并置在同一诗篇里,写出他对人类历史困境的思索。在他看来,历史是人类选择活动的承载,也是人类一系列错误选择的铁证。诗歌中的历史沉思可以帮助我们审视历史并从中吸取教训,然后做出合乎理性和道德的行为选择,为塑造更为合理的未来形式提供必要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