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契丹佩饰,为契丹衣饰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带饰、头饰、项饰和手臂之饰四个方面的内容。契丹带饰,从材质上分,有金属带、革带、丝带三种,从款式上分,有传统的蹀躞带和汉式腰带两种。契丹头饰、项饰和手臂之饰,保留着浓厚的北方民族文化传统韵味,通过对契丹佩饰的考察,可以更加深刻而具体地理解到契丹文化的传统特色。  相似文献   

2.
自然崇拜是各民族在历史上普遍经历且延续时间最长的宗教形式之一.契丹现实社会中的等级现象,决定了契丹人观念中的自然诸神体系也有尊卑上下的等级之别.在契丹的自然神统中,以天地最为尊贵,祭祀天地的礼仪十分隆重,其基本场所是木叶山,契丹木叶山祭天,相当于中原帝王的郊天大礼.天地以外,较为重要的契丹自然神是日神、黑山之神、辽河神、风神、火神、猎神等.由于契丹故地西辽河流域是传统的中原农耕文明和后起的草原游牧文明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文化上的承继和横向上的传播,使得契丹自然崇拜礼俗往往与中原传统礼俗相合.  相似文献   

3.
契丹衣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特性。契丹衣饰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契丹体衣可分为上衣和下衣。左衽小袖,是契丹上衣最基本的传统特征。契丹下衣。最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于男为通服小口长裤。契丹手衣,已与现代手套没有本质差别。契丹足衣,显著特征在于服靴。综合各类材料可以看出,契丹衣饰文化,有着异常深厚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风俗习惯,是区别于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又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契丹族的风俗总括为三大方面:婚姻,主要是自由婚、抢劫婚、买卖婚、逆源婚、两合婚;生活方式,主要有畜牧与渔猎、居住与服饰、节日与礼仪:宗教信仰,主要包括泛灵论、祖灵崇拜、图腾崇拜、佛教与禁忌。通过以上诸方面的介绍,较为详尽地勾勒出了辽代契丹人的主要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5.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契丹民族有着重要的响和作用。契丹民族尊孔子为大圣,接受儒家思想兴儒办学,兴礼立制,以德治国,纲常名教,提高了契丹民族的文化素质,增强了契丹帝国的振兴,促进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进程。契丹民族倡导儒风不及金元,仍保留着尚武习俗,他们吸收儒文化有着古朴 重实用的特点。他们在北方草原地区首开儒风,则加速了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为我国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元朝统一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阿保机统治时期契丹社会政治特点是:同保守派势力进行斗争,确立了世袭汗权;建立契丹政权,为契丹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外发动战争,拓展了疆域,提高了契丹族的声望;营建皇都,建立中央及地方统治机构,以巩固契丹政权;重用汉族地主,吸收汉族的统治经验,以维护契丹族的统治.  相似文献   

7.
契丹来源于东汉末年以来东胡人的后裔乌桓、鲜卑与匈奴残余经重新整合而成的社会混合体,由于当时的北族,可以泛称之为“胡”,故曰契丹源于“杂胡”,而其主体族源,当为乌桓余部。  相似文献   

8.
天文学是游牧民族极其重视的一门科学,它又是一个民族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我们可以通过“契丹国朝天文学,考古的新发现,契丹族天文学家”等三方面内容的介绍,窥视契丹族天文学成就、发展状况之一斑。  相似文献   

9.
契丹射柳仪     
契丹族的文化礼仪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礼仪的一个组成部分。射柳仪(又称瑟瑟仪)就是契丹族的一个古老的礼仪之一。它是一个带有迷信色彩的祈雨仪式,它的产生同契丹族的社会经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并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0.
略论契丹“营州之乱”对武周立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发生的契丹“营州之乱”,不仅让武周政权在军事上付出惨重代价,而且还引发一系列边境问题。然更为重要的是它迫使武则天在立嗣问题的态度上发生了转变,由支持武氏转为支持李氏,为后来李氏重掌大唐政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基于南北方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潜意识而形成的致力于中华民族汇蓄、凝聚的发展过程,曾产生了许多异彩纷呈的独特的历史现象。契丹辽朝政权与五代、北宋政权的对峙,就构成了这样的一个独特的现象,即在中华民族及其文化融合汇蓄的发展过程中,它们结束了一个旧的发展时代,并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就是将自古以来南、北方民族长期对抗、纷争不已的形态,转换到了圆融共活的新时期,并最终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2.
契丹辽朝初期,仍存在浓厚的旧俗的影响,至如“楼”或“楼居”这样的事象,既是契丹国家中的特殊存在,也是北方民族共有的特征,很难将它们从契丹民族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划分出来;这是契丹国家“国事尚简”的主要缘由,也是“因俗而治”体制的渊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当时中国南北方文化相融、整合的一体发展趋势,这些现象也或多或少波及到中原并在那里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活动于松漠广阔区域的契丹族与奚族的源流及关系,既不能简单地划为东胡鲜卑系统,亦不能笼统地归于匈奴族。作为“异种同类”的两族,族源归属问题,需要多学科的通力合作,并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才得以澄清。在六至十世纪的发展中,奚族最终成为契丹民族共同体中的一员,并为辽朝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契丹诗歌留存不多,但其中蕴涵的文化信息却十分丰富。契丹诗歌的演进过程,就是契丹民族汉化进程的形象展现。通过对这个过程的分析研究,揭示出契丹民族的习俗由“无礼顽器”到文质彬彬;思维模式由简单平直到二元对立;情感由简单粗放到委婉细腻;思想意识由原始状态到汉民族多种哲学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5.
契丹人的房帐制度,是在其部落组织结构仍然保留的前提下,为适应封建政权集权政治的需要而设置与推行起来的,它具有很大的宗法约束力,体现着氏族等级的作用.它作为一项制度,是与游牧民族具体的生活状况、文化发展形态密不可分的;同样地,在“各有地分”的私有形态下出现的“宫分”习俗,被改革成辽代的“宫卫”制度,以后又经过景、圣二朝的发展,终于使辽代的诸宫卫日渐走向典型的封建化庄园经济的轨道.而房帐与宫卫制度,又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6.
明清台湾高山族衣饰文化功能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文化功能的角度, 探讨了明清台湾高山族衣饰文化的发展状况与特色。台湾高山族衣饰文化的演变, 充分反映了台湾高山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及自然生态环境, 主要体现了农耕—狩猎经济文化区域的民族文化特性, 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地方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契丹人因其游牧生活的特性和所处的自然环境使其食物结构中野生资源占有相当的比重。契丹人食用的野生资源有野生动物,如禽鸟、走兽、鱼类;野生植物,如莲藕、野葱及韭菜等,还有诸多野生山果。这种独特的食物结构造就了契丹人的独特体质和民族性格,同时对辽代社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契丹文学主要是指契丹贵族的文学、由宋入辽文人文学以及契丹民间文学这三个构成部分。契丹文化是孕育契丹文学的母体,契丹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其特有的游牧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契丹民族崇武尚勇、粗犷豪放,该民族风格特征是由本民族独特的草原游牧文化、地理、人文、生活习性、居住特点所决定的。这一风格深刻地影响了契丹文学,此外,契丹文学作为契丹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旅游方面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根据唐律和大量文献资料 ,对唐代的婚龄、嫁娶、离异及婚姻习俗进行了详细地考证和述略 ,揭示了唐代婚姻制度的主要内容 ,庶几对中国风俗史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契丹在唐朝时期可分为外蕃与內蕃两部分。在唐朝羁縻统治下的契丹八部称为外蕃契丹,被唐朝编入户籍独立于八部之外的契丹部落是为內蕃契丹。根据北方政局的变化,唐太宗对外蕃契丹建立羁縻州府加以安抚。唐高宗与武则天在此基础上,采取武力镇压与实行质子制度。唐玄宗在前任统治者的基础上与外蕃契丹进行和亲,同时在其内部任命衙官分割联盟长的权力。唐朝将內蕃契丹编入到国家户籍当中,承担租庸调等义务,并在适当情况下采取移民政策,与外蕃契丹保持分离。这样既能发挥外蕃契丹保疆扩土的职能,又能起到分化契丹族整体势力的作用,最终壮大唐朝的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