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创建了十多个抗日根据地,形成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洪流。中国共产党直接担负着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领导责任,指明了文化建设的方向、遵循的原则、完成的任务、采取的方式。抗日根据地文化继承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它的直接源头是苏区文化。党和边区政府实现了有效的文化控制和文化整合。文化社团、社会文化、教育事业、文学和艺术事业的建设为根据地巩固和壮大发挥了巨大作用。它是政治为核心、为战争服务的战时形态文化。大众化风格、“军民共建”形式、行政干预为动力、发动群众、搞群众运动为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做出的英明决策。聂荣臻领导八路军第115师一部在此建立了晋察冀军区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推动着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充分调动了一切抗日的力量;推动着根据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综合力量的建设的开展,使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成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相似文献   

3.
彭雪枫将军等领导的新四军四师和开创的豫皖苏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培养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干部,壮大发展了抗日骨干力量;宣传、动员、教育了广大群众,激发了他们参加抗日斗争和建设根据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聂荣臻与晋察冀抗日民主政权及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爆发后 ,晋察冀根据地在聂荣臻同志的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 ,抗日民主政权在从建立、初步健全到完善的过程中推动着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建设、作风建设、基层政权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进步 ,密切了政权和人民的关系 ;推动着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 ,充分调动了一切抗日的力量 ;推动着根据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综合力量的建设的开展 ,使晋察冀成为了敌后模范根据地。同时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抗日民主政权的实践 ,为我们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抗日根据地是一个与国民党统治区迥异的政治实体。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带动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使之从根本上有别于中国整体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而且也与国民党统治区迟滞的现代化进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抗日根据地所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是由各种新的因素的不断累积而成,其中文化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文化建设作为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推动了这一新旧社会递嬗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实施政治上的民主和经济上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成为根据地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而文化建设群体的广泛性、文化活动的多样性、文化内容的兼容性和创新性、文化艺术生命的长久性、文化发展的反逆流特性则是根据地文化的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7.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作为抗战时期中共在敌后创建的模范抗日根据地,在政治、军事、经济、党的作风和文化教育方面创造了极为丰富、有效的历史经验,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晋察冀根据地的成功执政历史经验包括党员领导干部素质及理论水平的提升,正确的执政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经济、军事、文化建设和党内作风建设,以及政策的灵活运用确保执政的长效性。当前,有必要对这些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并得出规律,这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毛泽东指示下,新四军部队挺进华中地区,开辟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中共中央正确领导和新四军部队的大力协助下,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新政权、开展减租减息、组织大生产运动、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这些举措不仅使华中抗日根据地人民在政治上享受着空前的民主与自由,在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极大地巩固和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为全面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9.
淮南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华中敌后第一块大面积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其在文艺战线上面临着宣传抗战文化、抵制投降文化和奴化文化侵害的考验。为此,淮南抗日根据地运用多种文艺形式,组建优秀的文艺队伍,建立稳固的文艺阵地,加强文艺建设。这些实践举措在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巩固建设和军民文化生活的丰富满足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苏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全国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亦是华中八个抗日根据地之一。苏中抗日根据地属于物产丰富的平原水网地区,襟江带海,人口众多,工商业活跃,经济文化发达。同时交通便利,又靠近宁沪杭等大都市,文化名人聚集,知识分子众多,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