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慥的《类说》,作为宋代的一部重要的类书,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与征引,但专门的研究却极少。笔者以书中收录的笔记小说为例,发现《类说》独存的唐代笔记小说条目有186条。这些独存的笔记小说条目,体现了《类说》存亡辑佚、考证史实等作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西京杂记》(以下简称《杂记》)是东晋葛洪撰著的一部笔记小说。书中不少传说故事被后人引用,所以其语言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杂记》中有大量的复音词,其中也不乏一些新词新义,很值得我们研究。本文首先具体考察《杂记》中的新生复音词,并试图对《汉语大词典》的收词和用例提供一点参考,文章最后是分析这些新生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曾慥的《类说》,是宋代的一部重要的类书,内容丰富,保存了大量笔记小说,可为古籍校勘、考证提供依据;具知识性与艺术欣赏性,体现出丰富的史料价值。同时,《类说》也存在删削较多,文字零碎,不题作者;文字错讹脱衍、引书错误;有目无文,体例不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崇祯皇帝继位、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垮台以后,当时的文坛出现了三部揭露谴责魏忠贤阉党的小说:《警世阴阳梦》、《皇明中兴圣烈传》和《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在这三部斥魏小说中,《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的历史意识与文学意识结合得最好,是最有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这部书令人瞩目之处是,该书作为一部历史小说,用艺术的手法,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晚明时期东林党与魏党进行顽强斗争的过程,在历史小说的写作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笔精》是一部明末徐(?)所著学综四部的杂考.用札记、随笔的写作形式来考订经传、史志、诸子、诗古文辞,图书分类学家称之为杂考,归入子部杂家类.而溯其起源,《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始于班固《白虎通义》和蔡邕《独断》,可是,前者专述经义,当入经部总义类,后者则记录汉代名物制度,当入史部政典类.至于唐李匡义《资暇集》、李涪《刊误》、苏鹗《苏氏演义》、宋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朱翌《猗觉寮杂记》、吴曾《能  相似文献   

6.
《西京杂记》是早期的都城笔记之一,书中对西汉长安的宫殿、人文、典章制度有大量的记载。文章从地域的角度出发,从汉廷的奢华、官宦文人和奇闻异事三个方面来探寻《西京杂记》叙事中的长安意象,追忆当年繁华,解读长安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7.
《西京杂记》是晋人葛洪撰写的一部笔记,书中所述都是汉代的传说,书中所述都是汉代的传说、琐闻和有关西汉京都的宫室园囿之事,故以“西京”(即长安)为名。因其是笔记小说,往往为  相似文献   

8.
苏轼《东坡书传》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坡书传》是苏轼自己颇为重视的三部经学著作之一,历代《尚书》学者也多有称引,但是近代以来却无人注意该书。本文从《东坡书传》的撰写和流传、《东坡书传》的主要成就和后人对《书传》的评价诸方面,初步探讨了《东坡书传》的学术价值和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赵普光 《社区》2008,(23):8-9
现代书话是一种极富传统意味的文学新体式。在当代的书话家中,能够熔铸古今自成新体的,恐怕莫过于黄裳先生了。黄裳的书话文字集中见于《珠还记幸》、《榆下说书》、《音尘集》、《春夜随笔》、《妆台杂记》、《笔祸史谈丛》、《春回札记》、《来燕榭读书记》及《黄裳书话》等集子中,显示出了独特的文体之美。  相似文献   

10.
继《史记》、《汉书》、《三国志》之后,在南北朝时代又出了一部范晔编写的《后汉书》,它和前三部史书合称为“四史”,是我国古代正史中的名著。论及范晔的《后汉书》,前人一般认为它不及《史记》、《汉书》,而忽视了它自有的价值和特色。在范晔作《后汉书》之前,记叙东汉一代的史书,据清代著名史学家王先谦在《后汉书集解述略》中说到,已有班固、卢植、刘珍、谢承、薛莹、司马彪等  相似文献   

11.
曾慥的《类说》是宋代一部重要的类书,经过系统比对,可以发现,《类说》所收唐人笔记小说与原书单行本或丛书收录本存在内容详出、人物互异、时间地名互异、事物互异、诗文互异等许多互异之处。通过对这些异文进行归类分析,可见这些异文条目的史料价值,以及《类说》考证辨疑的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2.
《越绝书》是一部古籍,《四库全书》编入史部载记类,历来公私书目也常常编入杂史、稗史之类,所以它是我国的一部古老历史文献.《越绝书》的内容,有三方面为历来学者所特别重视.第一,此书详细记载了吴越交兵,越王勾践生聚教训,最后兴越灭吴、称霸中原的经过,内容涉及兵法、权谋、术数等等,所以清钱培名在其《越绝书札记》中说:“《越绝》,复仇之书也”.第二,《越绝书》为我国以后出现的大量地方志开创了范例,万历《绍兴府志》卷五十八序志说:“其文奥古多奇,《地传》序形势、营构始末、道里远近,是地志祖.”乾隆《醴泉县志》毕沅序说;“一方之志,始于《越绝》”.此书中特别是《吴地传》与《地传》两篇,对吴越山川、地理、城池、物产  相似文献   

13.
五、明代私撰目录之进步,日趋科学分类,小学独立发展。宋以后官修簿录《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以至《四库全书总目》等都沿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列小学于经部。有的私家目录书也在所难免。如元末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志》即循四部分类,小学附经类,收书也较保守。小学类除收尔雅、说文、广韵等书外,还收法贴、蒙求、童蒙训、弟子职等。后来明王圻的《续文献通考》有所补正,将弟子职等幼仪入儒家类,将蒙求等入类书类。本着“以类相从”,而“区别部别,不便错杂”(小序)。  相似文献   

14.
<正> 《通志》二百卷是一部纪传体的通史。是郑樵“会通”学术思想在史学编制上的最根本的反映,其中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而《校仇略》、《艺文略》、《图谱略》三篇又是他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郑樵的目录学思想。《通志·校仇略》是我国第一部目录学论著,虽然从书的名称看,此书是关于“校仇学”的,但它是目录学理论的专著,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目录学的原理和规则。在书中郑樵第一次明确了治学、图书、类例三者之间的关系,他写道:“学之不专者,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者,为类例之不分也。”又说,“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并通过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指出了目录学的任务,提出:“欲明书者,在于明类例”、“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具在”,“观其书可以知其学之源流”。  相似文献   

15.
康熙二十二年,宛平知县王养濂主持修纂《宛平县志》,开创了北京地区官方为附郭县修志的先例。在此之前,专门记载宛平县事迹的有沈榜的《宛署杂记》,同时在张吉午的《(康熙)顺天府志》和缪荃孙的《(光绪)顺天府志》中也涉及宛平县情况。与此三书比对,《宛平县志》在"人物"和"艺文"内容上优于沈书;在资料详实上富于张书;在史源和校勘上助益缪书,具有较高的文献、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试论周作人对“苦涩”审美境界的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说煎药的时候,和着中药味读梁漱溟的书,效果会出奇好,因为梁先生的书中是会流淌出浓浓的中药味的。我们在品尝周作人的小品散文时,恐怕也会产生同样的感觉。周氏的散文明显有着和中药一样的味道,那就是“苦涩”。他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对“苦涩”的一种特殊喜好,他的散文有许多是以“苦”或“药”为题,诸如《苦茶随笔》、《苦竹杂记》、《苦口甘口》、《药味集》、《药堂杂记》等等,甚至他的书房也命名曰:“苦雨斋”、“苦茶庵”。“苦  相似文献   

17.
《北里志》记载了中和以前长安城平康里的歌妓生活,是后人了解唐代青楼及娼妓的重要的历史资料。此书开后世《青楼集》、《板桥杂记》等描写青楼类作品之先河。此书虽是一部笔记小说,但人们可以从中管窥唐时长安士子生活的某些情状,并了解诗歌创作及传播的某些方式。与此同时,唐末社会环境、风俗习惯等也在《北里志》中有着诸多真实的记载。  相似文献   

18.
苏轼有三部学术专著,即《易传》、《书传》和《论语说》,《易传》、《书传》流传至今,《论语说》却亡佚了。 《论语说》作于谪居黄州之时。苏轼《黄州上文潞公书》云:“到黄州,无所用心,辄复覃思於《易》、《论语》,端居深念,若有所得,遂因先子之学,作《易传》九卷。又自以意作《论语说》五卷。……《易传》文多,未有力装写,独致《论语说》五卷。公退闲暇,一为读之,就使无取,亦足见其穷不忘道,老而能学也。”(《东坡集》卷二十九)书作于元丰五年  相似文献   

19.
江沅的《说文释例》是《说文》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其产生误解,认为江氏的《说文释例》问世于王筠的《说文释例》之后,其实江氏之作先于王筠的《说文释例》20余年。由于江沅的《说文释例》与王筠的《说文释例》书名相同,人们多把这两种书看作同是阐释《说文》体例的著作,这就混淆了“类例”与“体例”的界限。江沅的《说文释例》是以类例材料阐明《说文》一书的“本字本义”和“音义关系”的著作,而王筠的《说文释例》则是阐释《说文》体例的著作,二者的性质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隋唐演义》的成书过程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唐演义》是说唐系列小说中的集大成之作。褚人获以“杂记之小帐簿”为写作标准,整合此前的说唐小说、唐宋笔记,广泛吸取戏曲说唱艺术、史传作品的“营养”,创作成一部一百回的《隋唐演义》。本文以作者书序为线索,试图梳理《隋唐演义》所继承的书目来源。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褚人获对此前说唐系列作品以及唐宋笔记故事的继承发展,本文在《隋唐演义》与《太平广记》等系列小说集的关系、《隋唐演义》与《逸史》的关系以及转世因缘的线索等内容上提出了新的看法。综合而言,《隋唐演义》是在褚人获吸收综合《隋唐两朝志传》、《隋史遗文》、《隋炀帝艳史》、《杨太真外传》、《梅妃传》、《太平广记》系列小说集等书的基础上整合创作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