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老舍是一位知名的小说作家,在他开始写剧本以前,他已经写出了包括《骆驼祥子》在内的九部长篇小说和数十篇中短篇作品了。从抗日战争爆发,他才从事戏剧创作,特别是建国以后,他更以主要精力写戏。综观他一生共写出各种剧本三十余部,包括话剧、歌剧和戏曲。这些作品不仅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和世界剧坛,为我国戏剧舞台创造了一批保留剧目,同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特别是他的话剧创作,在继承我们民族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他的独创精神,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布莱希特与中国戏曲有着特殊的因缘关系。他是西方戏剧家中认真解读中国戏剧的第一人。他借鉴和吸收中国戏曲的营养,完善和发展了他的新型戏剧观,这主要表现在他的戏剧理论文章和两部剧作《高加索灰阑记》与《四川好人》中。  相似文献   

3.
李渔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难得的全才,于文学艺术有多方面的建树。作为小说家,他著有小说集《十二楼》;作为戏曲家,他著有戏曲集《笠翁十种曲》;作为诗文作家,他著有诗文集《一家言》。李渔不仅在各种体裁的创作上有广泛的成就,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理论家。他从丰富、深厚的艺术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一些有关文学艺术的理论命题,涉及到有关文体的审美特征,冲破了传统儒家文艺思想的桎梏,在近古时期的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观李渔的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理论,我以为最有研究价值的还是他的文学思想和艺术理论。它们在中国文  相似文献   

4.
曹禺与斯格里勃和奥尼尔──再论《原野》是一部佳构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禺与斯格里勃和奥尼尔──再论《原野》是一部佳构剧李树凯"《雷雨》是内行人的制作"。这是戏剧家李健吾先生评《雷雨》时说的第一句话。①李健吾先生作为曹禺的同窗好友,非常了解曹禺,一语道出了曹禺写戏的优越条件──他是懂得戏剧艺术的"内行人"。曹禺的戏剧崇...  相似文献   

5.
围绕着《塞莱斯蒂娜》的文体,国内外的学者们争论了多年,究竟是戏剧,还是小说,至今仍未能统一看法。笔者在文章中就《塞莱斯蒂娜》的文体之争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塞莱斯蒂娜》是一部戏剧,而且是一部悲喜剧,一部应该归入案头剧范畴的悲喜剧。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典名剧《西厢记》从古到今,出现了诸多版本。“董西厢”是第一部彻底改变《会真记》主题命运的文学作品,“王西厢”则将“西厢”故事推上古代文学艺术巅峰,而“石西厢”的成功在于继承和发扬了董、王《西厢记》具有的、而我国戏曲史上较少自觉到的戏剧意识,完善了我国戏曲从抒情诗向现代戏剧的转变。从《会真记》到“董西厢”到“王西厢”再到“石西厢”的发展演变过程,是“西厢”故事从传奇逐步过渡到戏曲的过程,是我国戏曲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我国戏曲文学的戏剧意识从自发到自觉、逐渐被唤醒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曹禺是一位公认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戏剧大师,他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堪称我国现代戏剧的精品,将它们“列入世界文学之林而毫无逊色”。文章认为,曹禺建国之后,还是原来的曹禺。他始终倾心于艺术的追求,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矛盾冲突的建构与戏剧语言的提炼,为新中国剧坛增添了光彩。但是,曹禺又不是原来的曹禺。通览他的作品可以发现,他建国前后创作心态不一样、创作方法不一样,以致于创作效果也不一样。在总结曹禺建国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创作的功过得失时,要积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知识分子定位问题,一是创作自由问题。这两个问题都直接关系着中国戏剧的成败与命运。  相似文献   

8.
索因卡以其杰出的戏剧创作蜚声世界文坛,而他的一系列优秀戏剧作品则明显反映了他的文化价值观念.《沼泽地居民》、《狮子和宝石》、《森林之舞》、《强种》和《死亡和国王的马车夫》是索因卡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五部戏剧作品,从这五部戏剧作品中的“外乡人”这一原型人物入手,对索因卡的文化观进行梳理,阐明他对待西方主流文化态度变化的轨迹.纵观索因卡的戏剧创作,他从最初对待西方主流文化的亲近逐渐走向背离;从最初对约鲁巴文化的怀疑,逐渐走向肯定和赞扬.简而言之,索因卡从最初的亲欧倾向或者说亲欧洲文化倾向最终走向约鲁巴主义或者说非洲中心主义,他把希望寄托于充满神灵和仪式,以及巫术的非洲神话世界.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美学》的重要贡献是阐述了"艺术形式的历史化"之学术论点,该论点表明:艺术形式包含自理念,理念变化了,形式将随之改变。德国人斯丛狄着眼于现代人的精神状况给经典戏剧形式带来的"困难",他通过分析具体作品所面对和解决的"困难",清晰地描绘了西方现代戏剧的形式。文章以斯丛狄的《现代戏剧理论》为切入点,从黑格尔理念及艺术发展的逻辑出发,试探讨黑格尔与斯丛狄所描述的以文学为主导的西方现代戏剧之关联。  相似文献   

10.
张燕瑾先生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对中国戏剧史进行“历史的沉思” ,形成了沉思的历史———《中国戏曲史论集》 ,于 1995年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全书共 2 6篇文章 ,是一部研究型的戏剧史著作。我们从学术研究个性、学术研究方法与手段两个角度 ,仔细地审视张燕瑾先生《中国戏曲史论集》 ,就会发现它的特殊贡献。《中国戏曲史论集》第一个具有开拓性的理论价值是 ,作者具有鲜明的戏剧史意识 ,并用这种戏剧史意识去观照中国戏曲史上的问题 ,作出自己的判断 ,成一家之言。张燕瑾先生在《〈中国戏剧史〉序》一文中 ,在分析了剧本为一剧之…  相似文献   

11.
卢那察尔斯基曾经指出:“当我们考察戏剧创作时,就会看出,它比任何其他艺术部门具有更多的辩证的性质”,“剧本可以是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的,但是它必须具有辩证性——通过矛盾的斗争而发展”。(《论文学》第65页) 曹禺是一位极懂戏剧特性的剧作家。他为我们提供的戏剧创作经验,处处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从辩证法的角度去研究这些经验,更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戏剧艺术的  相似文献   

12.
王文兴是台湾当代文学现代主义的标志性代表。他曾是《现代文学》刊物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文学》时期的他就以现代主义文学先锋姿态享誉台湾文坛。之后,他分别发表了《家变》和《背海的人》两部震动文坛的长篇小说,这两部小说摆脱了他1960年代各种现代主义写作技艺的束缚,将自己对台湾现实父权、威权政治的反抗发挥到了极致。更可贵的是,在长达四十年的台湾当局的戒严时代,王文兴以现代主义的象征、隐喻和戏拟对历史和现实的台湾进行一种批判性的文学阐释,而且他执着于对今世今生的台湾世态人生的刻画。可以说,在这种现代主义技艺的高超实践和现世人生的精心雕琢中,王文兴攀登到了自己的艺术高峰,也成为台湾文学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13.
对于外国文学,鲁迅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地“拿来”。并说:“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①鲁迅所说的“拿来”,就是指要勇敢地学习、借鉴外国文艺的优良传统。曹禺和鲁迅一样具有“拿来主义”的精神和勇气。他广泛涉猎西洋戏剧,用西洋戏剧的艺术经验,丰富自己的创作。他1935年问世的《日出》,深受高尔基近代剧《底层》的影响。因此,《日出》和《底层》在结构艺术方面具有共同的美学特征。两位作家都运用了崭新的结构艺术,就是“横断面”的描写。结构艺术起着组织安…  相似文献   

14.
孙犁是一位创作与理论并重兼长的作家。他在四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不仅写了大量优美动人的文学作品,而且写了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理论批评文章。他在中学学习时就写了关于《子夜》的评论,发表在开明书店办的《中学生》杂志上。抗日战争开始后,孙犁结合斗争的需要,先后写了《民族革命战争与戏剧》、《现实主义文学论》、《鲁迅论》、《论通讯员及通讯写作诸问题》、《文艺学习》(即《区村和连队的文学课本》)等理论著作。在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孙犁又写了不少理论批评文章,汇集成《文学短论》一书。从1956年到1976年,“十年废于疾病,十年荒于动乱”,基本上没有写什么东西;但当他重新提笔以后,又写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话剧是来自大洋彼岸的缪斯之子。从这种在西方民族环境中诞生的戏剧形式“输入”之日起,民族化就作为一种探索与追求的目标,困扰和激动着许多中国话剧运动的有志之士。在这些。前驱中,阳翰笙是继田汉、欧阳予倩、洪深等人之后,在剧作方面成绩斐然的一位。阳翰笙在话剧民族化方面的探索,主要是在抗战时期进行的。他的八部剧作中,有七部(《前夜》、《李秀成之死》、《塞上风云》、《天国春秋》、《草莽英雄》、《两面人》、《槿花之歌》)写于一九三六年冬至一九四三年冬。这七部剧作,无论就内容还是就形式而言,都应当看作是一个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的艺术整体,它们以各自独具个性的姿色共同呈现出一种民族化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16.
论俄国早期象征主义戏剧美学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5年,天蝎出版社的作家丛刊《北国之花》(第四期)刊载了三篇剧作——《地球》(勃留索夫)、《三度花开》(巴尔蒙特)和《坦塔罗斯》(维·伊万诺夫)。它们虽然并非俄国象征主义者最早的戏剧实践(论时间安年斯基的戏剧探索更早),但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俄国象征主义戏剧宣言。这三部剧在内容上并无太多创新之处,系三位作家诗歌领域创作的延续,其珍贵之处主要体现在抒情诗基础上的象征主义戏剧形式创新,而目前我们对此了解较少。本文尝试从综合艺术倾向、抒情化和戏剧假定性等几个方面窥探俄国早期象征主义戏剧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曹禺与奥尼尔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宏 《中州学刊》2003,(5):77-79
对戏剧艺术形式的大胆革新 ,深沉的悲剧感 ,刻意渲染神秘气氛 ,这是曹禺与奥尼尔的相似之处。但是 ,奥尼尔是西方现代派作家 ,不关心社会政治问题 ,他尽力使自己的人物摆脱时代 ,成为抽象的人类的象征 ;而曹禺则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 ,自觉地反映社会现实 ,他在《原野》的创作中成功地借鉴了《琼斯皇》的某些艺术技巧 ,从而完成了独立的戏剧人物创造。  相似文献   

18.
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创作的两幕剧《等待戈多》是一部反传统戏剧,《等待戈多》的经典化标志着戏剧史意义上的真正革新。它不仅仅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更是一部面向未来的现代性作品。无论是其艺术形式,还是戏剧语言,乃至主题意蕴都充满了矛盾性、对立性、非逻辑性和不确定性,把文本放在现代性视野进行文化观照和经典重读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它的思想特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骥德是中国戏剧批评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的主要理论著作为《曲律》,内容丰富,见解精辟,文笔清丽,是我国古代戏剧批评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王骥德活动于明代万历年间,这正是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学术争鸣颇为热烈之时,他在与两派成员长期交往、反复辩难的过程中,比较深刻地认识到两家的得失,并在这个基础上博采众长,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的戏剧理论体系。王氏《曲律》,实际上是对于沈、汤二家争论的总  相似文献   

20.
一李渔是清初著名的戏曲家兼小说家,也是明清文学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学识广博,著述甚多,戏曲《笠翁十种曲》,小说《无声戏》、《十二楼》等雅俗共赏、妇孺皆知,诗文集《笠翁一家言》耐人寻味、盛传一时,还有杂著《闲情偶寄》,精辟透彻,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和戏剧美学思想,尤其是那系统的戏剧理论至今令人叫绝。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著作评价褒贬不一,对他的品性为人大有非议。在他生前死后的三百年间,极少有关于他生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