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知识卡片     
GDP和GNP 国内生产总值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即英文gmss national product的缩写,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2.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有三种表现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进口(流进)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因此,它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3.
知识卡片     
宋艺 《四川省情》2008,(9):43-43
GDP和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即英文gross national product的缩写,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概念1.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有三种表现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财政社会性支出影响初次分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慧  张媛媛 《统计与决策》2012,(20):124-126
对收入分配的关注历来都是财政支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财政的社会性支出政策是调节初次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工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我国现行的财政社会性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住房和社区设施支出以及医疗支出起到了缩小贫富分化的作用,但教育支出却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三个流向,即:政府所得、企业收益和居民收入。从分配法核算地区生产总值的构成看,政府所得就是生产税净额,它的主体部分就是财政收入,企业收益就是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居民收入就是劳动者报酬。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浙江经济快速增长,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演变的趋势,是初次分配逐渐向企业倾斜,居民收入比重下降较快;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慢于经济增长,占GDP的比重显著下降;同时,国民收入在分配中快速向政府倾斜,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长.全省国民收入分配与全国主要省市比较,政府收入比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整体水平与全国相当;同发达国家相比,浙江居民初次分配收入的比重严重偏低,企业和政府的比重明显偏高.这样不利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建议采取增加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措施,加快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8.
探寻GDP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什么是地区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  相似文献   

9.
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曾经指出 :“统计资料是巨大历史变迁的副产品。”反过来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修订 ,反映了过去几十年间许多经济大事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 ,便是许多国家由原先注重统计国民生产总值(GNP)指标 ,向注重统计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转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它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本文对此作了阐述。按照1993年新SNA的解释“一个国家的GDP等于从事生产的所有常住机构单位的总增加值之和”。而一个国家的GNP ,则是所有“常住机构单位的应收原始收入之和”。GNP等于GD…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收入分配的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收入分配的透视□贺铿郑家亨邱晓华郑京平收增入分配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安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收入分配内涵十分丰富,本文主要讨论国民生产总值(GNP)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并根据收入...  相似文献   

11.
翻开任何一本经济学和经济统计教科书,都会谈到初次分配、再分配这样的内容.本文以此为题,自然不是这些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想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作为百姓,我们是如何介入这些分配并受其影响的?第二,初次分配、再分配之后,分配是否就此结束? 国民经济是一个包括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各个阶段的运行过程.产品是由生产者生产出来的,但其最终目标是要供全社会各方面当期消费或积累起来,如何使产品从生产者手中到达使用者手中?其间需要有一个分配过程.如何实现产品分配?在市场经济机制下,分配的对象常常不是产品本身,而是按照生产所创造的价值进行分配,形成社会各方面的收入,人们以手中持有的收入到市场上去购买产品,最终使产品达到使用者手中.所以,所谓分配,尽管其实质是产品的分配,但其外壳在很大程度上则是收入的分配,一般将各种收入分配行为归纳为两个阶段,即收入初次分配和收入再分配.  相似文献   

12.
国内生产总值(下文简称为GDP)反映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用于常住单位当期消费和投资的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按照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可分别从生产、分配、使用三个不同角度观察,采用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 GDP,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由于对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统计单位、记录时间、估价原则有明确的  相似文献   

13.
黄永新 《统计研究》1986,3(3):22-22
一、计算原则 在SNA体系中,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我国是否亦用“国民原则”计算,尚待探讨。国民生产总值是由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外净要素收入两部分构成。就全国范围来说,采用“国民原则”是无疑的。但就一个地区来说,问题就比较复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区间的横向协作与联系越来越广泛,“本国(区)居民在外地的投资和劳务收入”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交叉。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派出常驻机构,二是派出临时机构。若按“国民原则”计算,派出常驻机构及其人员属于“长期居住在本地但户口未迁入本地的外地居民”,应视为所在地的常住居民,常驻机构各生产要素所创造的增加值应计入所在地的国民生产总值中,但所在地对这类机构的收支情况并不了解;临时派出  相似文献   

14.
黄松萍 《浙江统计》2008,(5):31-31,39
一、温州初次分配的现状 初次分配是把企业作为分配的主体,将企业的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的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基本的分配关系。温州作为开放较早、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情况既具有全国性的普遍特征,也带有民营经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一个地区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了政府、企业、个人三个不同主体的最终收入。GDP的三者收入构成是基本的分配关系,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拟通过近年来的相关资料对我市政府、企业、个人分配构成的主要特征做初步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对居民、政府、企业在收入分配中的总体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GDP保持同步增长,甚至超过GDP增速。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两个提高”是针对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大举措。本文就近年来贵州省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如何判断和评价国民生产总值分配格局,是当前争议较大的一个重要问题。归纳起来,争议主要集中于两个问题:一是国民生产总值分配是否向个人倾斜;二是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向个人倾斜是否合理。由于对这两个问题的争论直接影响着下阶段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因此,正确判断和评价国民生产总值分配格局,需结合新形势进行全面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晓超 《统计研究》1989,6(4):13-17
一、国民收入总量指标的选择 客观、准确地分析国民收入分配是以科学的国民收入总量指标测算国民经济为前提的。选择MPS国民收入总量指标,还是SNA国民收入总量指标,至少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第一,鉴于分配格局和机制直接调节着各经济体的收入,影响到各部门、各阶层的经济利益,因此研究国民收入分配问题必须突破物质生产部门创造价值的传统观念。第二,由于国民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阶段,以及国民收入支配体在两个阶段支配收入的内容、范围存在着差异,应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阶段采用两种不同的国民收入总量指标。从SNA国民收入与MPS国民收入的主要区别来看,MPS国民收入显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首  相似文献   

20.
对《对我国分配核算的几点建议》的质疑中国人民大学姚丽芳一、金融交易不应属于再分配再分配过程指的是对各部门已实现或已分配的初次分配收入通过现金和实物转移进行再分配的过程,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再分配被定义为单方向的无偿转移,伴随着资金所有权的变化,金融活动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